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质量》2003,(6):51-51
今后,消费在琳琅满目的葡萄酒柜台上很难寻到半汁葡萄酒的身影了。因为,为贯彻执行《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规范和引导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国家已经明令废止《半汁葡萄酒》行业标准,从今年5月17日开始,企业已停止生产半汁葡萄酒。半汁葡萄酒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时间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届时,在中国市场上半汁葡萄酒将被彻底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中国葡萄酒行业销售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将行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7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消费年度。在对过去一年行业发展的回顾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主流事件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决定作用,给葡萄酒企业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我国葡萄酒市场特点 1.市场潜力巨大.葡萄酒是世界上通畅型饮料酒,其消费量仅次于啤酒而排第二位.中国葡萄酒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酒类潜在市场.目前世界年需求葡萄酒量2428万吨,世界人均年消费量为6升,而作为有着12亿人口的中国,1998年葡萄酒年产量仅3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不足0.3升.另外,葡萄酒的消费和居民收入的水平相关度高于其他酒类.例如现在市场上,啤酒的销售量有下降趋势,白酒消费量日渐减少,而葡萄酒消费量却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的消费水平会有一个明显的跃升.这就是为什么中外葡萄酒企业一致把目光聚焦在中国市场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葡萄酒曾经被人们广泛认为是一个进入门槛低、市场回报高的行业。2004年葡萄酒产量为36.73万千升,销售收入74.34亿元,实现利润8.45亿元,利税合计17.75亿元。据估计,中国葡萄酒行业将继续保持15%左右的年增长幅度。虽然国内红酒面临着对外和对内的双重压力,但是,国外葡萄酒只占据中国葡萄酒市场大约5%的份额,而且主要存在于高端市场。入关后,关税下调,国外葡萄酒企业可以依托其在资本、品牌、技术和营销等方面的优势来对中国市场进行逐渐渗透。而国内,众多业外资本的加入以及新锐品牌的强势出击,使得中低端市场价格竞争愈演愈烈,市场宣传和渠道维护费用飙升,这些因素都使行业领导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从何处寻求突破,是摆在国产红酒巨头们面前的一个新挑战。本文通过几年来中国葡萄酒行业领军品牌的产品高端化的标志性事件,来探讨中国国产高端红酒的营销策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我国建立了一系列葡萄酒标准体系。1984年,原国家轻工部颁布了第一个葡萄酒产品标准——《葡萄酒及其试验方法》。1994年国家质检部门为规范行业发展,制定了一个高水平的国家标准,这个标准基本与国际标准接轨。但考虑到大部分厂家当时“达标”很困难,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又出台了一个行业标准。多年来,葡萄酒也就采用“双轨制”进行生产和销售:全汁酒和非全汁酒。加入WTO后,葡萄酒标准落后问题更加凸显,致使葡萄酒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说已是标准的较量。  相似文献   

6.
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是我国酿酒行业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也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全汁高档葡萄酒生产企业之一。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王朝公司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和企业文化。随着2004年中国加入WTO,葡萄酒关税的下调和进口配额的逐渐取消,无疑为外资葡萄酒品牌进入中国打开了方便之门,许多外国资本和国内资金将投资于我国葡萄酒这一朝阳行业。  相似文献   

7.
1996年,干红葡萄酒席卷中国酒类市场,百余个舶来品牌几乎一统天下;然而,仅仅两年之后,去年市场占有率前十名已均为国产品牌,张裕、长城和王朝这“三甲”更是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自从有媒介称“国外医学专家发现干红葡萄酒对某些疾病有上佳疗效”之后...  相似文献   

8.
葡萄酒营销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05年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实现超过100亿元销售收入大关之后,行业销量以一种"急速奔跑"的姿态不断增长,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容量达到了170亿元左右.在此过程中,葡萄酒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将以什么样的营销思路和态度来看待整个消费市场?在此,我们不妨在研究行业营销手法的同时,展望中国葡萄酒的营销新方向,以进一步展现国内葡萄酒品牌企业的营销亮点.  相似文献   

