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同事先生去一个新落成的小区考察,遇到一个热情的物业人员,一番攀谈,知道了他是我的学生,说他提到我,脸上满是光彩,大学里他最喜欢我的物业管理课。第二天同事转述了先生的话,告诉我他的名字,我着实吃了一惊。因为他是富二代,父母经商多年,毕业后就自然而然进入家族公司上班。有一次我去一个大厦某单位做讲座,电梯里巧遇他,他说工作单调,提不起兴趣,很怀念大学时的生活,那时他比现在开心。  相似文献   

2.
邓元鋆 《英才》2010,(8):120-121
李嘉诚是我非常尊敬的企业家之一。他是一个香港人,他的奋斗、成功历程部是在香港完成的,他对香港经济有巨大的影响力。虽然我跟李嘉诚没有过直接的交流,但作为同样在香港出生的中国人,我深深受到他的经营管理理念、为人处事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忧老怪 《新前程》2006,(3):95-95
老怪:在办公室有一个人对我很友善.他一来到公司好像就对我很亲近.他很喜欢邀请我和他一起吃饭、运动,他还经常和我谈起他周围友善的邻居,和蔼的房东,但是对他自己却只字不提。同事们都认为我们是好朋友,但是我隐隐地感觉到他对我的亲近很有目的性.比如.他一味向我索取人脉资源和办公室情报。却从不把自己的信息和资源与我分享:他喜欢探听我的烦恼.但是听后就一笑了之:和他的交往让我很不舒服.但是他对我又非常友善.你能告诉我.问题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上海《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锚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和陈天桥4年当中没红过一次脸。碰到情况我就跟他沟通,他也会来跟我沟通。很多决定到最后已经说不清楚是陈天桥的还是唐骏的。我把它叫做“夹心饼干决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仅是我一个人的决定,倘若成功了人们一定会说我很了不起。但是不要忘记,对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成功不重要,避免失败才是最重要的。避免失败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所有的决定都变成交叉的。  相似文献   

6.
幸福     
幸福的生活有三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有希望。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却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地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象囚犯逃出监狱。有事做。一个英国老妇人,在她重病自知…  相似文献   

7.
沟通的智慧     
几年前,我带当时尚不足4岁的儿子去商场购物。大多数男人购物往往有这样的特点,就是直扑目标而去,购完即走。当我们快要步出商厦时,儿子给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爸,一个碗加一个锯是什么?”看到我苦思冥想无言以对,他颇为得意地告诉我那叫“玩具”。我恍然大悟——刚才匆匆经过玩具柜台时没有停步。我偷笑着带他折回,儿子很严肃认真的对我声明:不用买,只是看看就行……  相似文献   

8.
有一些偶然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就成为必然,就像我与胡亚雄的相识。本来他在昆明,我在南京,天高水远;在一个数百人的会议上,一个偶然,我与他同走进陈建军、陈小林兄的寝室,听说他是昆明人,我就盛赞昆明小餐馆的“自由设计”观,彼此感觉就近了……那一晚正是中国申奥揭晓的时刻,自然有了欢畅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小木进入保险业三年就有了上百个客户。他经常站到台上与伙伴们分享经验:“我敢保证,一个人一旦成为了我的客户,我就有信心让他一直是我的客户,他们也都对我说,以后再投保,一定找我!”。  相似文献   

10.
颜长江 《乡镇论坛》2011,(12):42-42
我首先讲一个卑微的农民的故事。他叫张绍荣,四十八岁,是我的湖北老乡,也是远亲,所以他管我叫老表,我也得叫他绍荣哥。我在广州工作,他和他弟弟在增城市新塘镇干泥水活。这两年也没见面,不过,大约几个月他会来一次电话,一开始总是这样说:“老表啊.最近还好吧!”很亲热的有泥土气息的乡音。有时是投诉出门打工的难处,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我能从事会计专业,和我的会计老师许家林先生有莫大的关系。我就读的是一所农业院校,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里面有会计课程。许老师虽然讲的是刻板枯燥的专业课,但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使得课堂生动而又深刻。而且他中气充足,讲课时声震屋宇、气势如虹,记忆力惊人,能将所引用的资料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年代、  相似文献   

