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国库集中支付制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所有财政性资金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拨付、结算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它实现了从预算分配、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者账户的全过程监控。本文拟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支付结算进行探讨。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结算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对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结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或劳务提供者账户实施直接监控的一种管理制度。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变了长期以来高校经费自行支付的状况,经费支付主体由预算单位变成财政部门,经费账户由预算单位基本账户变成了国库单一账户,单位经济活动的资金结算不必经过支出单位而由国库管理部门根据高校细化的部门预算,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的方式,改变了过去财政性资金层层拨付、单位自由支配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国库集中支付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斌 《事业财会》2004,(5):27-28
我国现行的财政性资金拨付方式.是通过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的,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对财政支付制度进行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就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支出管理制度。国库集中  相似文献   

4.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的一种制度。有利于提高财政性资金的拨付效率和规范化运作程度,有利于财政性资金支出拨付过程的有效监管,解决了财政性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所谓国库集中支付,就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的程序,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由财政国库支付中心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收款人。在总结近几年实施的工资统发、政府采购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直接支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县于2004年4月1日在财政局、科技局、农业局等三个部门21个预算单位正式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财政性资金经过支付机构签发后直接从单一账户中支付到商品和劳务提供者的账户,改变了以前的财政性资金层层拨付、分散支付的局面。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方式主要有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从2000年开  相似文献   

7.
国库集中支付,就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的程序,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财政单一账户体系管理,由财政国库支付中心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收款人。国库集中支付实现了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控,提高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大多数违规和不规范操作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改革成效彰显。  相似文献   

8.
王范儒 《西部财会》2003,(6):19-20,18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收款人的制度,其核心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将彻底改变现行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的弊端,建立起监控、透明、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人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服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财政性资金按规定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规范运作,有利于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过程的有效监督,有利于预算单位用款及时和便利,解决了财政性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但是经过几年的运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省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笔者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如何改进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国库集中支付就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的程序,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由财政国库支付中心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收款人,实现了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控,提高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大多数违规和不规范操作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改革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国库集中支付,就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的程序,建立国库单一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财政单一账户体系管理,由财政国库支付中心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收款人。这样,就实现了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控,提高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大多数违规和不规范操作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改革成效彰显。  相似文献   

12.
国库集中支付给会计核算带来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柏 《财会通讯》2005,(1):74-75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是实行公共财政的三驾马车,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者中,国库集中支付尤为重要,离开了它,则不能很好地体现公共财政的成效。国库集中支付即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就是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账户,同时,所有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实现集中支付后,国库资金的划拨方式发生了如下变化:1、资金划转方式的变化。预算资金由原来通过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整笔拨给各预算单位,改为由国库集中支付核算局根据各预算单位的用款情…  相似文献   

13.
朱义珍 《财会通讯》2006,(11):79-80
建立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主要措施如下:一要改革账户设置,建立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有关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银行账户,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由财政部门设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核心,全面反映财政资金收付的各类账户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一、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也是我国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它是从收入收缴到预算分配、资金使用计划审批、资金拨付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帐户全过程的监控制度。国库集中支付是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核心内容。具体来说,国库集中支付就是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设立一个统一的银行账户,同时在代理银行(商业银行)开设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各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散保存。各单位可根据自己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资金额度内使用资金,但支付款项要由财政部门来进行,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县级财政基本上了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基础上的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机制,收入收缴的资金及时进入国库单一账户,财政资金支付按照规范程序支付到供货商最终用款单位,原来滞留在预算单位账户上的闲置现金余额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闲置的国库资金余额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6.
国库集中支付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是我国财政管理体系的一大变革。自2005年中央和地方陆续全面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在国库集中支付下各预算单位使用资金不再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而是在预算部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编制月度计划来管理,  相似文献   

17.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外称之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就是将所有的政策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中,并规定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直接支付。对各国政府来说。财政面临的任务大同小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运作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现行的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拨付方式已不能适应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国库集中支付是基于国库中单独的账户体系,依托于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之间实行的结算系统,在支付款项的同时,预算单位要事先提出申请,需要经过预算单位或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的审核,通过账户体系进行支付,最终将资金结算给收款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从预算到结算,最后使资金到达账户的全过程。文章从国库集中支付的概念着眼,对国库集中支付带来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国库集中支付的概述国库集中支付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整个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国库集中收缴制度共同构成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相似文献   

20.
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变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代议制民主与公共财政长期实践的产物,是一种以同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从财政资金的出纳环节硬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执行的事前与事中监督,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库拨出资金的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有效防止政府部门乱花纳税人的钱和官员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