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对新旧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与目前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94]财会字第25号)和《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1995征求意见稿)》(两者以下简称“旧准则”)对比区别较大。新准则充分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IAS12)的内容,标志着我国入世后会计准则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那么,对比新旧准则,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有何区别呢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一、新准则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新定义旧准则基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的规定不同,分析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两种差异,即时间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准则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它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内,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新准则摒弃了“两种差异”的概念,引进了暂时性差异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钟田丽 《上海会计》1997,(12):15-17
一、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众所周知,会计与税收各有其不同的行为规范。正因为如此,往往导致企业特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出现差异。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会计》1994年修改草案,产生的差异包括暂记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和其他差异(永久性差异)两种。。暂记性差异是指应税资产或负债额与资产负债表帐面额之间的差额,当资产或负债帐面额被转回或支付时、将产生未来期间按应税利润计算的应税额或减免额。在未来期间内应付的所得税数额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未来期间内可抵减的所得税数额就是递延所得税…  相似文献   

3.
对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比较研究夏志良对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所得税(简称应税所得税)与按照会计所得计算的所得税(简称会计所得税)之间的差异,财务会计有两种基本的帐务处理方法,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本文试图从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其性质出发,...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会计规范演进历程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蕾 《上海会计》2003,(3):29-31
目前,我国关于关联交易的会计规范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下简称《关联交易披露准则》);关于关联交易确认和计量的会计规范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和《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从1997年颁布《关联交易披露准则》到现在,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演进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1997年颁布《关联交易披露准则》在“琼民源”利用关联交…  相似文献   

5.
谢欣 《财政研究资料》2007,(25):45-48,2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条企业会计准则并自2007年1B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比《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4)《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1995)及《企业会计制度》(2001)(以下简称旧制度)的规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引入“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取代“时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郭晓梅 《上海会计》1998,(3):20-20,38
1994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了所得税性质为费用,不是利润分配,允许会计利润和应税收益适当背离。对于二者之间的差异,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同时增设“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一损益类科目来处理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然而,笔者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理解该规定的要求,仍将所得税列入“利润分配”科目,在税务核定对上年损益进行纳税调整后,对未分配利润进行调整。这么做的结果,使得上年损益及对应纳所得税的调整均反映在“利润分配”科目…  相似文献   

7.
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税前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会计政策与所得税政策的差异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主要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8.
一、所得税会计基本概述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是解决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其中确认主要包括计税项目、确认计税时间;计量则主要指税率的选择。所得税会计要依照税法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法定的程序,将应税所得全面完整地确认与计量,准确及时地反映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差异,并将这些差异按照产生差异性质的不同,采用特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将其在会计报表上系统地反映,以保证企业资产和盈利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白建平 《会计师》2010,(8):34-35
<正>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的处理进行规范(详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所得税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存在差异。会计遵循的是公认的会计原则,税收遵循的是税收法规,由此产生了会计和税收的差异,进而出现了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i″i所得税》的规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主要从会计所得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出发对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并阐述了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准则)与原所得税准则比较,所得税的核算要求和会计处理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核算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由于与原所得税准则差异较大,新准则实施后将对企业所得税核算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拟结合实例分析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上海会计》 2000年第 7期刊登吴婧同志的《浅议视同销售业务的所得税处理》一文 (以下简称《吴文》 ),读后很有启发,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关于视同销售业务应纳所得税的帐务处理。《吴文》认为,视同销售的应纳所得税会计处理,应区别情况,分别借记“所得税”、“在建工程”、“长期投资”、“应付福利费”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笔者认为,这样处理欠妥。由于视同销售业务是税法与会计规定不一致,而导致应纳税所得与会计所得的差异,这种差异一般是永久性差异,不会在以后会计期间内自行转回,根据…  相似文献   

13.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中的两种方法徐治怀(-)企业按照会计核算规定计算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以下简称“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以下简称“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或计算时间不同而产生差额,在交纳所得税时,应当按照税收规定对税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不断深化的财会制度改革和税制改革,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的税制改革,使得我国的税收制度与财会制度越来越相分离,会计和税收成为两个分支,它们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着不同的对象,因而,在同一企业的同一会计期间,按照会计核算方法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会出现差异,企业在缴纳所得税时,要以税前会计利润为基础,再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加以调整计算出应税利润,因此,企业应选用相应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由于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会对企业的当期以及其他会计期间的所得税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笔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选择。  相似文献   

15.
周妮  乔炜 《上海会计》2003,(4):23-24
近几年,某些上市公司利用与关联方之间显失公允的交易操纵利润,严重扭曲了上市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在证券市场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类现象引起了财政部的高度重视。为了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经济实质,向有关各方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财政部于2001年12月21日颁布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以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交易的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对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出售资产交易、承担债务、承担费用、委托及受托经营等问题的会计处理,均本着谨慎…  相似文献   

16.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上海市财政局于今年8月以沪财会(1994)98号文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现将该暂行规定转载于此。鉴于企业按照会计规定计算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以下简称“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收规定计...  相似文献   

17.
陈鲁 《会计师》2012,(4):25-26
财政部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相应的规范,与旧会计准则相比,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利润表为重心转向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从而使所得税会计处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会计期间按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差异。所得税准则的这次修订是对所得税会计的一次重要修改,实现了与国际通行做法的接轨,指明了中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在2006年及以前,所得税会计处理适用准则是1994年6月颁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和2000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统称"旧准则")。根据旧准则,企业可以从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债务法(又称利润表债务法)中任选一种方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2006年2月,我国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规定企业必须使用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19.
《会计师》2013,(11)
我国的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经过改革和国际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倾向与分离模式,这也会造成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利润与纳税申报的应税所得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为企业盈余管理和避税提供了空间,导致许多企业存在利润和所得税巨大差异的现象。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成为一个令业界瞩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财政部2005年8月12日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号——所得税(》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准则”),与企业目前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94]财会字第25号)及1995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二者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