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学校,不仅关系到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民工子女的融入不但要破除体制障碍,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杜绝"分校"、"分班"、"分块"的"隔离"做法,建立起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还要发挥教师在引导农民工子女城市文化融入、人际关系融入、语言融入和社会环境融入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农民工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程度较低,在城市中构成一个日渐强化的新二元社会结构。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城市化是绕不开的一个过程,而我国现在正在处于城市化的起步阶段,矛盾在逐渐地积累,化解新二元社会结构需要使农民工真正融入所在城市。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但是由于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职业技能缺乏、居无定所、身份认同困难等因素严重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由此也衍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甚至在城市出现了"新二元结构"现象。因此,必须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种种障碍,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以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2)
农民工融入城市"内卷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极不平衡的一面,关系我国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型城市化发展。文章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分析了新时期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认为去"内卷化"的策略应建立在城乡一体化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改革相关制度,达到增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城市适应性等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提升是促进其市民化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是推动其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条件。目前,思想观念障碍、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保障机制不健全、自身需求不足等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就业技能的提升。政府应明确其主导地位与服务责任,通过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障碍、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补偿教育、营造制度环境和服务环境、制订激励政策激励以激发需求等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提升,推进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生活方式城市化是农民工城市化融入的内在理路.城市农民工生活方式囿于其社会空间规制,存在消费生活缺少发展性、交往对象同质化、休闲生活阶层化等城市化障碍.激发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等多元主体社会功能,推动住居空间一体化,搭建社区融合平台,开展农民工生活方式引导性培训,是破解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空间障碍,推动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随迁子女已成为了当前中国城市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就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现状与障碍进行分析和阐述,指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因素,并就农民工随迁子女如何融入城市社会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弓永振 《经济师》2007,(9):33-34
农民工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但因我国二元户籍制度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二元社会保障体制等制度性障碍和不合理限制的存在,造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我国应建立分类分层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3,(10)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着社会地位不高、组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不健全、融入城市困难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体制、地方政府的城市偏向和自身素质不高,解决办法是关爱新生代农民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人力资本和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调整体现了不同利益集团的社会结构地位和话语策略,体现了国家以城市空间保护为策略的理性秩序的建构逻辑,体现了城市化运动中现代城市主义的发展逻辑和发展主义的意识形态,体现了现代化战略的推进策略和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利益重新分配和资源的重新控制过程。文章认为,中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调整是建立在以城乡二元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制度的框架之中的,应该从问题取向、福利取向走向发展取向和社会整合取向,从生存型的社会政策走向发展型的社会政策,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模式,实现从生存—经济政策框架向身份—政治政策框架的转向,反对社会排斥、消除贫困和社会不平等。  相似文献   

11.
Notwithstanding their much noted aversion to detailing the nature of a post-capitalist society, Marx and Engels indeed have a broad vision of such a better society that both runs through and informs their entire lives' work. It is rooted in their concepts of the inherently social nature of humans and potential authentic human development in accord with human nature, and the negation by humans as the active agents of history of the barriers posed to tha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es their dialectic approach to defining a better society, their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that it rests on, and finally specifies a number general aspects they give for a better future socialist society.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海洋开发与建设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坚持绿色思维,建设绿色海洋社会。绿色海洋社会建设是政府主导下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包括绿色海洋资源建设、绿色海洋产业建设和绿色海洋社区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我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提出了改变这一结构的一些对策.并构想了未来合理的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科技革命在转型时期社会分层及流动中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科技革命在生产力演进过程中,通过对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的作用引起产业革命,继而使职业结构发生变革,为社会结构性流动搭建平台。主要表现在,科技革命通过对劳动者的作用,引发生产要素内涵和价值的延伸,使知识成为资本,使拥有知识的劳动者成为资本拥有者,令社会流动的自致性增强,挑战社会分层的先赋性规则。通过对科技、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社会分层与流动之间本质关系的研究,揭示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流动发生本质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新境界。本文就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及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论述,从中体现出和谐社会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调节收入差距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是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半年来,这部法律的出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保护了合作社及社员的根本利益,同时也为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就《合作社法》在实施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政策问题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8—2012年我国东部某城镇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经济、环境和社会3个子系统的35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城镇的环境友好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城镇的环境友好发展水平逐年提高,2012年其环境友好发展总体水平为一般,其中经济子系统指标水平相对较低。提出:该城镇在今后发展中应将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特别是应提高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最后提出加快城镇环境友好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以人为本”的人的全面发展观,这二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支持,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这两个概念已经被提升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但现实生活中,不和谐、不以人为本的情况仍大量存在,究其原因,既有制度上的问题,又有中国社会各阶层差异性不断扩大所导致的各种矛盾等问题。如何实现二者的现代化结合,对于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不断体现马克恩主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株潭城市群要实现区域发展一体化战略,应率先突破"信息同享"这一关口,关键是要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信息化建设,先行整合区域信息,实现区域信息共建共享.信息化是长株潭城市群整合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必备条件.对于能推动长株潭城市群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升级发展和完善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综合服务职能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