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资产(主要是非流动资产)重估,是指在初始确认和计量后,按照公允价值对资产账面余额的重新表述,包括重估减值和重估增值。对于重估减值,根据谨慎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已成为国际会计界的共识,但对于重估增值的会计处理一直存有争议,我国新旧会汁准则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也几经变化。涉及资产重估增值的会计业务主要有非货币性交易、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期末计价等,  相似文献   

2.
资产(主要是非流动资产)重估,是指在初始确认和计量后,按照公允价值对资产账面余额的重新表述,包括重估减值和重估增值.对于重估减值,根据谨慎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已成为国际会计界的共识,但对于重估增值的会计处理一直存有争议,我国新旧会计准则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也几经变化.  相似文献   

3.
清产核资试点企业有关会计处理规定[财政部(93)财会字第80号]为了搞好清产核资工作,现将清产核资试点企业有关会计处理办法规定如下:一、企业主要固定资产价值重估后,经过验收核实,应相应调整固定资产帐面价值。固定资产重估后如为增值,按增值金额,借记“固...  相似文献   

4.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改组股份制企业有关资产重估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政部(94)财会字第28号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若干涉外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3」139号)的规定,现对外商投资企业改组股份制企业有关资产重估的会计处理办法规定...  相似文献   

5.
一、会计处理方法探析 对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企业会计制度>下的"递延税款"科目和"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但却并未给出新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部分的科目介绍中规定:"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鉴于此,笔者认为企业接受资产捐赠时,可借记资产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科目.  相似文献   

6.
谎静 《商业会计》2007,(10):34-35
如何处理购买商誉是企业合并会计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购买商誉一般用购买法或权益结合法来确认,用超额收益法或超额成本法来计量,进入会计系统后用直接法或现值法分期摊销,而后进行减值重估。综合当前国际上常用的三种会计处理方法——永久性资产法,权益对冲法,资产摊销法的缺点,笔者认为:在对企业购买商誉进行摊销的同时,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商业价值重估测试是比较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对国有施工、建造安装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改制审计时,发现这类企业在实施改制改组中,由于现行会计制度没有具体规定,在资产清理、评估增值、不良资产核销和职工安置等环节的会计处理五花八门,造成会计信息反映失真,尤其在资产清理过程中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联合开发项目的收益确认,会计处理不规范,给各级  相似文献   

8.
如何处理购买商誉是企业合并会计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购买商誉一般用购买法或权益结合法来确认,用超额收益法或超额成本法来计量.进入会计系统后用直接法或现值法分期摊销.而后进行减值重估。综合当前国际上常用的三种会计处理方法——永久性资产法、权益对冲法、资产摊销法的优缺点,笔者认为:在对企业购买商誉进行摊销的同时.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商业价值重估测试是比较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无论是整体改制,还是合并、分立改制,按国家现行规定都应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而对企业在改组改制中资产评估增值的税务与会计处理,虽然国家有相关的明规定,但由于有些规定的不合理及前后不一致,以致在实务处理中,会计审计人员无所适从。笔拟就国家对企业改组改制中资产评估增值的有关税务、会计处理规定结合企业改组改制实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业务重组,不仅使企业可以在制度和治理结构上实现变革,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竞争力。但目前企业债务重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严重:个别企业认为债务重组“一组就灵”,盲目重组。对重组损益的确认及其会计处理不完善,如对于债务人而言,债务重组中获得的重组收益.一次性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但有时候债务人受益过程较长,可能覆盖一个或几个会计期间.一次性计入损益的方法会造成收入与费用配比的不合理.有悖于资本保全的原则。重组收益被列入营业外收入以后,增加了当期利润.多缴纳所得税,但实际上并朱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而现金流出会抵消债务重组收益的好处。造成短期内企业资金的紧张.违背了债务重组的初衷。对于债权人而言,通常会把债务重组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记入了当期损益,但实际上损失并不完全归属本期。债权人进行税前抵扣,转移税前利润,会出现少纳税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以期对企业债务重组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常见的资产评估增值问题一般有以下三种:一是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发生资产评估增值。二是因清产核资而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三是因企业股份制改造而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本文就这三种情况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朱远杰 《现代商业》2012,(30):255-256
本文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结合企业所得税法和小企业营业外支出实际情况,对小企业营业外支出及其内容、营业外支出的确认与计量原则、营业外支出的会计核算等谈一点粗浅看法,旨在促进小企业会计人员做好营业外支出的会计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债务重组业务中,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发生的损失,在会计上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而税法规定债务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不能税前扣除。本就这一税务处理提出质疑,并建议税务部门对债务人确认的债务重组损失,经过稽查批准后允许抵税。  相似文献   

14.
《商业会计》2004,(8):46-50
会计 1.问:教材第424页向关联方出售固定资产收入计入资本公积,而教材第483页抵销的分录为抵销营业外收入,请问这怎么解释? 答:按照上市公司向其关联方出售资产等会计处理规定,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给关联方,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交易价格是公允的,对显示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一律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而作为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捐赠,计入  相似文献   

15.
刘晓燕 《商业会计》2007,(10):10-11
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财政部新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并于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实施。笔者现就新准则的判断、确认、计量与会计处理等相关会计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1分。不选、错选或多选,本小题均不得分)1.在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前提是企业选择会计处理方法与程序的基础,也是企业会计处理方法与程序保持稳定的条件。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2.企业没收加收的属于非消费税应税项目的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应作如下帐务处理()。A.借:其他应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B.借:其他应付款;贷:营业外收入C.借:其他应付款;贷:包装物D.借:其他应付款;贷:管理费用3.某企业出售一建筑物,帐面原价1000000元,已使用2年…  相似文献   

17.
高善文 《新财富》2007,(10):51-53
中国资产价格近两年的加速上涨,使我们于2006年3月提出的资产重估概念渐被认同。资产重估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资产价格的泡沫化过程,“重估论”是否正确,接下来的重要考验在于它能否解释和把握未来的泡沫破灭过程。从目前的宏观经济条件看,泡沫破灭的倒计时似乎还未开始,但由于资产价格的重估过程会系统性地损害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微观经济体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从而使泡沫破灭时的负面影响被放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审视目前微观经济体的风险控制体系是否被动摇、损害有多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商业会计》2007,(6):24-25
八、其他收入的涉税处理 (六)资产评估增值 3.股份制改造时资产评估增值的涉税处理财税[1997]77号规定,纳税人在产权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产权转让净收益或净损失,计人应纳税所得额,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净收益凡按国家有关规定全额上交财政的,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应相应调整账户,所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可以计提折旧,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相似文献   

19.
一、资产保值增值有限责任制管理法的提出锦州百货大楼始建于1952年,现有职工900名,营业面积12,000平方米,经营品种3万余种,年销售额1.5亿元,年创利税1,100多万元。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呈现出蓬勃生机,销售、利税年年递增,但也存在企业内部管理不适应市场经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完善及优化经营业务及资产架构,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通过资产划转等方式进行生产经营资产调整,实现内部资源整合。本文根据相关规定对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产划转的会计处理和税收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以期为该类集团内部资产划转的相关理论及实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