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且促使居民消费不断增加的过程。文章研究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鄂州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和生活消费结构产生的影响,以了解在城镇化进程推进过程中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发生的变化,从而为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鄂州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出台有利于刺激农村消费的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前,加快城镇化建设对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以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城镇化对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支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一、前言中国的乡村人口占比较大,超过三分之一,因此,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物流业的发展情况能否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影响作用是怎么样的,这对于日后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全国31个省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物流业发展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物流业发展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从三大经济地带来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79-2011年的时序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实证研究了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主要是受到当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而且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陕西省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957.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政策措施: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5.
金融支持对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城镇化背景对金融支持农村居民消费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现状,以及城镇化背景下金融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金融支持如何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给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及消费水平的基本状况,实证研究了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影响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影响不够显著,转移性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新生力量。文章提出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农民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农民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民消费存在地区不均衡、消费观念落后等问题.文章在介绍青岛市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岛五市三区农民消费水平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针对青岛市农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典型的贫困县——湖北省大悟县为例,分析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和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提出了提高贫困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大力推进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更新农民消费观念;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丽丽 《魅力中国》2011,(5):120-120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支持“三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农村税收工作日益完善,农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农民消费水平仍然处在一种缓慢提高的状态,面临着许多更加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增长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进而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对策,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现代化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为探讨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建立长期均衡模型和短期非均衡模型对城镇化与农民各种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农民各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对农民纯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第一产业性收入存在长期显著影响,而对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第二、第三产业性收入影响不显著,但短期中,城镇化与农民各种收入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这种负相关不显著。因此,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未来城镇化发展中应更多地注重长期政策,关注农民切身利益,加速工业和服务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使工业和服务业惠及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1.
《广西经济》2009,(5):62-63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第一,农村消费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到2020年,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届时农民人均收入至少应达到8280元,若按2007年农村居民消费倾向77.8%测算,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至少为6442元,根据今后城镇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战略是“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我国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消费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累积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累积效应,并且正向拉动效应的持续时间更长也更稳定。因此,在采用城镇化战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扩大内需的政策选择上,应克服短期行为,采用长期的战略以保证农民收入增加,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贵州省促进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结合贵州省的具体情况,贵州省应该发展交通枢纽型、旅游文化型、工业资源型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并且通过合理规划、政府引导促进贵州省城镇化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薛源 《重庆与世界》2014,(12):51-53
在概述国内外关于收入与消费关系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收入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方面的作用.通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收入阶层对消费的需求,发现收入差距是制约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农民增收,适当缩小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对于增加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地区经济,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贵州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城乡之间差距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配置不均等问题。通过研究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指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城乡空间布局、挖掘乡村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探索创新模式5个方面,提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对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对GDP的带动份额进行测算,系统分析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理,同时分析了经济增长特别是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得出农村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也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甘肃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瑜杰  王茹  刘明 《北方经济》2010,(16):62-63
本文在对甘肃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从中找出制约甘肃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刺激农村居民消费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2000—2071年的浙江省农民不同收入组的纯收入和食品等八大消费种类的数据,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浙江省农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结构过度。消费水平总体较高;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且总体上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食品、居住、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是农民消费的主要种类,但是不同收入的组的消费热点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陈萌 《广西经济》2023,(5):23-28
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中央提出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其中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为探究流通业发展与农村消费之间有何关系,本文针对2011—2019年中国27个省份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农村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以及互联网发展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流通业发展和互联网发展均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互联网发展水平在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中发挥了积极的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而言,流通业发展和互联网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一项中国经济平衡发展的重大战略。如果城镇化推进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使更多“农民”可以变为“居民”,农民的收入水平可以提升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农民的消费水平可以转变为居民消费水平,那么农民的生活水平可以提高到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