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人口竞争力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在明确人口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与迁移以及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五大要素着手,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人口竞争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人口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同时揭示了其具有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的深层次机理.最后提出了促进各区域人口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东中西部房地产业增长期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98~2004年席卷全国的房地产开发热潮中,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业发展的轨迹与机制在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价格、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和征地状况等关键指标等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业区域差异性强,应该采取差别化的宏观调控政策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1998至2004年席卷全国的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业发展的轨迹与机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本文以此展开分析,分别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价格、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征地状况等关键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业区域差异性强,应该采取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政策是保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强大的市场竞争中予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与方式。剖析了我国几个主要城市科技创新政策的发展情况,在横向比较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了其政策尺度,对6个城市的科技创新政策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王双 《生产力研究》2005,(10):49-52
本文运用预防性储蓄的基本原理从影响居民储蓄的经济因素角度即收入、消费以及收入分配状况等三个重要方面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并通过典型地区经验数据的验证得出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大于东部地区的结论,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消费信贷制度以及完善农村税收体系等政策建议以减少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经济的活力则离不开中小企业。为了更好地促进西部大开发,我们民须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凡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的国家,在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方面,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立法保护,市场环境,管理机制,金融支持,财政支持,技术人才支持等。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政策的改革力度,但轻视中小企业的思想并没有根本转变,相应地在政策上也有所体现,如政策上的不平等,市场环境不公,融资渠道不畅等等,在西部大开发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背景化,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对我国2001-2008年间东、中、西部地区间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表明:第一、二产业方面,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产业竞争力持续下降,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劣势开始显现,但中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大幅度增强,并超过东部地区,且西部地区的第二产业竞争力明显强于东中部地区;第三产业方面,东部地区体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但产业结构已显现出不合理的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情况下,竞争力却趋于下降,且中部地区竞争力最弱.  相似文献   

8.
发挥比较优势,寻求区际间的互补效应,是我们设计经济发展思路的最重要出发点。我国现阶段劳动力资源约7.3亿人,占世界总量的26.3%,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无疑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要把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必  相似文献   

9.
凌玲  伍骏骞 《经济论坛》2010,(10):67-69
农村公共品充分有效的供给对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差距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宏观数据比较东中西区域间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异同,利用村级调研数据从财务收支角度探讨影响区域间农村公共品供给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集群具有区域创新优势、区域成本优势、区位品牌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等竞争优势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尚处于发展的低水平阶段 ,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中小企业集群。因此本文从国家、集群、企业探讨提高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 ,促使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来满足企业创新与发展的需要 ,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9-2019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将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知识生产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区位熵指数对产业集聚度进行测量,通过Malmquist指数计算区域创新效率,构建两阶段知识生产模型,研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并未呈现传统的东高西低分布特征,并且知识生产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高于成果转化阶段。同时,面板随机前沿回归结果显示,产业集聚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不利于区域创新,而来自政府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会在知识生产阶段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在成果转化阶段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给出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金融创新。在对融资约束与信息不对称、供应链金融与信息不对称、供应链金融与融资约束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深市中小板科技型企业样本数据对供应链金融缓解融资约束的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与信息不对称程度正相关;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缓解融资约束,并且其缓解效应作用强度与信息不对称程度正相关。该结论可为改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提供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进入中西部地区的外资逐渐增多,许多被东部地区拒绝接受的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形成工业产值“东迁”,工业污染“西移”,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生产污染,给本来就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增加了新的负担。基于这样的现实,本文从引进外资和跨国污染转移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东、西部差异,指出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产业在东西部的转移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三大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不同财政支出项目的影响方向不同,且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中国三大地区存在差异性。因此,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能仅就全国范围考察,还需分区域进行。本文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鹏  高妍伶俐 《产经评论》2012,3(5):111-118
本文以2001-2010年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区域经济增长细化为三次产业经济的增长,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区域研究环境规制对各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水平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环境规制水平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对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对东、中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和西部地区的第一、三产业的增长无显著影响。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各区域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牛冬梅  刘庆岩 《当代经济科学》2011,(6):96-102,125,126
西部资源产业被赋予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如肯定市场化水平及私营企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绩效这一前提假定,则这种增长模式存在隐忧。本文利用西部12个省区1998-2008年分省面板数据,检验了资源开发战略对地区私营企业成长的负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随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向资源产业集中,经济中国有企业的规模居高不下、地方政府的经济干预活动频繁、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地区制造业发展受到抑制,在客观上延缓了西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和私营企业的成长,可能会伤害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政治、人丈地理、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粤港澳台高校德育存在诸多差异。本文从粤港澳台德育的意识形态背景、理论依据、德育形式、对待古今中外德育理论的态度和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同时,文章也在新形势下基于一国两制的社会背景,对两岸四地的高校德育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安海彦  姚慧琴 《技术经济》2019,38(12):51-59
采用1994-2016年西部地区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估计模型,实证分析环境污染与经济竞争力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①西部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竞争力之间存在交互影响的互动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EKC)曲线的特征。②环境污染与经济竞争力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经济竞争力对环境污染变动的贡献度较大,而环境污染对经济竞争力的影响较小,说明西部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是以加剧环境污染为代价,而环境污染并不是阻碍经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西部地区应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贸易与环境、区域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环境规制水平,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研发国际化是企业提升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研究企业研发国际化动因,基于中国200家计算机、通信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从公司规模、研发能力、盈利水平、产品出口、境外股权以及高管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实证研究了我国企业研发国际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研发能力、产品出口、高管受教育程度对企业研发国际化有显著正向影响,境外股权对企业研发国际化无显著影响,盈利水平对企业研发国际化有显著负向影响。该结果对于理解和指导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