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新媒体传播突飞猛进的发展,广告行业迎来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融共生的全媒体大传播时代,广告主们对营销传播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告主的营销传播需求,在原有传统媒体传播优势的基础上.昌荣在2014年着重加强了自身在新媒体传播领域的布局,在网络视频、搜索以及社会化媒体传播领域重点发力,既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单一领域服务,也可以为客户提供创新性的跨屏整合服务。  相似文献   

2.
滕岳 《中国报业》2010,(8):13-16
21世纪第一个十年渐近尾声,此时媒体的生态环境骤然改变,传统媒体生存压力不断加大,传媒毫无争议地进入跨地域、跨媒介、多领域、多元化的全媒体时代。受众碎片化、媒介多元化成为这个时代最明显的传播特点。如何重新凝聚这些碎片化受众,成为摆在传统纸媒面前的严峻考验。百强争锋,变者胜。近年来,一直走在全媒体征程上的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正在探索自己的应对之策:在全媒体框架下,通过媒体深度融合,激活全媒体集群,按照信息传播规律,实现不同媒体梯次互补传播,完成对受众时间碎片的无缝覆盖。  相似文献   

3.
陈静 《成功营销》2014,(2):40-41
正风行网面对用户行为的变化,提出横跨四屏的全媒体营销理念。风行网将自身定位为专注于"台网融合"的新一代视频网站,借助SMG(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百视通的支持,通过多屏之间的内容直播、点播和互动,全面发力全媒体跨屏营销,实现立体化传播,可实现对目标用户群体的品牌反复呈现,形成共振效应和长尾效应。  相似文献   

4.
薛帅 《中国报业》2023,(3):16-19
媒体传播对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媒体时代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升级、打造媒体融合下的矩阵式生产与传播格局,是时代赋予媒体的重要课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通过多年探索实践,不断积累融媒体生产与全媒体传播经验,特别是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宣传报道中,创新“一体策划、聚合传播”工作机制,传播覆盖面创历史新高,成为行业媒体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培养全媒人才队伍的一次体系化实战,为全媒体时代大型文化艺术节的传播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谭莉敏 《中国广告》2013,(11):136-137
近年市场一直在探讨跨屏传播,不少先行者都在摸索与实践中累积经验。随着精神与物质生活发展至今.跨屏成为必然的趋势.企业与各方对如何做好跨屏传播的迫切需求性更加地日益显著。跨屏传播是传播的一种手段方式.传播不单只是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更是一种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在三网融合、多屏融合的不断推进下,传统电视的制作、题材、传播、用户等各个环节都面临着的巨大挑战,传统电视媒体也应该正视行业的发展,逐渐向全媒体方向转型。文章分析了传统电视媒体在新环境下遭遇的困境,提出了传统电视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木易 《广告大观》2014,(3):81-81
当前网络视频行业正步人多屏传播时代,而伴随内容播出和用户行为的变化,整个行业在营销层面也在发生着变革:一方面,横跨四块屏的全媒体营销成为广告主品牌传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元素,另一方面,鉴于互联网视频平台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内容生产和制作中,围绕原创内容展开的内容营销也成为多屏营销服务闭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媒体形式日益丰富,无论是广电、报刊还是手机平台、APP软件都能够传播资讯。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媒介融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全媒体平台广泛出现,让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尤其是短视频传播,可以让信息更加直观清晰。基于这一背景对全媒体传播体系进行研究,对媒体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玉熙 《中国报业》2023,(13):182-183
全媒体时代,“共享”信息成为现实,这对新闻主流媒体的创新力和整合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提升新闻作品传播力和影响力,就要基于全媒体特点,整合编辑与发布渠道,以新颖选题和优质策划实现破圈重塑。同时,应以新闻选题策划为切入点,对全媒体形势下新闻选题策划的价值内涵及基本原则进行多维度(高度、力度、温度)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胡婉芳 《中国报业》2012,(14):89-91
《东南商报》社会新闻部以服务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为出发点,与浙江万里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合作开发社区全媒体,自2009年创办电子杂志开始,自建和融合新媒体,尝试读者平台化、资讯互动化、传播数字化,目前社区全媒体实现了报纸、电子杂志、网络、广播、视频、户外屏流媒体图片、微博、社区报道员QQ群等多种方式的传播,在形态、内容、采编、渠道等方面既有网络的广度、报纸的深度、微博、QQ的即时速度,从而使社区活动的全媒体传播在报业改革和发展中具有首创性、独创性,影响巨大,效益显著,年实现直接和间接经济效应近200万元。《东南商报》社区全媒体在用户与服务定位放在宁波年轻网民的活动资讯平台上,在活动增值服务中提高竞争力,在用户维护中提升新媒体价值确定自己的商业模式。它精准把握23-45岁宁波市民敏感点,提供健康、便捷、互动的活动服务,借助新媒体不仅让报纸实现了版面耗费最低,版值价值最高等目标,更重要是它把报纸媒体打造成了具有高度互动性的社会新媒体平台,围绕亲子、相亲、时尚、户外、体育等主题培育巨量级用户,解除了报纸存在的读者危机问题,为报纸朝向新媒体跨越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11.
曾娟 《中国电子商务》2013,(8):145-145,147
全媒体是图书馆经典阅读的全新传播形态。全媒体应用于图书馆经典阅读有助于提升和促进图书馆经典阅读的个性化服务、立体化服务和大众化服务。基于全媒体,实现传播形态多样化、服务形式立体化、加强图书馆与社会相关领域的合作开发、提升图书馆馆员的全媒体信息素质是拓展图书馆经典阅读的有效服务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杨阳 《中国报业》2023,(18):104-105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媒体传播涵盖人们的视听、触觉等,不同信息要求匹配最合适的传播形式与渠道,实现信息的全面覆盖,以达到最佳效果。在这样的前提下,循规蹈矩的工作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自己,掌握全媒体工作方式成为采编人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宋永生 《中国报业》2012,(11):80-81
近日,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隆重推出了全媒体报刊阅览屏试点,该屏以其新颖时尚的体验引得人们纷纷驻足,成为报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悉,解放军报社正在探讨,拟将定制版全媒体报刊阅览屏推广到全军,供广大官兵阅览学习。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媒体时代以多种媒体相融合、网络模式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出视、听、形象、触觉等全方位服务的特征,物理学知识传播也应该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渠道,将多种传播方式加以深度融合,进行方法创新,实现对社会大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成功营销》2013,(7):52-53
多屏生态不仅要求营销服务能够提升更全面的传播力,同样也改变着整个视频营销产业的游戏规则,对于各屏幕之间的内容、营销及互动,都有着全新的要求。社交化视频、人与屏幕的交互,视频消费者对跨屏、不同终端在多屏行为中的角色有着新的要求。消费者主权的崛起,使得满足消费者需求,成为了多屏时代营  相似文献   