9.
唐文龙 《企业研究》2012,(17):22-23
2012年7月1日,国家工信部颁布《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的开始实施。该《准入条件》是在中国葡萄酒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众多业内外资本纷纷进入或者加大对进口葡萄酒领域市场开发的大背景下来提出的,它将对未来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自从2009年进口瓶装酒数量首次超过散装原酒以来,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不仅取得了快速的增长,并且大有在市场格局层面取得突破之势。关于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将演着怎样的运行轨迹来扩张是行业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笔者比较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艳 《物流时代》2010,(8):40-41
中国消费者的饮酒习惯正悄然发生变化,他们对高品质进口葡萄酒的需求与日俱增,葡萄酒生产大国也急需通过出口解决供大于求的问题,葡萄酒物流由此得以蓬勃发展,深圳市腾帮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邦物流”)就以独特的商业眼光,瞄准了国际葡萄酒物流市场。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05年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实现超过100亿元销售收入大关之后,行业销量以一种“急速奔跑”的姿态不断增长,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容量达到了170亿元左右。在此过程中,葡萄酒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将以什么样的营销思路和态度来看待整个消费市场?在此,我们不妨在研究行业营销手法的同时,展望中国葡萄滔的营销新方向,以进一步展现国内葡萄酒品牌企业的营销亮点。  相似文献   

12.
小雪 《中国新时代》2010,(6):106-108
“蒲陶”在中国落地生根2000年后,中国人酿造的“龙徽”葡萄酒第一次出现在欧洲人的酒柜里,古朴的瓶身上,一条红色的缎带格外引人注意,它如同中国古老文明与欧洲葡萄酒文化碰撞出的火花,而这段新传奇的开启者正是“龙徽”。  相似文献   

13.
去年以来,葡萄酒,特别是干红葡萄酒在我国瞬间走红。一些大中城市,特别是南方的一些大中城市,饭店、酒楼、咖啡厅、舞厅以销干红葡萄酒为有档次的一种象征,消费者则以喝干红葡萄酒为有派头、有排场。还有潇洒者喝干红葡萄酒还要配点“雪碧”,外加冰块,一声“干”,不管多大杯,一扬脖一饮而尽,这场景让“老外”见了都吃惊。喝的人多了,而葡萄酒产量有限,于是葡萄酒价格猛涨。出厂价才30多元一瓶的“王朝”干红葡萄酒,在广州、上海等城市卖到100多元,就这样还供不应求。于是乎有人断言,“葡萄酒的春天到了”,“葡萄酒将替代白酒成为中国餐桌上的主角”。果真如此吗?葡萄酒,你在中国能“红”多久?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时代》2011,(12):119-119
全球重要葡萄酒及烈酒商贸展将于明年5月再度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全球首屈一指的葡萄酒及烈酒商贸展VINEXPO宣布将于2012年5月29日至31日假座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2010至2014年期间,亚洲的葡萄酒及烈酒销售额预期将上涨近两成,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大陆亦已晋身为世界第七大葡萄酒生产国以及高级葡萄酒的首要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我国葡萄酒增长势头十分迅猛,从1998年全国葡萄酒产量2.2亿L增长到2008年的近7亿L,  相似文献   

16.
《巴蜀质量跟踪》2002,(8):50-51
九十年代中后期,葡萄酒市场的转型,提高了全民的消费兴趣,使葡萄酒成为酒类产品中的消费热点。我国的葡萄酒工业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正与国际接轨。与洋酒的竞争也成就了我国葡萄酒业的高速发展,随着洋酒的退潮,国产葡萄酒市场显得尤其热闹,众多厂商都把葡萄酒业视为最后一块获取利润的处女地。基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自主研究项目“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所分析的数据,我们可对葡萄酒的市场现状和竞争态势有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葡萄酒可以喝,好喝,那喝什么?怎么喝?看这本书,书名没悬念,《葡萄酒选购指南》。作者说了,书里每一款酒都能在中国大陆买到,这样看,书很实用。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的葡萄酒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质量而非年份,作为一个酒厂或者酒庄,最重要的是做出好酒。”  相似文献   

19.
2011年5月6日,"第13届中国特许加盟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富隆酒业凭借224家总店、185家加盟店的规模入选"2010年中国特许经营连锁120强",成为中国葡萄酒市场专业加盟的零售连锁品牌标杆之一。在众多的进口葡萄酒运营商中,富隆酒业凭借其独特的经营模式成为了国内葡萄酒市场上的品牌综合营运企业。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全球葡萄酒的消费总量将达2.38825亿hl(百升)。其中,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将达558万hl。早有专家预计,从目前到2010年间,中国将是全球最活跃的葡萄酒市场,葡萄酒消费量将增长近36%;而同期全球葡萄酒消费总量的增长幅度仅为9.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