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晨  王亚 《北方经济》2009,(17):36-36
一、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具有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2.
天津产业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产业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解释 产业集聚(Industrial Cluster)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空间现象,指的是产业和企业在特定区域的集中,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产业集聚已成为现阶段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表现,现实世界中大量“块状经济”的存在,正是说明了经济活动非均衡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现象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3.
包世权 《发展》2003,(8):73-74
所谓块状经济就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特色产业为支撑、区域集聚为基础的产业群,是在高度专业化基础上的由中小企业集聚而成的柔性生产联合体。它是通过产业链条粘合生产力要素,以块布局,具有明显特色和规模优势的经济模式。通俗地讲就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一个乡镇或几个乡镇集中生产经营同一类产品(商品)。在块状经济的发展实践中,有浙江。江苏等地成功的发展经验。这种块状经济以其精细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机制、强烈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强大的规  相似文献   

4.
块状经济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群体的经济组织形式。温州、台州市以块状经济生成、发展和转型升级,支撑和推动乡村小工业的集聚,推进城市边缘新兴产业群落的快速崛起,被著称为"温台模式"。本文分析了温台区域块状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认为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温台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为其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一些产业链上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形成产业空间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有很大作用的.产业集群的路子是落后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捷径;是区域经济创新系统的一种实现方式;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实施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主要思路是:一把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二把培育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作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三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战略中的作用;四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融合发展,带动产业集群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我国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达捷  董春 《特区经济》2005,(11):224-225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一群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在地域空间上集聚所形成的地方生产网络,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要融入世界经济,必须按国际分工的要求,建立起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各产业协调配套的区域产业系统。这种“集聚效应”既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又促进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进而加速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世界各地已有许多成功产业集群的范例,如:意大利北部的纺织业集群,美国加州的葡萄酒集群,美国硅谷的IT产业集群,日本汽车业集群等等。最为突…  相似文献   

7.
"块状经济"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由大量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特色经济,也被经济学界称之谓"簇群经济"。加快区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对于保持区域经济长期平衡较快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块状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了内在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产业层次低下、恶性竞争严重、要素支撑力弱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大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聚集的一种经济现象。迈克·波特将其定义为: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集群内各企业由于彼此邻近,通过专业化的分工与网络化的服务,可获得良好的集聚优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的  相似文献   

9.
特色产业集群是基于各地区独特的要素禀赋或"地方品质",同时加以创造性开发或改造提升而深深篆刻上地区"烙印"的产业要素集聚。特色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相互作用促进了区域知识转移和交换,使区域内静态知识联系转向动态集体学习,进一步推动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和对外联系度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特色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柔性化集聚使集群内企业交易成本降低而效率提高,进而形成显著的集群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此基础上,区域整体创造力和竞争优势更加凸显,使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强势产业根基的竞争性区域。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研发能力的培养,将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区域向创新型方向发展;通过对传统产业集群内传统产业生产环节的现代化改造,将增强集群的持续竞争力,带动集群所在地区快速成长为产业成功转型的竞争性区域。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经济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形象.这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在专业分工、交易成本、外部经济、劳动力市场、竞合博弈和创新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现象在我国也是普遍的存在着.如何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培育企业合作网络,加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重视产业集群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作用,重要制度文化的创新,以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提高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产业集群是指大量相关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在特定的空间上集聚,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具有集中性、地域性、关联性等三个明显特征,核心是其内部的共生机制。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内蒙古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探索"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之路是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的时代课题。通过剖析产业集群的定义与内涵,可概括出产业集群的七大特征,在与企业集聚、产业集聚概念相联系基础上,将此七大特征动态化,使之按照一个自发秩序分解出三个主体性特征和四个辅助性特征,从而铺陈出一个产业集群具有的三个发展阶段,由此可得到一条从企业集聚到高级产业集群演进的理论路径。继而,从块状经济定义入手,剖析出其四大特征,由此区分出块状经济发展的四个层次;而依据块状经济与企业集聚、产业集聚、产业集群概念特征的交集,通过理论概括与分析,给出不同形态的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路径,并由此表明推动不同层次的块状经济升级,应着手之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3.
葛立成 《浙江经济》2014,(16):59-59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通过对产业集群的分析,揭示了特定产业的竞争力往往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从空间维度来看,这些特定产业竞争力通常内生于一国“中心-外围”经济结构的“中心”,即集聚大量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集聚经济圈。  相似文献   

