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杨扬 《新西部(上)》2013,(11):131-132
本文在分析当代青年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的基础上,以社会参与为研究视角,运用个案方法论述了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社会工作途径,认为以助人、平等、参与、充权及社会融入为特点的社会工作,能够成为孕育青年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志愿精神是当今时代的新兴潮流,对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培育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养大学生志愿意识和志愿服务能力三个方面来发挥推动志愿精神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现代公民意识,而目前大学生在这些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欠缺。为此,在借鉴发达国家公民意识培育做法的基础上,应采取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管力度、高校形成培育合力、社会营造培育氛围等措施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公民意识培育具有特殊性和紧迫性。在新时期,可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公民意识的理论教育、注重公民意识培育的具体实践等措施加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提高其“四个认同”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合作精神日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问题引起各界关注,这就需要继续弘扬合作精神,影营造合作氛围,加强高校合作教育,打造合作平台,建设合作载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努力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6.
姚文丹 《理论观察》2009,(2):108-109
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推进社会进步,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大学生是我国公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和重要接班人。在当前各种文化思潮相互影响、思想观念日趋多样、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情况下,着眼于将社会主义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良知渗透到法律规范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去,切实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精神,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独立学院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对于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独立学院不仅要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而且要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把握住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通过重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发挥“两课”主渠道育人效用、拓展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等路径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卞文忠 《魅力中国》2014,(8):182-182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今后社会工作事业的创新与发展,但目前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体表现不强,形成的原因有学校对实践教学忽视的问题,有社会工作者社会地位不高的影响问题,也有学生的认识问题。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完善社会工作事业的政策和法规,转变大学生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邹新 《重庆与世界》2014,(12):118-119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的神圣使命和职责,而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给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带来了严峻挑战,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和弘扬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思路、改革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资源、重视社会实践,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社工对促进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型政府建设、公民社会的形成及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工作人才的从业现状,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其原因:通过比较先发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旨在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慈善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大学生志愿精神与倡导利他思想为核心的慈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社会转型期间,积极培育以大学生志愿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慈善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弘扬担当精神,敢于担当作为,既是国家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通过理论的巩固、紧密跟随新时代发展的实践和充分利用新兴科学技术创新的时代要求;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四个方面了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主要内容;从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和社会分析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的路径,将使命担当教育融入广大青年的学习和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的缺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之一。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不断丰富大学生公民教育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公民意识的升华,并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独立学院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对于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独立学院不仅要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而且要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把握住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通过重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发挥"两课"主渠道育人效用、拓展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等路径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瞿敬平 《黑河学刊》2012,(5):128-129,17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传承光大民族精神的生力军。高校作为民族精神培育的前沿阵地,应开拓"以文化人"的育人路径,应着重从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文化、行为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挖掘,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具体路径进行探索,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是民族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其精神状态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但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弱化,因此,对大学生加强民族精神培育,强化其民族精神认同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必须开展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会议报告中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党和国家在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如今,社会逐渐步入现代化,公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培育公民意识对现代化的推动有重要作用。可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提出对公民培育提供了新的、更为全面的理论基础,从五个方面对公民意识培育,这符合现代社会对公民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群体中特殊的一分子,他们国家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国家安全、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构建科学完整的国家安全意识培育内容体系、营造良好的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环境和创新国家安全意识培育方式,解决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弱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要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目标,要培养大学生的改革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要培养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民族精神要注重理论传输法、实践转化法、比较分析法与典型宣传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咸阳市为例,论述了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的意义,分析了咸阳市当代城市精神的内涵和特色,指出了培育和弘扬咸阳当代城市精神的路径。对咸阳精神要心存敬畏;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化育;培育公民意识,提高市民素质;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