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韩露 《消费导刊》2014,(7):171-172
《人物》以人物多层次的宏观命运与微观故事解构人物、以视频、微博和博客等配合的新媒体配合报道以及打造业界高端团队着力于文本呈现。同时,本文还对该杂志的封面人物报道发展提供建议,使新闻类人物月刊杂志的封面人物报道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报道各种体裁中,最重要的是消息;在消息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导语。寻找导语,写好导语,可以说是消息写作中最关键、最头痛的工作。然而,翻开报纸,会发现许多导语或平淡无奇,或抓不住重点,或冗长累赘,或违犯规则,更有甚者,言之无物,没有传递任何信息。一条合格的导语,标准只有两条:把报道中最重要的事情告诉读者;吸引读者读下去。  相似文献   

3.
施翼 《中国报业》2014,(16):31-32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金融报道作为经济新闻的重要内容,与百姓生活联系日益紧密,读者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如何做好金融报道成为党报宣传值得积极探索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浙江日报财经专刊服务中小微企业诸多实践的剖析,探讨党报金融专刊如何充分发挥在创意、策划、整合方面的优势,创新传播理念,做实服务文章,在新媒体环境下,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在金融报道领域争取党报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下信息量激增,人们对于各种信息的需求量也来越大,相应的传统大众媒体的报道也随之不断增加,以适应人们的要求。在这些领域中,科技类报道也不例外,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科技类报道处于增长态势。但是,除了少数专业类报刊外,相较娱乐新闻、社会新闻而言,科技类报道在各媒体的版面中占比依然较少,而且高质量的科技报道不多。近年来,在科普中发挥不小作用的科学松鼠会是科技报道较成功的案例,从选题、报道手法等多方面进行创新。随着公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科技信息的要求将会日益增长,为此,传统大众媒体急需从多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科技报道水平,“理性”地向受众普及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唐陟 《中国报业》2015,(5):44-47
核心阅读用新闻推动社会进步——通过突发新闻服务公众减少灾害损失,通过时政新闻帮助公众促进政治更加透明,通过公共政策报道帮助公众参与政策表达,通过人物报道为公众提供一种现代人格参照,通过文化报道帮助公众多一种选择、多一种口味,通过健康报道帮助公众多一份鉴别力。  相似文献   

6.
吴悠 《中国报业》2023,(19):37-39
政务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报道各级党政机关、领导的重要决策、活动和讲话等。政务报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读者通过政务报道了解党委和政府的政策、方针,拉近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鉴于此,本文从地市报记者的角度,就做好领导活动报道、拓展深度报道、丰富政务报道内容、提高政务报道时效性这四个方面,分析地市报如何深化政务报道,以期为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何希 《商》2013,(14):192-192
作为政治人物的隐私权,如果与公共利益相冲突,或者有可能会影响到公共利益时,公众应该有权知道。但在报道政治人物隐私时,媒体只报道关乎公共利益的事实本身即可,应尽量避免过多阐述隐私的细节,以免对相关的人造成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8.
叶晓 《中国报业》2012,(14):29-31
由于文化、政治和新闻取向的不同,中西方人物报道在从题材到写作都有显著差异。笔者将普利策奖与中国新闻奖进行对比,结合国内人物报道现状,在人物选择、主题、结构及记者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出中西方不同的写作规律。研究发现,中国人物报道以正面引导为主,倾向于塑造"立体"的人物,语言上糅合了评论、散文等手法,主观诉求较为浓厚。而西方人物报道的主题更具普世性,关注个人命运,选材大多具有悲剧性,行文更强调将人物放置到特殊背景中,立足新闻事件,塑造"平面"的人物形象,强调冲突性和情节的跌宕,并倾向于通过对现场内涵的挖掘来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金霞 《品牌》2014,(11)
长期以来,企业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常被认为是“模式化、概念化”,缺乏吸引力。究其原因是企业内部的宣传工作人员,未充分挖掘出自身与先进人物近在咫尺的天然优势。通过研究如何突破人物宣传报道的固有模式和套路,即可采写出可信、可亲、可学的先进人物报道。  相似文献   

