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联竞争力》2008,73(4):31-31
2008年4月15日,美国私募基金老大黑石集团有麻烦了。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斯蒂芬·施瓦茨曼和首席财务官迈克尔·普格里斯同时遭到股东起诉。据代理案件的美国律师事务所称,一名美国投资者指控黑石集团在IPO融资文件中存在刻意隐瞒行为,要求黑石弥补损失,并寻求提起集体诉讼。这位投资者指控黑石集团在其IPO融资文件中违反《美国联邦证券法》,存在两项隐瞒行为。投资者说,黑石集团在IPO融资前已经清楚地知道,债券保险商已将重点从保守的市政债券转向由次级抵押支持的抵押债务债券(CDO),风险大增,而他们竞丝毫未予提示。  相似文献   

2.
《新财富》2007,(9):76-79
美国纽交所的数据显示。黑石集团过去5年年均利润超过10亿美元-2006年一年盈利就高达22.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71%。如果以该盈利计算.黑石集团每位员工为公司赚了295万美元.是华尔街最赚钱的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9倍,黑石成为华尔街最能赚钱的公司。日前黑石上市了.是私募股权基金中将主体公司上市的第一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三联竞争力》2007,65(8):55-55
2007年7月,黑石集团宣布以260亿美元并购全球最大的希尔顿酒店,希尔顿至少拥有3700家酒店,55万间客房。此桩并购使黑石迅速成为全球旅游酒店业龙头。  相似文献   

4.
张锐 《商界名家》2007,(6):41-44
不少人将名播天下的美国企业——黑石看成是一家投资公司,其实不然。在华尔街,同样以黑石命名的金融公司有两家史蒂夫·施瓦茨曼领军的黑石集团(Black Stone)和劳伦斯·芬克执舵的黑石公司(Black Rock)。前者是高居世界王者位置的私募基金公司,后者则是全球最大的上市资产管理企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沈鑫 《三联竞争力》2008,70(1):54-54
全球头号私募基金黑石集团高调进入中国市场,但迎接它的不是盛宴,而是巨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6.
张锐 《大经贸》2007,(9):48-50
即将成立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不久前签下了它的第一笔投资协议.5月20日,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筹)和美国黑石集团(以下简称黑石)联合发布消息,在黑石即将进行的全球首次公开发售中,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将投资30亿美元购买黑石10%的无投票权的股份,并承诺至少在四年时间内持有其对黑石的投资.是什么吸引力让还没有宣布正式成立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向黑石提前下注?黑石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走近这一庞大的金融巨人,也许一切都会变得清晰.  相似文献   

7.
黑石滚滚     
天山 《三联竞争力》2007,65(8):52-52
2007年7月3日,一条看似普通的并购新闻第一时间传到中国,并强势占据各大财经媒体的头版位置:美国刚刚上市的私募基金黑石集团宣布,将以260亿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希尔顿酒店。  相似文献   

8.
张锐 《中国市场》2007,(29):72-73
<正>什么使尚未正式成立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提前向它"下注"? 5月20日,筹建中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以30亿美元购买美国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10%的无投票权股份的投资正式签约。是什么吸引力让还没有正式成立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向"黑石"提前下注?"黑石"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走近这一庞大的金融巨人,也许一切都会变得清晰。  相似文献   

9.
5月20日,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被证实30亿美元参股美国私人股本公司黑石集团。值此之际,另一私人股本巨擘KKR的合伙人对该行业的解秘,应当有助于国内企业加深对私人股本公司的了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6月2 2日,美国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黑石集团(Blackstone)的基金管理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筹备中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汇投)斥资30亿美元购买了1.01亿份黑石的投资权益,平均价格约为29.605美元。到7月末为止,黑石的权益价格,最高升至38美元,最低跌至23.27美元,当前在25美元区域,上下徘徊,汇投的账面浮亏,大约5亿美元。舆论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11.
私募三强     
《三联竞争力》2007,65(8):57-57
在金融界.黑石集团称得上异军突起.但事实上,它代表的是整个私募基金业的突飞猛进。2006年,整个私募基金业的并购交易额高达7374亿美元,比2005年的3523亿美元翻了一倍多。而2007年上半年与2006年同期相比,并购规模又上升133%。  相似文献   

12.
马志 《饭店世界》2007,(5):60-60
美国私募基金黑石集团(Blackstone)是全球最主要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近900亿美元,业务包括企业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基金、组合基金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中投真敢投     
《三联竞争力》2008,70(1):15-15
2007年12月19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简“中投”)与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下称“大摩”)达成一项交易协议,将购买后者发行的约50亿美元可转换股权单位。这是继投资黑石集团30亿美元之后,中投的第二次出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商人》2020,(4):14-15
尽管没有承认有关黑石私有化的传闻,但潘石屹和SOHO中国确实"有动作"。3月11日傍晚,SOHO中国发布公告,确认公司在与海外金融投资者洽谈,以探讨进行战略合作的可能性。早前有消息称,黑石集团与SOHO中国就后者私有化进行谈判,交易价值40亿美元。若这次私有化成功,SOHO中国这一上市平台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5.
参考     
《浙商》2011,(12):34-34
外资基金最看重中国企业什么 在寿光物流同赴香港首次上市(IPO)只差“临门一脚”时,黑石却毅然决定分道扬镳。黑石集团决定从寿光物流园撤股套现,也意味着他将主动错失PRE—IPO的潜在数倍投资刚报,仅仅获取略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利息收入。  相似文献   

16.
《商务周刊》2008,(6):16-17
3月10日的《金融时报》报道称,全球私人股权基金黑石集团向外界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财政收益报告显示,其利润降低了90%,并称公司利润降低的形式会持续到今年甚至更长时间。黑石"经济净收入"从8.08亿美元减少至8800万美元,其降幅略低  相似文献   

17.
《新财富》2007,(10):14-14
《新财富》9月号的封面故事《PE八大家掘金术》中,对于国际上排名前八位的大型PE及其投资操作手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这里,笔者希望对其中涉及到的PE集团上市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以百仕通集团(Black Stone,又称“黑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如果要列数当今全球范围内的顶级私募,黑石集团绝不会排出前三。在挥斥方遒的金融大鳄中,黑石首席执行官CEO史蒂芬·施瓦茨曼更是个中翘楚。这位驾驶着投资航母大举开进的领军人物,在过去24年里不仅以其精准独到的眼光为人称道,更以对投资原则的执着坚守被同行推崇。  相似文献   

19.
投资双雄     
天山 《三联竞争力》2007,65(8):56-57
从黑石的成功中受益最大的当然是两位传奇创始人。1985年,这一老一少决定联手,自己干出一番事业,创立了黑石公司,从此,私募基金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华尔街则迎来一次历史性创新。  相似文献   

20.
龙飞 《中国市场》2008,(50):24-24
<正>10月31日,黑石集团以5.367亿元的价格,购入卓越金融拥有的上海长寿商业广场95%股权。此前,黑石还以45亿元人民币购入大型商业项目"仲盛世界商城"。半个月前,美林宣布投资26.5亿美元成立新的亚洲房地产基金。一时间,"野蛮人"重来的消息四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