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字圈点     
《人力资源》2012,(1):93
“2011年中国家庭幸福感调查”显示,约有10%的受访者感觉不幸福。其原因包括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在经济压力中,受访者选择最多的支出压力分别是住房支出,占38.2%;日常生活支出,占18.8%;子女教育支出,占17.8%。生活压力中,受访者选择最多的包括“婆媳、翁婿关系紧张”,占75.0%;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2014,(2):28-29
有54.52%的受访者赞成“中国应该有轩辕奖这样的独立汽车评奖”,“不赞成”者只有12.77%,而32.71%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  相似文献   

3.
每年春节前后,都是跳槽的高峰期.纵观各年调查,年底准备跳槽的比例总是居高不下,最低的也有50%以上;而在年后,更是跳槽的旺季,在英才网联的“2014节后跳槽大调查”中,5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按时返岗的原因是“打算跳槽”.而在“年后你选择跳槽的原因是?”这个问题中,“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是最受大家关注的,分别有45%和39%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两项.  相似文献   

4.
《新远见》2011,(3):127-127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一项有5440人参加的调查显示,66.6%的受访者表示想当领导,明确表示不想当领导的人只占4.8%。在受访者中,“80后”占46.7%,“70后”占33.9%。  相似文献   

5.
情报点读     
《劳动月刊》2012,(1):71-72
47.5%的人能接受“裸婚”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214人进行在线调查,其结果显示:47.5%的人表示能接受自己或家人“裸婚”,54.2%的人认为在当今社会“裸婚”需要勇气。而在调查中,对“裸婚”的定义受访者给出的排序依次是:没房(89.5%),没车(78.4%),不办婚礼(60.1%),不度蜜月(52.2%)。  相似文献   

6.
身体本来只有一点不舒服,到医院看了半个多月病之后,病情反而加重,还多了许多毛病。这让在福建厦门打工的陈进(化名)夫妇陷入绝望。 拿着二十几张医疗费用结算单,陈进夫妇向记者回忆了“噩梦”般的半个多月看病经历:2010年11月7日,陈进的妻子李敏(化名)因为下身有些痒,在一名同在公寓开电梯的打工妇女的推荐下,到厦门国泰妇产医院治疗,“噩梦”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7.
馨渝 《中外管理》2007,(1):116-116
调查表明:中国消费者品牌意识非常强。就家电、食品和饮料类来说,就有大约超过80%的消费者在回复答卷时表示”至少偶尔会买名牌产品”。而且.69%的受访者表示:如果他们能够负担得起的话.会购买更多的品牌产品.而在英美两国.只有57%的受访者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有调查公司在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12个城市进行了“快乐工作PK台”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在历时1个月的快乐指数调查中,有37.72%的网友选择了“总的来说是快乐的”,有41.64%的网友表示“不快乐的时候多”,还有20.64%的网友表示“很痛苦,想换工作”。总体来说,62.28%职场人工作着但“不快乐”。而在“公司哪些政策让你最满意?”的调查中,“及时全面的培训发展制度”和“公平合理的激励政策”分别以24.27%和24.09%位居第一和第二位,而“挣钱多少”仅以9.82%位居倒数第三位。由此可见,单纯给予金钱上的奖励,员工未必快乐。那么,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员工为自己的付出感到快乐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乡镇论坛》2011,(13):5-5
南开大学5名学生进行了一项涉及575名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当村官的经历使自己的能力素质得到提高;当被问及“是否后悔做村官”时,81.91%的受访者选择“不后悔”,明确表示“后悔”的有9人,约占1.57%。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看医生"成了一件挺让人头疼的事情,首先是去不去看病的问题,前几年卫生部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约有近半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居民应住院而不住院。其次是到哪里看的问题,社区医院还是大医院?二甲医院还是三甲医院?除了费用的要素,服务等级、治疗效果等都得有所考虑。再次就是医疗费用问题,看一次病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上千元,住院就几千元、几万元的花。"看病恐惧症"在不少农村百姓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事件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丁海峰 《数据》2007,(4):35-38
“北京市市民健康意识调查”结果显示:9成以上的市民能全面理解健康的含义,约4成市民感觉工作学习压力较大,22.6%的市民忽视吃早餐,25.7%的市民几乎从不体检,66.2%的市民在感觉身体不舒服但自己也不清楚原因时不选择到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12.
《辽宁经济统计》2008,(9):39-39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当前高物价的承受心理趋于稳定,投资心态趋于谨慎,保险意识提升,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依然浓厚。调查显示,二季度居民判断“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占比达45%,比上年同期提高15.5个百分点,但比上季度下降4.2个百分点,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同时认为“物价偏高,但尚可接受”的居民占比为51.6%,比上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居民对当前高物价的承受心理趋于稳定。居民对第三季度物价预期仍较悲观,50.5%的被调查者认为三季度物价“上升”,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为调查以来同期最高,但与2007年四季度64.8%的历史峰值相比,则大幅回落了14.3个百分点,略有趋缓迹象。  相似文献   

