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作为一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正日益受到关注。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仍处在探索阶段,增信方式单一、实际发债成本高、发债企业筛选标准不一、相关政策法制体制不完善等现状使得这一新发债形式面临诸多困境。本文将着手从创新增信手段、增强扶持力度、合理设置门槛、统一筛选标准和完善相应体制等方面切入,提出以致力于推动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稳步发展,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4,(2):12-12
“要改变由上级政府代为发债的做法,使发债主体和偿债主体相一致。应该是谁承担还债责任,就由谁来发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日前表示,由于城镇化建设需要大规模资金,应该允许市级政府直接发债,建立规范化的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3.
单个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可能性很小,如果将一批中小企业捆绑起来,则发债的可行性将大增,这就是所谓的集合债券。正在发行中的分别由北京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和深圳贸易工业局牵头的两单集合债券如果运作良好,无疑实现了企业债的一个突破,也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4.
一周人物     
正2014.01.02—2014.01.08要改变由上级政府代为发债的做法,使发债主体和偿债主体相一致。应该是谁承担还债责任,就由谁来发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日前表示,由于城镇化建设需要大规模资金,应该允许市级政府直接发债,建立规范化的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5.
运用分层结构化内部增信原理解决中小企业发债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增信原理在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债过程中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认为以担保为基础的外部增信模式不适合我国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而运用分层结构化内部增信原理集合发行债券是一种有效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鹰 《浙江经济》2011,(21):7-7
发债试点是在中央政府“定额度、定项目、定发债资金用途”条件下发行,离自主发债还很远  相似文献   

7.
一月揽事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央行推百亿区域集优债2011年上半年中小企业的"钱荒"和倒闭愈演愈烈。形势窘迫之下,央行适时推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区域集优债券融资模式"。"这一模式区别于以往的银行、企业、政府的单兵作战的模式,提高了发债效率。"5月30日,一位参与制定上述方案的人士向本报透露,该方案目标是在省级区  相似文献   

8.
郭润生 《中国经贸》2013,(24):62-62
近年来,为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问题,国家、地方出台了许多拓展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意见,创新了一批直接投融资产品,力图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吸收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但中小企业仍难以通过正规的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笔者认为:通过政策引导、信用保障,依靠市场经济力量,营造不同层次的直接投资主体环境,应是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9.
何佳艳 《首都经济》2011,(11):27-28
在支持地方发债的同时,必须指出,地方发债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相配套的约束机制必须尽快建立,来自市场的融资应该通过市场的手段解决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地方政府能否发债的问题一直以来颇有争议。反对者认为,在日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各种财务约束没有有效建立的情况下,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无疑于养虎为患,风险大于收益。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究其缘由,这与日本政府实行的对外直接投资自由化措施、配套的保险和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有效的海外投资促进体系、完善的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服务机构是分不开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与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相似的投资环境.因此,研究日本对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对指导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东拟发行50亿中小企业集合债 为贯彻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实施广东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13.
企业寻求海外融资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在经历过海外密集上市与集中退市之后,海外债券市场开始受到热捧。内地企业海外发债规模与日俱增。到海外进行融资的企业中,以中小企业居多,因国内融资成本过高,融资渠道受限,中小企业到海外融资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从行业的角度来看,难以达到国内上市门槛的互联网行业,以及因调控政策而融资受阻的房地产行业,亦是海外融资的主力。  相似文献   

14.
箴言     
承认城镇化成本,承认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是地方债放权的理论前提。——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结果是,地方债务隐性化,风险更不可控。所谓高利贷的问题折射出我国金融体系目前存在一个问题,这个跟"用电荒"不一样,而是中国金融体系目前出现了一个危机,没有办法给中小企业"输血"。——经济学家郎咸平表示最近打击高利贷的做法,不是在帮中小企业解决问题,而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财政部于近期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自行发债是指试点省(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的发债机制。  相似文献   

16.
屡经反复的地方发债进程突然提速。有媒体报道称,各地方政府财政厅局负责人已于去年年底赴京会商发债事宜,如无意外,1月20日,国务院将会下达分地区债券发行额度,2月1日,由财政部代发的地方债券将正式挂牌面世。  相似文献   

17.
屡经反复的地方发债进程突然提速。有媒体报道称,各地方政府财政厅局负责人已于去年年底赴京会商发债事宜,如无意外,1月20日,国务院将会下达分地区债券发行额度,2月1日,由财政部代发的地方债券将正式挂牌面世。  相似文献   

18.
5月28日,中小企业板第一只股票新和成(002001)公开招股,从而揭开了中小企业板运转的序幕。中小企业板的设立。是众多中小企业期盼已久的福音,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这一桥梁,可以直接破解长期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刘惠杰 《产权导刊》2009,(11):43-45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贷款等间接融资比例大,直接融资比例低。而目前在欧美等国家中,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一般占到70%以上。对中小企业来讲,由于缺乏资产规模与历史收益,从银行贷款的难度非常大,因此,注重未来发展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对中小企业融资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企业外债具有撬动发展的优势,须强化宣传引导、加大监管力度、不断夯实发债能力企业境外发债是我国有效利用外资、扩大双向开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外债资金在促进扩大内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近年浙江省企业境外发债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开展了企业调查问卷和熵值法模型研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