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依族饮食文化是布依族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坡桑寨布依族饮食文化的形成深受本地区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传承性。文章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义龙新区坡桑寨布依族饮食文化为例,探讨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并对坡桑寨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湘菜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当前湖南省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路径。也是服务人民群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丰富和发扬湖湘灿烂文化的特色道路。本文建议从做好整体规划,实施品牌战略;突出特色,创新开发;挖掘特色饮食文化资源;注重宣传、推介工作等四个方面来推进湘菜与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需求逐步由观光旅游转向人文旅游转变。民俗旅游是人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中外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广西独具特色的民俗美食,极大地吸引了各地的旅游者,他们在品尝特色食物的同时,更产生了解广西独特饮食文化的欲望,由此饮食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民俗因素都可以成为民俗文化旅游的资源。民族饮食文化成为把民俗、旅游、休闲、社交、餐饮和文化结为一体的文化形态,已成为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的一个亮点。因此,开发民族饮食文化对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喜爱西式快餐及西方文化,本文所要探讨的中心问题就是西式快餐及文化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对中国快餐业的发展和中国饮食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发扬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众标准化》2009,(1):62-63
在中国,只要一提到“辣椒炒肉”、“剁椒鱼头”,人们就知道这是近些年与“臭豆腐”、“毛氏红烧肉”齐名的,最有代表性的湘菜,也是食客们在湘菜馆必点的两道菜。然而,在全国各地的湘菜馆,食客们却很难吃到“辣椒炒肉”、“剁椒鱼头”等地道的正宗湘莱,许多餐馆甚至将加了辣椒的菜肴统称为湘菜。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湘菜呢?食客们又怎样才能吃到正宗的湘菜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湘菜扩张势头迅猛,正沿着产业化的方向阔步前进,但湘菜产业人才流失率高、 利益驱动大于职业坚守,这些人才瓶颈问题已成为阻碍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然而,在湘菜产业人才的培育中,即便是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职业精神也往往被高职院校所忽视,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学习,这就迫切需要将传统的"工匠精神"与现代职业教育结合,满足湘菜产业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以职业精神提高人才培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毅 《企业经济》2012,(9):157-160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陕北饮食文化资源不仅保存得比较完整,历史悠久,而且特点鲜明,绚丽多彩。但是,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和现代元素的冲击,陕北传统饮食文化竞争力正在丧失。本文对陕北饮食文化资源开发进行了分析,展示其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使人们认识到陕北饮食文化的魅力与优势,并通过对陕北饮食文化开发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韩两国为近邻,有着上千年的交流历史,在饮食文化中韩国有很多与中国相似的地方。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深层次、大视野、多角度、全方位的历史区域性文化,韩国饮食文化是将对生活的憧憬与礼仪文化根植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饮食文化是对各民族文化特点理解的中枢。韩国与中国有着相似的传统节日和文化风俗,这源于两国建交以来受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而经过了数千年的自身发展和历史的更迭,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进行各自的分析,将中韩饮食文化进行对比,期望能促进中韩国际交流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东北方言通过东北二人转传播人们的感官,幽默的语言风格,受到不同年龄人们的喜爱,东北方言说是东北文化的代名词,是东北语言的特色,例如小沈阳、赵本山等人的文化艺术气息,红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文章对东北话的特点深入研究,让人们对言语艺术有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东北方言通过东北二人转传播人们的感官,幽默的语言风格,受到不同年龄人们的喜爱,东北方言说是东北文化的代名词,是东北语言的特色,例如小沈阳、赵本山等人的文化艺术气息,红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文章对东北话的特点深入研究,让人们对言语艺术有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小吃是指一些出自于市井之中,不属于菜肴、大菜之类的地方风味食品。小吃一般制作相对简单,售卖起点低,价廉物美,多体现地方特色与民俗民风,是民间文化的结晶。台湾小吃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市县都有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特色食品。探寻台湾小吃成功经营的原因,对于研究台湾地区饮食文化发展,促进两岸饮食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五谷杂粮、山珍海味、果蔬兼备、鸡鱼俱全,吃起来先咸后淡、先浓后薄、熟而不烂、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肥而不腻……被称为满汉全席之源的阳城八八筵席,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地方名食。为了弘扬传统饮食文化,留住舌尖美味,使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日前,推  相似文献   

13.
在报纸上读到一则小统计:长沙市民平均一人一年消费15公斤干辣椒。天哪,当地要种植多少鲜辣椒哇?这又使我想起郭沫若在《洪波曲》里给湘菜概括的三个字:成、辣、多。此话不假,我先后在湖南居住9年,既吃过毛泽东也喜爱的名菜辣椒炒腊肉,长沙火功店撒辣椒面的油炸臭豆腐,也吃过最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陕西省也成为全国瞩目的核心建设区,这也就要求陕地城市建设更加突出文化资源输出,以此来增加其城市吸引力。陕西省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发祥地,具有灿烂多彩的饮食文化。但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传统传播手段越来越难以满足陕西饮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针对年轻受众,结合动漫的表现形式,深度挖掘和利用种类繁多、内涵丰富的陕西饮食文化,丰富其传播途径,对于焕发区域饮食文化的活力,探求陕西饮食文化对外传播与推广方面的突破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食品安全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6.
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及乡镇企业的巨大贡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乡镇企业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区域特色经济是在一定外部条件下,内生自发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乡镇企业发展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民族饮食文化是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发扬民族饮食文化为主旨,充分利用民族饮食资源,将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不但可以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提升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还能推动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广西在开发民族饮食文化时要注重规划、加大宣传、保持特色,建立美食地标,做大做强广西民族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地理、气候差异所造就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不同,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思维习惯、处事方式和饮食文化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从饮食观念、用餐习惯和造就饮食文化不同的原因等方面着手,对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火锅成为广大消费者天寒季节最喜爱的饮食方式,这种民间饮食文化迅速成为中国饮食的一大产业,由中原四川迅速扩大到全国各地.各路商家也瞧准了这一巨大商机,迅速加入到了“吸金”的行列。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地理、气候差异所造就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不同,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思维习惯、处事方式和饮食文化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从饮食观念、用餐习惯和造就饮食文化不同的原因等方面着手,对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