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审计署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报告,利用动态不一致的博弈模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出现和膨胀原因,结果显示中央政府默许了地方政府的借债行为,而且当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时中央政府的救助概率较大,加之惩罚约束机制的缺乏,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出现并持续扩张。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监管和风险评估,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扩张及其风险形成有效的约束。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规定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险应急处置机制,要硬化预算约束,范道德风险,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则。  相似文献   

3.
我们最初接触政府性债务概念应该是国家发行国库券为主的内债以及世界银行贷款等政府性外债,而近年来关于地方政府的政府性债务被广泛关注,主要是源自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出现的政府性举债行为。地方政府的政府性债务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和机构直接借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过程中暴露出的会计治理功能的严重缺失这一现象,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政府会计的需求出发,分析了政府会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所具有的信息披露与监督、成本核算与控制、绩效评价与考核等治理功能,进而提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合法化、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嵌入政府会计体系、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与行政和司法监管等有利于政府会计治理功能发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成因与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中占比下降,支出上升,不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并未缓解地方政府的压力,财政资金并不能满足需求.《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因而成立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就成为“制度创新”.本文针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金融和经济风险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和资金来源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最后从短期和中长期提出可能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且存量规模大、结构复杂,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新一轮以减税降费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可能给地方财政带来更大压力和挑战。财政分权、预算软约束、经济绩效晋升激励、政府担保和金融市场效率,是一些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理论机制;道德风险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制的本质。建议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的转移支付结构,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监督机制,"堵旁门""开正门",加快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监督的现状,阐述了国家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是监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形式,并以信息理论和免疫系统理论作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在理论基础,提出通过审计地方政府党政领导干部债务受托财务责任、绩效责任和偿还责任,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以"还离任者清白,给接任者明白",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监督,促进国家善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将政府性债务管控上升到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政府性债务的新特征、新趋势,科学判断政府性债务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新模式、新路径,具有重大意义。一、政府性债务的特征2013年,国家审计部门对从中央到乡镇的五级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结果表明,截至2012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成因分析(一)地方各级政府财力不足,是政府性债务形成和债务规模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从地方各级政府财力情况看,大部分地方政府本级财政基本上是保吃饭、保运转财政,预算可用  相似文献   

10.
政府性债务是以政府的名义向社会以及外国政府等组织举借或者担保举借的债务,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保证,也可以看做是地方政府为了履行职能的需要。地方政府性债务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集中承担社会公共风险的体现。政府性债务规模过大或管理不当,将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地方财政的债务风险也随之扩大,所以应谨慎举债、科学管理。笔者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就如何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做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年初,审计署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指出:"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6大任务,排名第三的就是地方政府性债务,而且地方政府债务专门列为一个任务是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意义.接着总结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内容和重点,最后提出要创新审计方式,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相结合,与金融审计相结合,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监督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性债务因关系到区域财政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新形势下,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可以全面深入地认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本质问题。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性债务“免疫系统”功能,需要构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治理基本路径,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治理机制,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维护国家财政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立足于公共受托责任、善治政府的建立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现状及形成机理,并从政府性债务信息披露、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体系以及完善政府性债务法治状况等方面提出防控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着力防控债务风险是2014年的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8月份,《预算法》修正案审查通过,9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随着二者的出台,中央政府对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部署。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存在的地方性债务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并结合当前的风险、政策给出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审计署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从审计结果看,我国省、市、县三级政府性债务规模很大.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债务风险不断加大,尤其是部分县(市)级,债务余额已远远超过自身财力承受能力。本文对2010年地方债务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杜烽  林源  熊诗忠 《财会通讯》2021,(13):39-43
本文基于债务审计视角,选取2008—2017年30个省级政府债务数据样本,实证检验了债务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在将2010年全国债务性审计分为2010年及其以前和2010年以后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效果比较之后,本文研究发现:全国性债务审计(与未进行全国性债务审计前的情况相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审计监督力度较强的地区(与审计监督力度较弱的地区相比)在债务审计之后的债务风险下降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方制度环境较好和预算软约束越低时,政府审计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治理功能越好.  相似文献   

18.
虽然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允许举债,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地方政府开始以不同的形式大规模举借债务。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问题,成为我国经济财政领域的突出问题。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和风险防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2010年到2016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较快。为了积极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快速增长,政府推出了诸多措施。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预算法进一步通过预算途径加强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控,对降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起到积极的作用。预算质量是影响新预算法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研究了新预算法下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界定以及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提出了加强预算质量机制,降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摘要: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新举债方式的出现,又给政府性债务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通过对新举债方式的研究,总结了7种审计方法,旨在促进政府性债务审计顺利进行,推进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