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邮电企业管理》2010,(2):36-39
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电信运营行业重组后全业务运营的第一年、3G启动的元年,那么,随着2010年的到来,全业务运营与3G发展都将进入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因此,2010年对电信运营企业来院,注定也是不平凡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王丽  张君 《当代通信》2005,(18):38-40
全球电信业转型的浪潮荡涤着每个电信运营商的运营策略,触动了电信运营业求新求变的神经。我国的电信运营商相继进入了转型期。毫无疑问,国外电信运营商转型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电信运营商在战略转型期内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电信运营企业在转型的新形势下,如何实施知识产权发展策略,开发拥有知名品牌的电信新业务,已成为企业成功转型的关键。现在,全球电信市场普遍出现话音业务增量不增收、固网业务增长乏力的现象,传统电信运营业缺乏新的业  相似文献   

4.
李敏 《中国电信业》2007,(12):38-40
我国的电信运营企业目前都面临着转型、3G建设、重组等问题,这些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为了筹集这些资金,融资方式的选择对于运营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从2008年5月算起,我国电信业重组已过一年,各大电信运营集团全业务经营也已半年有余。尽管三大运营商在公司战略、网络建设、市场运营、内部管理和终端定制等方面各具特色,但他们都面临转型和全业务竞争的挑战。对此.日前三大运营商在各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阶段性总结中分别有所论述。  相似文献   

6.
“要么转型,要么淘汰”已成为企业界达成的广泛共识。如今我国电信企业正在积极推进企业战略转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如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实现价值链整合、大力发展综合信息服务业务等等,企业转型初见成效。如中国电信2006年财报显示,2006年除话音业务之外的新业务呈现出了较好的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7.
世界电信经济虽然从2003年开始复苏,但力度严重不足,无线和宽带在最近两年发展对电信业的贡献没有能够成为人们所期望的“大救星”。其实,世纪之交的全球电信经济危机已经暗示着传统电信日寸代的结束,诸如电信运营业的鼻祖和楷模——AT&T在2004年7月宣布从住宅电话用户市场撤军是必然的,尽管这无异于麦当劳不卖汉堡包了,因为传统电信网络和运营体制是不太可能产生新型“杀手级”业务的。全球电信运营业已处于必须作出抉择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8.
电信转型,选择还是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在大多情况下我们都会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是选择还是适应?信息通信业发展到今天,由于用户规模的扩张、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业务的快速发展,其固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进行战略转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此中国电信业在选择还是适应的问题上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进行战略转型势在必行。业界也将今年称为电信业战略转型年,从信息产业部到电信运营企业,新观念、新思路、新形象层出不穷。当电信业步入2005年后,我们清晰地听到战略转型的强音。要么转型,要么淘汰;要么转型,要么破产。可以说在战略转型这个问题上,我们别无选择,而只有适应转型浪潮。那么到底战略转型的迫切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怎么才算是战略转型?如何进行战略转型?……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新电信沙龙”特邀《人民邮电》报社总编辑武锁宁、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陈金桥所长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企业战略部总监肖金学等业内专家,为我们诠释电信业及电信企业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9.
