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郝冬芬 《河北企业》2011,(11):17-18
质量管理在其发展历史上先后经历了质量检验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和标准质量管理阶段。在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统计技术作为一种技术分析手段在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欢迎,并且效果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普济 《中国质量》2007,(2):88-93
企业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特别是建立、实施或保持质量体系,统计技术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但由于我国缺少统计质量管理(SQC)这个发展阶段,致使人们缺乏统计思想和不熟悉统计技术方法。为补习这一课,本刊特开办“统计技术方法入门”讲座,以通谷易懂,文图并茂的形式,向初学者普及统计思想及统计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海燕 《活力》2010,(6):279-279
质量管理从20世纪初的质量检验阶段,逐步发展到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其总体趋势是积极的。然而其现状却不尽如人意。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理念和实际的需求,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新方法层出不穷。出现了诸如6sigma管理,零缺陷质量管理,客户满意的质量管理,战略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地发展。一些专家认为,世界质量管理正在从全面质量管理 (TQC)阶段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综合质量管理 (TQM)阶段,该阶段质量管理的范围、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理念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质量管理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就像自主管理是经济发展水平到达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一样,在美国的条件下产生了目标管理等方法;而在日本则出现了 QC小组活动、方针管理。   回顾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由于不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进步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同大…  相似文献   

5.
1正确认识质量文化1.1质量文化形成的过程,就是企业质量与文化发展的过程质量文化不是无缘无故派生出来的,它是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企业生产的发展,经营思想、管理思想、管理风格、企业工作作风等的改进和发展而发展的。也就是说,质量文化是随着企业质量管理的推进而发展起来的。就质量文化的成长过程看,它是由内生文化和外生文化经过合理吸纳、积淀和创新,逐渐融合形成的。如日本,在吸收了美国的数理统计质量检验与管理文化后,将其发展成日本式的全面质量管理文化。1.2质量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佳境界质量文化是一种管理模…  相似文献   

6.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得以不断发展的核心理念.本文就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发展、内容、推行要求及实施原则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以使有关人员能够全面系统地理解全面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7.
质量是企业发展生存的首要要素,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文章阐述了质量管理的定义,分析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并展望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质量管理经历了产品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按照管理对象的知识密集程度和流程的复杂性,可将质量管理的历程划分为基于数据的质量管理和基于信息的质量管理两个阶段.本文分析了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内涵、质量管理的责任和范围、质量管理对象的知识的广度、密度、深度和知识间的关联度以及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以及质量数据和信息及其采集、传递和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指出在现行的一些质量管理思想和技术中,已经日益体现出了对知识资源的重视,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开始互相融合,基于信息的质量管理阶段正向基于知识的质量管理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9.
华熠 《企业文化》2008,(12):48-49
美国:强调程序化、规范化 随着现代工业的起步、振兴与发展,“师傅带徒弟”时代的终结,诞生了现代生产与质量管理体系。以美国为例,美国企业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马克姆波·里奇奖4个阶段,这里重点阐述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  相似文献   

10.
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最典型的统计方法是抽样方法和休哈特的控制图。美国人菲根堡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把质量管理分为检验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大多跳过了“统计质量控制”阶  相似文献   

11.
魏林 《中国质量》2006,(1):77-78
在《论统计技术的核心思想——目标质量观》(见本刊2005No.11)一文中,笔者曾谈到,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门柱质量观阶段,产品做合格了就完事大吉,合格率成了衡量企业质量水平的唯一标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我认为主要有两条:其一、我国的质量管理长期以来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从日本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的初期,在对统计技术还没有很好的消化和正确应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尽管QC小组活动在我国历经二十几个春秋,但是其中的质量培训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影响着QC小组活动开展的广泛性,制约了小组成果水平的提高。笔者针对质量培训教育中的问题,试加剖析并提出对策,与同仁商榷。1QC小组活动培训教育中的不足1.1对培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质量培训教育的重要性可以从3个方面来论述。(1)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我国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从检验阶段直接跨入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在生产大发展中经历了统计技术阶段。这一阶段的空白,使我们往往只知道应该抓质量管理,而不知道用怎样的…  相似文献   

13.
引言 本文共从七个方面介绍国内著名家电集团在六西格玛管理、现场质量方法及技术上的具体运用和创新,通过构筑推进模式和建立机制,保障六西格玛等先进质量技术方法的有效推进和实施。从企业质量发展和六西格玛导入阶段、如何实施六西格玛、  相似文献   

14.
随着质量管理经过了质昼检验、统计质量控制直至食业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人们对于质量的关注点也由最终产品是否合格转向了产品的设计、制造、检验全过程,质量文化也在这种大局势下应运而生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企业质量文化是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表现和高级阶段,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业规范,在人们的质量活动实践中形成全体员工共同的凝聚力、约束力、推动力,使企业质量活动成为全体员工自觉自愿遵守的行为和习惯。由此可见,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是企业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和内部凝聚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引言质量经营是企业管理、运作和发展的自然且最终的归宿,也是企业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经验的必然结论。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不仅体现了传统管理的经典理念和要求,而且使企业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同时可利用其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激发企业其他管理效应并整合为一体化管理,更有助于企业质量经营的有效性和高效性。1质量经营概念的形成及界定1.1形成背景美国费根堡姆博士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概念和理论,从此开创了质量管理的新纪元。后来,TQM在日本得到有效应用和发展并促使日本很…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大质量管理时期到来的理论必然性和现实需要.全面质量管理不全面:只将目标集中在实物质量之上,忽视对人及其思想意识的管理.质量管理理论和模式必然要发展.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模式必然会出现.大质量管理主要是行为质量管理,也是"技术管理和思想管理相结合,管人管物相结合"的管理.它的主要活动是评人管人规范人的思想行为,其目标是提高人的行为质量从而产生较好的行为效果.由于人类获得的一切效果或状态都是人类的行为后果,所以,下一个质量管理阶段必然是对质量管理和公共管理都适用的行为质量管理阶段.在实践中,已经兴起了技术管理和思想意识管理相协调的管理模式.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只有开展思想意识管理和技术管理相互渗透的大质量管理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质量管理理论已经经历了质量检验管理、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基本理论在我国企业中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推广和应用。客观地评价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以检验控制为主的质量管理阶段。而且,检验把关仍然是许多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是鉴于检验过程人的因素的不稳定性,质量控制的严格性和有效性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航天工程是系统工程,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的复杂性和产品质量参数的高精度要求,是传统的检验过程管理所难以胜任的。如果没有系统化平台的辅助和监控,那么检验过程的质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是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的,其产生、形成、发展和日益完成的过程大体经历了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及目前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相似文献   

19.
对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通过对质量环的分析,找出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技术、管理及人的因素。结合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和条件,根据国际环境、企业外部环境等进行分析,为贯彻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1"质量经营"概念的提出 质量经营发渊于日本.它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战略,但又不是延伸原有全面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而是以质量文化为主导,以行为科学为基础,以无缺陷管理为出发点,以优化质量、功能、成本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为前提,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以质量体系为保证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战略.它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拓展,是质量效益型的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一场革命.这种经营管理思想革命是企业质量管理思想和实务的核心和精神支柱.它的形成、建立和发展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