16.
李梅 《中国报业》2018,(23):60-61
老年媒体在全媒体时代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坚持以创新、共享、融合的新理念,促进媒体长足发展,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混媒”时代的大背景下,2014年,重庆电视台融合多种媒介手段,致力于构建全媒体营销平台。为了真正实现有效的传播和营销,达到客户品牌构建,进而促进终端销售的目的,针对客户特点,量身定制全面整合的营销推广计划,在传统推广模式的基础上,除了科学的运用社交媒体,还针对性的使用平面、互联网、手机等各种媒体进行混合传播。我们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营销相结合起来,优势互补,真正诠释全媒体营销,  相似文献   

18.
微博、微信、微搜索等众多新媒体的涌现,使信息传播呈现出全媒体时代特征,催生了微营销活动,将营销活动从传统媒体向数字化媒体转移,交流社会到传播社会的转移态势日益明显。在阐述全媒体、微营销概念基础上,从全媒体视角,探讨了如何实现微营销数字化整合,进而开展精准化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19.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我国各行各业领域发展都不断进步。因此在我国新闻传播行业不断发展中,全媒体目前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新型的媒体观念。并且全媒体与传统的媒体运行方式相比较,更具有广泛性与融合性。本文主要针对全媒体时代如何有效提高编辑素质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唐超 《中国广告》2013,(11):134-135
2013年8月8日.由独立第三方数字营销大数据提供商AdMaster(精硕科技)主办的“大视频时代多屏策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AdMasterCEO闰墅、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麦当劳媒体总监全晓东。实力传播全国电视投资总监谭莉敏、凯络媒体研究分析总监黄飞.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等多位跨屏领域研究专家共同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