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晓宇 《中国报业》2023,(9):216-217
本文以《中国税务报》实践为例,谈行业报如何立足行业特色,推进媒体融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实践证明,行业报必须以坚持守正创新履行职责使命,做强优质行业内容,以丰富新闻内容吸引广大受众,以专业权威报道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增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做好新时代舆论宣传工作,为党的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静 《中国报业》2023,(17):108-109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媒体格局随之变化,促使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在融合大背景下,新闻栏目需结合技术、内容、渠道、受众等多方面的改变,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和把关人原则,维护自身舆论阵地的同时,迎合市场需要,打造高价值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3.
郭树勋 《中国报业》2023,(3):166-167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崛起,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媒体融合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也成为纸媒新闻写作创新的方向。这样的情况,对新闻采访写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记者只有采访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才能促进纸媒新闻在当前环境下进一步发展。本文围绕融媒体环境下纸媒新闻采访写作的创新路径展开分析,以求推动纸媒新闻采访在融媒体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丁尚香  程利 《中国报业》2023,(10):170-171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广播电视新闻与新媒体融合受到了充分重视。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要重视对于工作理念以及方式的创新,应用多元化、创新化的采编方式和技巧,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本文从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内容为出发点,分析当前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编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创新提升策略,不断优化新闻采编工作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迅速发展,自媒体逐渐出现在我们身边,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采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新闻采访工作中,我们要掌握好舆论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以及引领作用,为新闻...  相似文献   

6.
陈臻 《中国报业》2014,(20):45-46
在媒体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广播新闻和报纸新闻作为新闻的两大分支,都是当代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都承担着发布政令、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和服务受众的功能。本文就广播新闻与报纸新闻的文体进行比较.以供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林滟 《中国报业》2023,(11):126-128
在融媒体时代,传媒产品越来越丰富,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新闻业态发生改变。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台时政新闻作为当地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守正创新,与新兴科技手段结合,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本文以福州广播电视台《福州新闻》为例,对融媒体时代城市台时政新闻的创新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县级融媒体在物质、想象和社会等空间维度的发展实践,由空间维度探讨空间动力在县级融媒体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县级融媒体在信息服务、打造主流舆论阵地和综合性服务平台方面的实践路径,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锐 《中国报业》2022,(5):76-77
县级媒体受众范围有限,与省市级媒体相比资源相对匮乏,但这并不意味着县级媒体不需要转型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县级传统媒体应当积极主动地与新媒体融合,提高信息传播质量,将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0.
王宝莉 《中国报业》2023,(11):172-173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县级媒体纷纷转型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成为融媒体时代县级媒体的新形态。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展现出很多新的时代特点,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对其能力有了新要求。文章着重分析了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融媒体中心新闻编辑角色定位,并对融媒体中心新闻编辑的能力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施疑 《中国报业》2023,(15):198-19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正迅猛发展,媒体格局、传播范围都产生了较大变化,报社与多媒体进行融合也成为必然趋势,与之相关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管理模式都要创新。媒体融合视野下,报刊新闻记者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掌握更多采访技巧,为受众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服务,带来高质量新闻内容,进一步提升报刊记者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颜红 《中国报业》2023,(19):228-229
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媒体已经无法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了维护社会舆论生态的平衡和稳定,促进传统新闻媒体行业长远发展,新闻编辑记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确保新闻采编工作具备合乎时代要求的先进性。具体而言,新闻编辑记者需要结合受众实际需求,进行工作理念和模式上的创新,从编辑思维以及编排形式等方面进行改变和优化,不断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丽 《中国报业》2023,(12):252-253
在县级媒体融合中,移动新闻客户端逐渐成为整合县级媒体资源的重要载体,能实现与基本群众的准确对接,畅通县级媒体转型渠道。为了在县级媒体融合中深度挖掘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价值,本文重点对其作用展开探究,并对其创新应用路径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4.
缪靖 《中国报业》2023,(7):238-239
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使媒体的传播媒介日趋多元化,一系列传播手段与信息技术快速融合创新,信息能在短时间内被广大受众接收获取,不断刷新人们获取新闻,乃至阅读、信息交互的传统认知。本文详细分析了新时代新闻传播过程中新媒体技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新时代媒体融合报道方式与路径等展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杨涛 《中国报业》2014,(16):36-37
民生新闻曾经广受青睐。但近年来为了吸引受众、扩大受众范围、提高媒体影响力,一些媒体民生新闻中的媚俗化现象日趋严重。这既影响了民生新闻的自身品牌,又损害了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工具,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因此,应该对民生新闻中的媚俗化现象做出理性分析,探究其出现的原因并找出其症结所在,使民生新闻真正体现其新闻特质,媒体真正做好把关人,既让百姓喜闻乐见又不失自身格调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宋玮 《中国报业》2023,(19):172-173
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公众话语权的提升,改变了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生态。由于部分传统媒体记者缺乏一定的共情力,导致新闻报道不能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达不到预期传播效果。因此,记者应重视共情传播艺术,可通过注重采访细节、深入受众内心世界等策略,使作品的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融合统一,生产出具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7.
张禾 《中国报业》2023,(16):162-163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促进媒体间的融合发展,以及各媒体平台的创新。融媒体环境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受到挑战,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宣传工作,通过合理设定融媒体中心定位、加强与受众互动、提升工作人员素养、创新新闻中心宣传机制及融合智能技术等措施,实现县级媒体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郑杰 《中国报业》2023,(13):78-79
新闻策划是新闻编辑人员对新闻资讯的合理配置与深度开发,可对新闻质量及传播效果产生较大影响。融媒体时代,媒体需积极开展新闻策划创新,以保证新闻真实性及权威性,提高新闻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本文分析融媒体时代新闻策划创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俊芝 《中国报业》2023,(11):204-205
广播电视新闻受到了融媒体的冲击,面对激烈的媒体行业竞争,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立足编排角度,对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积极创新,借助创新性的编排方式吸引更多的受众。通过阐述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的优劣势,分析遭受冲击的原因,研究具体改进措施,建议从优化新闻声音编辑、新闻图像画面等方面创新编排,增强广播电视新闻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林迎颖 《中国报业》2023,(12):190-192
新媒体视域下,新闻采编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加重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和趣味性。新闻采编部门应将经济发展需要、群众新闻需求作为先决条件,针对报道形式、报道内容、传播速度进行全面创新和改革,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群众对信息的差异化需求,保证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新媒体视域下新闻采编能力的自我提升应强化节点意识,打造集成化的技术平台,创造特色的新闻作品,通过互联网形成多渠道传播,并根据受众的新要求,提高新闻产品供给,满足不断增长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