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青丽 《西部论丛》2002,(10):51-51
近期,外资入股我国金融业的政策不断出台,外资并购上市银行的消息也纷纷扬扬,外资参股或并购成为金融上市公司股价飞涨的重大因素,那么,外资入股我国金融企业的背景是什么?外资何以对我国的金融业如此感兴趣?外资入股对我国金融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
外资并购将逐渐成为FDI在中国的主要形式。为规范外资并购,应尽快出台外资并购法规,严格审查垄断问题,提高与外资谈判并购的水平,建立并购后的监管和评估机制,从而对外资并购实行全程规范。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信息》2007,(1):31-31
一直低调的中国制造业在2006年成为高景气行业,可是当中国人回过神来才发现,很多行业重要企业和核心技术已经被外资纳入囊中。但因政府紧急提高外资并购行为准入门槛,使外资并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同时国内钢铁业的内部重组也在加剧,使2007年注定将成为国内钢铁行业并购整合的关键之年。  相似文献   

4.
关于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监管法律制度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红 《南方经济》2001,(10):27-29
外资并购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新方式。由于我国外资并购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国家难以有效规制外资并购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明确国家对外资并购监管的领域及其实施监管的实体标准是对外资并购实施监管的核心,也是外资并购立法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合资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外资并购是合资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但是其作为一种交易必然要涉及企业价值评估和定价问题.企业的评估价值是定价的依据,而价格是买卖双方谈判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财务管理学为指导,从分析外资并购入手。介绍了外资并购的基本理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外并购的价值来源一财务协同效应、影响外资并购定价的因素。最后对外资并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越丽 《中国经贸》2010,(24):67-68
纵观1990年以来我国的外资并购历程,中国的国产品牌正在日益减少甚至消失。与此同时,外资并购正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对于外资并购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具有其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外资并购的现状,对中国企业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进一步提出中国国产品牌在与外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华 《发展》2011,(6):66-67
近些年,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逐年上升,一举跃居世界第四,而外资并购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然而,外资并购有利有弊,由于我国立法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不能很好地将外资并购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本文通过分析外资在华并购的主要方式及其利弊,试图寻找出减少其弊端的不利影响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外资并购亦称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FDI)的主流趋势。并购中国本土企业不但节约成本。而且还省去了新建企业的时间.于是并购控股中国企业就成为一种外资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快速得到回报的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以并购方式进入国内。本文探讨了外资并购国内企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宏观的角度论证外资并购国企的利弊及进行可行性研究,普遍忽略了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组织形式问题。在法律上,我国现有三部外商投资法律主要是规范外商在国内新设企业,对外资并购这种直接投资方式没有涉及;虽然国家经贸委1999年8月颁布的《外商收购国有企业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外商可以参与购并国有企业,但并没有制定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一旦外资并购成为继合资、独资、合作三种外商直接投资后的主要进入方式,组织形式问题就可能与我国现行相关外资法规发生冲突。本文试图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出  相似文献   

10.
程鹏 《中国经贸》2008,(24):139-140
本文在股权分置改革这个新的背景下,分别站在外资和上市公司两个角度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正负面效应加以分析。在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我国上市公司在面对外资的并购活动时,既要充分发挥外资并购的正面作用,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要努力避免外资并购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外资和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并购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温耀原 《特区经济》2009,(5):235-238
外资并购是外资通过企业兼并或者企业收购取得国内企业的控制权而进入国内市场的活动。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前、后,其法律形态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同时也将面临适用不同法律体系的问题,因此研究外资并购中的主体法律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外资并购;其次分析了外资并购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法律形态;再次探讨了外资并购后的主体法律形态;最后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主体法律形态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外资参与条件下的资产重组与并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资参与后,我国企业资产重组并购步伐进一步加快,本文总结了外资参与资产重组并购基本情况的基础,分析了对外资参与重组并购的经济效应,并提出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外资并购审批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的国际大环境下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潮流汹涌而至 ,但我国现有捉襟见肘的外资并购审批制度无法承担起对其指导和规制的重任 ,并引发外资并购实践中的诸多弊病。由此 ,构筑科学、高效的外资并购审批制度势在必行。本文正立足于此 ,试对外资并购审批制度的革新作出深入探讨 ,以求对外资并购审批制度的革新工作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我采访了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颇有研究的经济学家白津夫教授,他告诉记者:“外资并购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这件事情很值得关注。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外资的企图就是要抓住中国龙头企业这个‘命门’,以掌控这个行业中无数企业的命运和发展方向。,”以此立意的文章《掠夺式并购——跨国巨头的“入侵”》在2006年第8期刊发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外资并购是否是恶意并购的大讨论就此展开,卡特彼勒对厦工的并购也最终搁浅。  相似文献   

15.
丘璐  王玮  王红 《特区经济》2009,(5):252-253
外资并购的立法是否完善,不仅关系着市场结构的变化,更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本文首先对我国外资并购和立法现状进行阐述,其次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利弊,同时,提出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在外资并购的监管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外资并购立法的基本原则探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云 《南方经济》2002,(9):23-25,16
在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的国际大环境下,外资并购我国企业之潮流汹涌而至,但我国现有捉襟见肘的外资并购法律制度尚无法承担起对其指导和规制之重任,并引发外资并购实践中的诸多弊病。由此,构筑科学、高效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势在必行,而确立外资并购立法的基本原则无疑成为头等大事。本文正是立足于此,试对外资并购立法的基本原则作深入探讨,以求对外资并购立法及实践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外资并购中本土品牌流失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外资并购投资方式将会获得快速发展。但是,纵观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外资并购历程,我国本土品牌在外资并购中日益流失,集中表现在中外合资企业领域。为此,本文通过对外资并购中本土品牌流失的现状、途径和原因的考察分析,相机提出了抑制本土品牌流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5~2007年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外资并购的生产率效应。我们采用数据匹配的方法研究发现外资并购的生产率效应整体上为正但不显著。对不同R&D密集度、不同区域、不同并购资本来源地的企业进行分组检验表明,外资并购仅对R&D密集型以及中西部企业的生产率具有正效应,并购资本来源地对生产率的影响整体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上海经济》2006,(8):74-74
商务部正酝酿对外资并购进行限制。据悉,由商务部牵头修订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可望于年底前正式出台,该规定将对龙头企业的并购以及比例规定等方面进行完善。“中国政府对于未来外资政策的调整其实是非常慎重的。目前看来,中国继续吸收外商投资的政策不会改变。”北京WTO事务中心研究员国际法学博士武长海表示,政府将对某些政策领域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郑曙光 《宁波经济》2006,(6):26-29,19
浙江要建设全国制造业先进基地,须寻找相应的实施对策。浙江制造业实施外资并购具有可行性和较大的潜力。浙江制造业在实施外资并购战略时应关注产业政策,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产业、具有巨大国内市场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具有高成长性和较大市场空间而又缺乏技术优势的产业和不适宜外资并购的产业,应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从制造业实施外资并购的路径分析,主要有并购国内企业资产的模式和收购国内企业股权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