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构建区域经济中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珠江三角洲构建区域经济中心的主要思路是建立三大“都市圈”:“广佛”都市圈、“深港”都市圈和“珠澳”都市圈,希望通过三大“都市圈”的建设,推进“大珠江三角洲”和“泛珠三角”经济的发展。而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发展对于珠三角区域经济中心的构建所具有的重要性,相对来说,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2.
阮晓波 《珠江经济》2005,(12):35-42
广州是珠三角的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和教育中心,但是,目前来说,广州还难以担当珠三角的金融中心角色。广州在金融产业方面的发展受到香港与深圳的挤压,资金被转移,产业被空洞化,人才流失,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单一。在珠三角地区,以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特色的经济模式,与本地金融产业的依存度不高。港资与台资企业依赖其资金来源地的金融服务,而本地的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基本上没有像样的金融服务,银行的信贷资金持续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县域经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瓶颈难以突破。广州作为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其金融产业较之香港、北京、上海、深圳落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总量很不相称,金融产业成了广州经济的短板,拖了广州经济发展的后腿。  相似文献   

3.
构建区域经济中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珠江三角洲构建区域经济中心的主要思路是建立三大“都市圈”“:广佛”都市圈、“深港”都市圈和“珠澳”都市圈,希望通过三大“都市圈”的建设,推进“大珠江三角洲”和“泛珠三角”经济的发展。而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发展对于珠三角区域经济中心的构建所具有的重要性,相对来说,认识不够。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中心的强化集群代表各种主流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汇合:厂商之间的协作(网络)、集聚(外部经济)、社会资本(联合行动)和技术的转让与扩散(知识溢出)(Rosenfeld,2001)。总之,关于集群,有…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州西岸地区是珠三角与粤西、大西南的重要联结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远远落后于东岸地区,存在着经济增长极辐射力弱、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缺乏协调等问题。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建立等给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西岸地区要发挥广佛都市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珠江三角洲西岸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建立珠江三角洲西岸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以促进西岸地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枫云 《改革与开放》2011,(20):118-119
广佛都市圈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推进其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全面加快广佛同城化进程、进而提升珠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文章对推进广佛都市圈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构调整原则和保障制度体系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谈锦钊 《珠江经济》2005,(11):27-31
国内城市资源整合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这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经济不同行政主体之间相互寻求合作,结成经济联盟的巨大动力推动下日渐形成的。广佛都市圈的提出已历经三年时间,两地之间长期以来形成一种自然的弥合态势得以加速发展。近年来,区域联盟加速形成,出现了大面积的地方经济合作,如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推进广佛都市圈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法国学者戈特曼提出都市圈(带)概念以来,都市圈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广州与佛山历史上同为一家,近年来两市经济社会联系日趋势紧密,都市圈雏形已经形成。本文阐述了广佛都市圈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广佛都市圈的发展现状和建设条件,重点探讨了推进广佛都市圈建设的对策建议,可供广州、佛山两市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殷宁宇 《现代乡镇》2005,(10):28-30
广州、深圳和香港是大珠三角洲和泛珠三角洲的龙头城市,担负着珠江三角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促进泛珠三角地区合作提供提供一个服务业的平台和纽带的作用。明确穗、深、港三市服务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协调三地服务业的发展三市和珠三角以及泛珠三角地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庞彩霞 《中国西部》2011,(21):112-117
与大部分都市圈的单核模式不一样,珠三角都市圈选择的是“三足鼎立”的多核模式: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同步发展。在三大经济圈中,广佛肇经济圈规模最大,互补性最强,且位于深莞惠和珠中江的中间,就像是珠三角的“中枢神经”。以“羊城”广州为核心的广佛肇经济圈将成为带动珠三角区域经济—体化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10.
桂城地处南海区东部,是南海区政府所在地、佛山中心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南海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桂城经济发达,文化昌荣,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广佛地区最具活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之一。根据南海区东西部板块发展战略,桂城城市发展定位为“广佛RBD(休闲商务区)”,这是结合桂城实际,把握时代脉搏,开拓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战略,“广佛RBD”也迅速成为了桂城响亮的区域品牌和城市标识。  相似文献   

11.