12.
《劳动月刊》2012,(2):50-52
“有这样一种人,别人对他说,知识改变命运,他就去努力学习,可是有知识和有智慧是两码事。又有人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就努力去和现实抗争,可现实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改变的。多惨多悲剧!我就是这个悲剧的人。”尤欣态度很悲观地说。一个家暴老公、一个迷信加无作为的婆婆和一个手脚不干净的大姑子,就连亲生父母也有几分“极品”,这些...  相似文献   

13.
永恒的微笑     
一直以来,我认为只有蒙娜丽莎的微笑才能称为永恒的微笑。当我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柬埔寨公元9世纪至15世纪。高棉一个强大政权的首都——吴哥,我看见到处都有一张始终微笑的脸。有人说他是高棉的国王、大梵天.我不知道他是谁,但离开吴哥,从柬埔寨回来,脑海里对那个神秘地方的记忆,就是那永恒微笑。  相似文献   

14.
南勇 《财会月刊》2013,(6):I0016-I0016
我外婆去世得早,外公一直是个孤老头。他是个农民,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我母亲提供的每月八元人民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去世时,我们从他的褥子底下,发现了一个小包。包括毛票和分币在内,里面一共有三百多元钱。在当时,这是我一年的总收入。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企业文化》2006,(10):76-79
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去跟进一个客户,在这个客户身上,我花费了很多心思。随着对他的逐步了解,我也越来越有信心。可当我向他推销保险的时候,他却断然拒绝了。历经千辛万苦却以失败而告终,我失望的想:他应该是那种顽固派,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购买保险的。我觉得再花过多的功夫在这位客户的身上无疑是在做无用功,所以也就没再多和他联系。  相似文献   

16.
提起笔来感觉很惭愧,不过通过这几年的历练,我还是鼓足勇气把我现在的感想写了出来。 我现在是一名国寿的实习员工,在我没有来到国寿培训学习以前,我对保险不是很了解,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保险对我们的重要性: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他的父母、爱人、子女、亲朋好友都可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他,可只要他拥有几份寿险,他的一生就会再无后顾之忧了,平平稳稳地度过。这些话我非常想讲给一个人听,那就是我的前夫。  相似文献   

17.
田惠 《活力》2010,(10):150-150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是我的一个家教,但是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他是一个特殊群体子女.他是经过别人介绍让我辅导英语的.听说是为了出国,他奶奶领他来了,大约有十五六岁,穿着十分时尚,长得也很帅气.开始来的时候.他很不认真。可以说心不在学习上,他奶奶给他的学习费,都让他拿去打游戏了,我也不想再教他了.但是有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恰逢一次公司裁员,当时我必须要从两个业绩不佳的员工中裁掉一个。 第一位员工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是我的师兄。他十多年前写的论文非常出色,但加入公司后很是孤僻、固执,而且工作不努力,没有太多业绩可言。他知道面临危机后就跑来恳求我,告诉我他年纪已经不小,又有两个小孩,希望我顾念同窗之谊,放他一马。甚至连瑞迪教授(我和他共同的老师)都来电暗示我应尽量照顾师兄。  相似文献   

19.
公司如何用     
李开复 《经营者》2006,(2):21-21
在现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人才是最关键的一点,尤其是高科技公司。 在人才方面,微软有几个比较好的做法。一个是人才追踪。比如,徐峰雄博士加入微软,他原来是在IBM做深蓝的人,他是发明深蓝的人,他是我追踪了至少五年的人,我每年给他打电话.我也不认为自己有希望能够雇到他,但是我就是不放弃,在这种执着不被弃之下终于把他挖来了。  相似文献   

20.
忧老怪 《新前程》2006,(3):96-96
老怪:我手下的一个员工老是喜欢越俎代庖,把自己当作主管。小到团队活动时选择场所和餐馆,大到会议的安排和谁来做主持人,他都非常强调自己是否同意。每当他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的时候,我都觉得他在挑战我的权威。我想我得让他明白谁才是说话算数的人,所以我常常在会议上否定他的提议。但我看得出,每次遭到我的质疑或否定的时候,他都像是受到了侮辱。可这又能怎么样呢?我的部门只能有一个老板,而这个老板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