经过3G元年电信全业务运营实践积累.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基于自身分业经营服务向全业务运营服务模式转变的新体验、新商机.新实惠.新服务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思路或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最近十年,由于激烈的行业内部竞争与异质替代,电信运营业的传统价值空间越来越小,增长逐渐放缓,进入到全业务运营阶段后的激烈竞争又将加剧这一趋势。作为市场领先者一方,需要在面对挑战者的凌厉攻击时,灵活运用全业务下的防御作战策略,以持续保持市场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又到了年终总结与制订下一年工作计划的时候,各大电信运营集团乃至企业员工都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即上一年我们干了什么,下一年我们应该干什么?2009年是我国电信运营行业重组后全业务运营的第一年,也是3G元年。但是,无论是大象快跑的中国移动,还是为生存而战的中国联通,抑或新招迭出的中国电信,在业务发展上都没有取得足以令业界刮目的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电信市场有序开放的大环境下,电信业务代理的形式和内容日益多样化。各电信运营企业纷纷利用社会渠道,通过代理方式提供服务,通过实行业务外包,积极稳妥地对市场销售、技术服务等直接面对用户的服务性工作委托给其他组织和个人代理实施,这既是适应电信战略转型的外部需要,也是促进企业运营模式创新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次电信重组后,各家电信运营商开始了全业务经营,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是各电信运营企业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融合的重要技术,IMS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随着3G牌照的正式发放,电信运营企业面临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环境、竞争格局、技术手段、竞争领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电信运营商都在"转型"。本文针对电信企业转型时期反腐倡廉的特点、影响和对策,提出一些看法,旨在为电信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电信运营行业重组后全业务运营的第一年、3G启动的元年,那么,随着2010年的到来,全业务运营与3G发展都将进入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因此,2010年对电信运营企业来说,注定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移动2010年工作会议上,王建宙总裁指出,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推进TD-SCDMA发展的关键一年,各级公司要按照全年工作总体要求,靠创新推进工作,用智慧开展经营,围绕规模发展TD-SCDMA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关键任务,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规模推进TD-SCDMA建设运营,提高发展效果。二是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增强可持续经营能力。三是优化运营模式与增长结构,保持发展质量和盈利能力。四是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推进形成创新发展局面。五是切实加强精细管理和基础管理,着力提升管理效益。六是统筹内外发展关系,保持稳健和谐的发展环境。由此,如何正确执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及湖南省的地方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成为长沙移动必须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2年的国际电信运营业在“寒冬”中寻找出路。欧洲电信运营商身背数千亿欧元债务,北美电信市场收入和投入急剧下降,非洲,拉美和中东等电信市场增长缓慢。相比之下,中国的电信运营业发展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2002年,国内的电信运营企业不约而同地掀起了一股资本热潮。如果说几年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上市在传统的国有电信运营企业中让资本的神奇力量从无到有地显现的话,那么今天电信运营企业的群体性资本行为可能昭示着中国电信运营业真正进入了资本运营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电信是亚洲领先的电信全业务运营公司,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获得“亚洲最佳运营商”称号。2004年,其营业额达126亿新元,税后盈利32.6亿新元。2005年,其在福布斯全球最大2000家企业排名榜中名列第287位。新加坡电信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与其长期积极的转型战略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可以肯定,中国电信业的重组与融合、3G牌照发放、“全业务”运营是今明两年行业内外关注的大事。其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对中国电信业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重组与融合对于中国电信业来说无疑是一次大手术,牵扯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各种想到和想不到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比如,对于主管部门来讲,如何确保重组后的电信市场实现有效竞争?如何对“全业务”运营后的企业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等等;对于重组的主角——电信运营商而言,面临的问题就更多.不仅有人力、网络、业务等方面的“硬”融合.还有文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软”融合.如何让融合后的企业产生1+1〉2的结果将是电信运营企业今后几年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苹果iPhone的强势崛起,颠覆了整个产业。对于全面推进转型的我国电信企业来说,如今,一方面面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等巨大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面临管道价值低值化、价值链企业的全面竞争,我国电信企业正走在企业转型的十字路口,是进一步推进企业转型,还是回归管道经营的模式,诸多问题困扰着我国的电信企业。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我国的电信企业要更好地推进企业转型,战略经营至关重要。战略经营的核心是指面临环境的变化,企业应该做什么而不做什么,是解决企业面临环境变化和诸多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新问题。因此,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电信企业只有做好战略经营,做到战略的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才能确保我国电信企业始终走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转型,专业化分工日益显现,一大批国有、民营和个人投资的电信增值业务运营商纷纷进入运营市场,与基础运营商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与竞争,因此,对竞争与合作环境下的业务运营模式进行研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