10.
苏亦锋 《中国报业》2014,(12):13-1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百姓财富意识的增强,财经新闻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关注,各大媒体有关财经新闻的专版、专栏也越来越多。在财经新闻中,财经人物报道因其关注财经人物的创富经历和心路历程,契合了众多读者的阅读心理而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不少媒体重点做好的报道。但目前不少媒体还是处于如何做好财经人物报道的阶段,对财经人物报道资源的后续开发和利用涉足不多。  相似文献   

11.
严兰青 《中国报业》2023,(14):196-197
典型人物报道是讲述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以海南日报短视频栏目《海南自贸港·人物志》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可以从叙事主体、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形式四个方面对融媒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叙事特点进行总结。这能为人物报道提供实操经验,为讲好当下传统媒体的人物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无疑成为这个夏季最受关注的体育赛事,与各国参赛球队一样,各路传统媒体也相继派出资深记者.远赴巴西,力求为广大读者带来最鲜活、最独家的世界杯报道。本期报刊资讯将看看各路传统媒体是如何形成全媒体立体化的报道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带领读者体验世界杯,又是如何玩转世界杯。  相似文献   

13.
仔细研究一下报纸上的会议新闻。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愈是重要会议,报道愈是正统,读者愈不爱看;倒是一些不太重要的会议,因为报道灵活,反倒受读者喜欢。正统的会议报道,位置往往很重要,获奖的可能性却很小;灵活的会议报道,一般上不了头条,却往往容易得大奖。  相似文献   

14.
王任华 《浙商》2008,(1):18-19
《浙商(商业·人物)》杂志2007年12月号随刊附赠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在第五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的讲话,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不少读者纷纷打电话,或索取更多的刊物,或与编者共同探讨郑局长讲话之精要。浙江国发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润发抑制不住一吐为快的冲动,主动打电话给本刊畅谈心得。  相似文献   

15.
侯芳 《中国报业》2023,(3):188-189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地方电视台主题报道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新媒体给电视台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对地方电视台主题报道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围绕如何基于“三力”原则做好主题报道开展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读者看好的十大经营成功人物读者信服的十大经营诚信企业读者认准的十大经营投资项目《现代营销》杂志是读者创富的天地,是企业展现自我的平台。多年来,本刊与读者相依相伴,与企业携手同行。读者把他当作生活和工作当中的不可或缺的必读刊物,企业把他当作传递独特魅力的信息窗口。在读者的眼中,众多经营人物用其不屈不挠  相似文献   

17.
严兰青 《中国报业》2023,(11):196-197
重大主题报道是党和政府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着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战略规划以及典型宣传等,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宣传报道。聚焦海南日报,应做到突出策划意识,让主题报道内容更“实”;突出精品意识,让主题报道表达更“巧”;突出用户思维,让主题报道传播更“广”。梳理海南日报近三年来的优秀主题报道典型,能够为重大主题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栾绍静 《中国报业》2024,(1):102-103
在新媒体发展趋势中,深度报道是最常见的报道方式,其致力于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对重大社会问题进行广泛追踪和深度剖析,为读者提供思考和判断的空间,是适应读者需求变化的报道方式。在这一趋势下,诸多纸媒设置了“焦点关注”“特别报道”等深度报道栏目。本文对报纸深度报道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陈光生 《中国报业》2023,(5):157-159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突发事件对社会及各行各业产生巨大冲击,及时而有效地应对冲击显得越发紧迫和必要。工会媒体是党的主要媒体传播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进行探索与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广西工人报社媒体矩阵应对新冠疫情报道为例,就工会媒体如何注重导向性、服务性、贴近性、原创性和多样性,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报道,服务工会履行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进行探索实践和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张蕊 《中国报业》2024,(1):188-189
典型人物报道作为党报内容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地方形象、弘扬时代精神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新时代下,党报驻地记者作为优质报道的第一责任人,要深入挖掘基层人物身上最闪亮的精神特质,发挥好典型人物报道职能。本文多维度研究与探讨了党报驻地记者如何对当地典型人物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