14.
广东经验对北京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指特定的领域里相互联系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而形成抟续竞争优势的一种现象,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地理空间集聚,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广东产业集群发展概况、取得的成效,探索广东促进升级与技术创新的有效经验,并结合北京产业集群的发展现况、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产业集群的作用 产业集群作为产业组织的一种方式,促进了产业中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为中小资本的创业提供了可以依赖的平台,并且使当地资源能够更有效率地得到利用;产业集群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重新整合,把成品制造和零部件的加工、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业务流程、专业化发展和核心竞争优势的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成员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产业集群能够形成特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促使更多的熟练劳动力资源(Rauch 1993b;Berman,Bound & Griliches)以及其他各种资源向这个增长极集中.然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还没有像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那样进入成熟阶段,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集群建立在低级竞争要素上,这种竞争要素容易被人模仿和超越,难以保证持久的竞争力.然而,就是这些建立在低级竞争要素上的产业集群,对于缩小中国广泛存在的城乡收入差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同一空间上集聚, 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聚强调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及其协同效应。追求适合于区域具体特征的区域发展道路,依托知识优势,人才优势、先进的管理思想,发展成为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域;突出集聚区域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视集聚区域内的经济体为一种网络组织形式,加强企业之间的跨文化沟通,使各方合作更加紧密。那么,作为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武汉·中国光谷,是否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真正发挥了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怎样才能促进其产业集聚,并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文章作者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武汉中国光谷的企业进行了调查。以下就是在这次调查数据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区域特色优势,优化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创新要素向区域特色产业集聚,有助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本研究在系统分析区域创新体系对产业集群促进作用的基础上,梳理了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互动关系,并以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应用案例研究,据此构建了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楠 《辽宁经济》2006,(12):52-53
产业集群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崛起和发展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大量由产业集群成就的呈明显块状、色彩斑斓的“经济马赛克”的财富创造现象,使全世界就产业集群是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和区域发展模式达成了共识。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相同产业或关联性很强的产业)的企业根据纵向专业化分工以及横向竞争和合作关系。大量集聚于某一特定地区而形成具有聚集经济性的产业组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经济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产业集群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当代的产业集群现象在国外早已出现,既有传统产业集群,还存在高科技产业集群。如美国的硅谷是以IT产业为代表,纽约的华尔街金融投资、德国的索林根刀具,意大利威尼斯玻璃器具,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法国的索菲亚,瑞士的制药业,印度班家罗尔地区的软件技术园等。中国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全国内地280多个城市的160个城市拥有不同程度的产业集群。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东部以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地区,尤其是浙江、广东两省。此外,中西部的广大城市也出现了产业集群。目前大大小小的产业集群约数千个,而且在大多数行业当中都有了产业集群的存在,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电器、机械制造、家具制造、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导致出现了"平坦的世界".同时,这些要素又在平坦的世界上进行专业化集聚和特色化发展,进而形成了平坦世界上的一个个"凸起",这些凸起就是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产业集群.根据波特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集群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其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所谓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名词也不断涌现.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但是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既严谨又公允的定义.基于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以及Voyer等诸多学者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研究,创新型产业集群可定义为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协作机制、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不仅存在于高新技术产业,也存在于传统产业,不仅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渠道创新、品牌创新等.  相似文献   

20.
李建盛 《特区经济》2006,210(7):30-32
在“十一五”这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福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福田区经济架构与经济集群的战略选择,直接关系到“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与目标的达成。在这种背景下,福田区确立了“十一五”期间经济架构与经济集群方面的两大战略,即“1+3”战略和“产业集群”战略。所谓“1+3”战略,就是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以总部经济为龙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商业及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三大支柱产业,建立“1+3”辖区经济架构。产业集群强调的是一定地域内企业之间的联系,包括产业基地、产业链、特定空间竞争集聚,各类支撑服务体系等4个要素,它可以降低集群内企业成本,促进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提高整个城市或地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