财经速递     
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 (2004-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分 析认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珠江三角洲 区域、京津冀经济圈区域作为经济社会与 区域一体化发展先发和引领地区,发展势 头强劲,并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报告认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将 进一步深化,区域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经济增长动力继续由内资带动向内外资并 举转变。表现为长三角内部产业一体化程 度较高、中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带动能力较 强。 报告指出,随着长三角竞争力的迅速 提升,珠三角发展速度放缓的趋势将延续, "大珠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将助珠三角地区 的产业升级,"泛珠三角区域协作"具有国 家战略层面的意义,将为珠三角的发展拓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重要潜力增长地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几年,我国形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地",即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都市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以及以京津为核心的京津冀都市圈,这三大地区主导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三大都市圈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如2001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国土面积32.17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3.35%,却集聚了13.82%的全国人口,创造丁35.26%的GDP,实现丁40.18%的地方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3.
刘艳 《珠江经济》2004,(9):18-21
实现泛珠三角经济圈内产业的合理、顺利转移,是优化泛珠三角经济圈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域大系统内优化配置的需要,更是促进泛珠三角经济圈内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需要。而要实现产业的合理、顺利转移,就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协调作用,充分发挥“9+2”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企业在梯度转移中的主体作用,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在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流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三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及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一外围”理论出发,利用中国城市级面板数据,以港口城市上海、香港、天津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城市在都市国内的地理区位与该城市人均GDP的关系。研究发现,珠三角与长三角都市圈内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到大港口距离间存在“一型”的三次曲线关系。在到大港口的一定距离范围内,集聚力超过离散力,距离核心城市越远,人均GDP越低,但当距离远到一定程度时,离散力就越来越强,出现人均GDP的第二个局部高点。因此,“一型”曲线的第一个谷底点以内的区域就可以作为都市圈的辐射范围,而曲线第一段地理与人均GDP的负相关系数则可以作为核心城市的相对集聚力的度量。本文的主要发现是,长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上海的辐射范围和集聚特性要稍强于珠三角都市圈,而环渤海湾都市圈暂时仍然是多个港口城市共同起到辐射作用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5.
首先要明确定位,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应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和核心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大西北的龙头,陕西率先发展和带动陕南陕北发展的基地”。针对该区域中心城市太少、市带县数量不匹配、核心城市规模不够大、未形成城市体系等问题,张宝通提出,组建大西安中心城市,构筑大西安都市圈,健全关中城市群体系,发展大关中城市群,形成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6.
泛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梯度转移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个区域的竞争方主要表现在其产业竞争力方面,产业合作是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泛珠三角地区涵盖了东、中、西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梯度。根据范海英(2003)的研究,广东省2002年的产业结构高于泛珠三角地区其他省份,同时结合泛珠三角地区各省GDP的总量来看,广东省尤其是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珠三角”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中居于中心地位,而广东省在发展第二、三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其他省份则相对处于劣势,这为广东的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依托广佛都市圈庞大的经济规模和自身相对优越的区位与环境优势,南海桂城选择了与周边地区错位竞争的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建设广佛休闲商务区(广佛RBD)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以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加速城市化为主要抓手,努力实施"四个打造",即打造最佳人居城市、打造中心城区商业核心、打造都市工业圈、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在建设广佛RBD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南海桂城主动接受广佛的辐射,大力促进中心城区都市型产业向高级化、规模化发展。本期选登南海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胡国雄同志文章《建设广佛RBD走科学发展的特色之路》,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8.
郑玮 《珠江经济》2005,(8):8-13
泛珠三角经济圈已从概念走向合作,其间涉及到从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最后到泛珠三角的演变,泛珠三角是区域合作中对经济腹地的要求,也是对经济互补性区域的寻找。政府是推动区域合作的关键力量,如何让地方政府在合作中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并最终使整个区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是各地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描述穗港澳三地产业结构演化成长基本轨迹的基础上,探讨三地产业内部的关联性及其传导机制。并应用新经济地理理论模型分析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对以广州、香港和澳门为中心城市的“大珠三角”区域的社会福利状况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全球化下穗港澳三地产业联动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最后,结合穗港澳三地产业内贸易的动力特征,引入内生交易费用与区域分工的市场运行特点,揭示“大珠三角”区域经济向“产业内自由贸易区”演进的一体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广佛都市圈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在分析两市旅游合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了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市旅游服务业合作发展的目标、原则、模式,并给出了合作与发展的对策措施,希望对广佛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以及广佛都市圈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