13.
当前,部分大都市人中,存在着一种被有关专家称之为“心理贫困”的“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自己并不贫困,却时时抱怨“太穷了,收入水平太低”,因此,这些生活早已步入小康或富裕的人们,反而对自己的生活水平很不满足。不久前,北京商情咨询公司对500户居民进行了一次收入与自我评价的调查,结果是低收入阶层最有满足感,12.7%的人自认为“下等”,大多数人自认为“中等”,0.9%的人自认大“上等”。而高收入阶层最无满足感,1/3人自认为“下等”,2/3人自认为“中等”,无一人自认为“上等”。就“心理贫困”症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14.
零点调查授权零点指标数据网最新发布的《2003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显示,今年“平静满足”依旧是中国居民的主流情绪,有超过四成(45.1%)的居民表示拥有“平静满足”的心境,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来自多方面的竞争压力,人们感觉“焦急紧张”、“平淡冷漠”等较为负面的情绪(20.8%)较2002年(19.3%)略有增强。  相似文献   

15.
事件     
《东南置业》2011,(1):21-21
调查显示房产税将影响92.9%受访者的购房计划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58名公众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7.7%的人关注有关开征房产税的新闻,其中“非常关注”的有37.1%。57.5%的人支持开征房产税.  相似文献   

16.
《东方企业家》2014,(7):24-25
零点指标父亲节系列调查数据显示:孩子长大后。七成多父母其实会在意是否能在父/母亲节收到儿女的祝福,但只要“有祝福就够了”,不在乎礼物。有半数多的爸爸自评是个“好爸爸”;称职的爸爸,比妈妈做的多的事儿第一位就是“陪玩”;只有2.3%的受访者成年后经常对父亲说“我爱你”。  相似文献   

17.
许军华 《活力》2006,(6):146-146
一、未成年人网络道德失衡的表现 1.网络价值观念模糊。在调查“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时,有49.8%的学生认为在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但只能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为限,而不能伤害别人”,有58.4%的学生没有选择“诚实可信”,甚至有18.6%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对于不文明语言,有10.6%的学生认为“网上和现实中都可以使用”,有27.1%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但是现实中不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智联招聘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参加调查的1472名公众中,72%的受访者愿意甚至向往吃青春饭,只有不到30%的受访者会嫌“青春饭”职业不稳定而不予考虑;87%的人认为“青春饭”与容貌关系不大,64%的白领丽人感到年龄带来的压力;58%的受访者称,要及早做转行的准备,给自己找份更加稳定的工作;31%的人愿意在放下“青春饭碗”之后做点生意,只有2%的受访对象说“没有想过,过一天说一天”。  相似文献   

19.
事件     
《东南置业》2014,(9):9-9
74.4%受访者看跌未来房价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784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4%的受访者看跌未来房价,87.3%的受访者表示不能承受目前房价。  相似文献   

20.
从该调查报告可以看到,目前全国高校设置物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本就很少,而设置物业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中又有两个值得行业高度关注的现象:一是选择物业管理专业的同学中有23.45%的同学是“被选择”,更有18.62%的同学表明不喜欢自己选择的物业管理专业;二是被调查的学生中表示毕业后一定从事物业管理专业的只占18.62%。从调查的原因中有一个简单而直接的答案:69.66%的学生认为选择在物业管理行业工作待遇和地位都很低,所以不愿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