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经过八年艰苦创业和超常发展,业已成为中国空调压缩机行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效益最佳的龙头企业,实现了第一个战略平台目标。今年 1~ 10月完成产销 290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 39%,利润同比增长 55%;国内市场份额连续五年保持领先地位,出口逐步加速递增,并能从容应对 WTO挑战。据统计,投产至今,累计空调压缩机产销突破 1000万台,遥遥领行于全国同行。现在一个月的产量已超越 1994年投产时全年的产量,生产规模不仅为国内第一,也名列世界前茅。   在引进吸收日立技术的基础上,上海日立根据中国市场的…  相似文献   

2.
信息     
海立,空调压缩机业的“中国脊梁”对于迅速成为家庭必需品的空调器,许多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国产品牌,有格力、海尔、美的、春兰、科龙、海信等。但是,对直接影响空调器质量的“心脏”——空调压缩机,普通消费者关心、所知甚少。不过,从今年开始,爱听广播的人每天早晚都能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栏目了解到有关空调压缩机的信息。事实上,随着空调器覆盖率提升,市场竞争白热化,空调压缩机也正在从幕后走向前台,正如电脑业的“英特尔”一样,大众将通过各种渠道, 不断获知空调压缩机行业的品牌故事。在中国空调器行业开风气之先的就是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毫无疑问有着日资背景,确实,她也一直被许多人认为是外资品牌,其实,“上海日立“是一个国有  相似文献   

3.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继1993年实现大型科技项目“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后,1994年至1996年,空调压缩机产量分别达到28万台、55万台和113万台,每年翻一番,各项经济指标居同行业之首。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30%左右。1997年已有10%的产品出口东南亚及欧美,改写了中国空调压缩机无出口的历史。四字来,上海日立以“抢、逼、围”的姿态,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营销风格。“抢”就是抢时间、枪速度,使产品抢先进入市场。总经理沈建芳把这称为“橄榄球式的拼抢意识”。上海日立年产140万台空调压缩机项目上马之初,外有“洋机”大举进…  相似文献   

4.
2006年4月,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迎来建厂12周年的隆重庆典。展示在大家面前的一系列数字,勾勒出这家坐落在上海浦东金桥开发区的著名合资企业令人惊叹的风雨创新路。目前,"海立"空调压缩机已经占到全球空调压缩机销售总量的10%以上,赢得了同国际知名品牌比试高低的市场竞争力。从日立到海立,浓缩了上海日立公司成立12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发展之路。上海日立的成功创造了  相似文献   

5.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建于1993年,是以中方控股和中方管理为主的中日台资企业.主要生产空调压缩机,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空调压缩机生产基地。1994年公司实现销售25万台,创销售收入2.25亿元。1995年公司实现销售55万台,其中10%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创利6200万元;1996年销售103万台,创利1个亿,人均劳动生产率100万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综台经济效益名列全国同行榜首。  相似文献   

6.
经营之道     
《浦东开发》2003,(7):40-41
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日立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赢得了许许多多的第一,也藉此在中国空调压缩机市场顶立一方;在国内最先引进国际20世纪90年代先进的技术,最先推出2匹旋转式压缩机,  相似文献   

7.
90年代末时上海家电工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谁也不愿看到的“黑色星期五”。随着上海日益向万商云集的大都市演变,国内外著名家电厂商,都把上海当作兵家必争之地,竞争在这狭窄的空间里愈演愈烈,那些曾经辉煌过的上海家电名牌,不知怎么的一个个陨落了。然而,恰恰在这个时段里,上海人却也奇迹般地守住了一块在家电行业中举足轻重的战略高地,那就是空调的心脏——压缩机。上海冰箱压缩股份公司与跨国公司日立合资的并由中方控股的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自建成投产以来,一直雄踞行业领头地位。从建厂初创两个“三个当年”,到1995年便“…  相似文献   

8.
从1993年奠基到今天,上海日立在空调压缩机行业已经奋斗了整整十年,它已拥有压缩机产品自主开发能力。飞机翱翔于蓝天,是凭借它强大的引擎动力上海日立的长空搏击,靠的是什么?——“科技是企业的灵魂!”公司总经理沈建芳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上海日立——令人眩目的一颗明珠黄正“日立”这一品牌被东瀛日本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良机席卷而入,闹得国人老孺皆知,它全方位地攻进了印刷、电视、洗衣……等各个领域,但你可清楚这众多日立中脱颖而出的“上海日立”——专业生产空调器“心脏”——压缩机的上海日立电...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空调器生产量,1979年仅为205台,1997年上升为737100台,增长了3千多倍,平均年递增57.6%。目前上海空调器生产量占全国8.7%。上海市场空调器零售量,1997年为35.63万台,比1992年的5.79万台增长5.2倍,平均每年增长43.8%。  相似文献   

11.
2000年,这个新旧世纪的历史交汇点,它是令世人瞩目的新卅纪之门。国际质量问题专家朱兰博士预言:“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这就意味着,在下个世纪中,科技竞争和质量竞争将成为一个主旋律。诞生在中国改革开放春潮中的中日合资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犹如一匹奔腾在时代前沿的骏马,跨越着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1993年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目标,创造了“上海速度”。1994年再创“当年投产、当年达纲、当年见效”的新业绩,体现了“上海水平”。1995年生产压缩机58万台。1996年产销突破100万台,实现产值10…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是空调器行业发展热情空前高涨的一年,面对市场的机遇,企业作好了厚积薄发的准备,因为大家都认识到机遇是给有准备者提供的.这种准备首先集中表现在2000年制冷年度开始时,对空调压缩机的争购上.从压缩机企业反映的情况,几乎所有企业的产品都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压缩机企业的生产计划都相当饱满.即便如此,仍有个别空调器企业为取得销售旺季对压缩机的"控购权"而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13.
浦东开发一月要闻本刊记者,曲辰(1995年7月16日~8月15日)16日_商银行浦东分行、日本第一劝业。行、日本三和银行和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签约。共贷款2400万美元和1.2亿元人民币,支持该公司年产14o万台空调压缩机二期项目。浦东新区党委中心组...  相似文献   

14.
李昂 《新财经》2007,(3):86-86
根据中国证监会批复,格力电器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未获核准。格力电器原计划向基金公司与经销商定向增发1.25亿股,募集资金不低于9.6亿元,主要投向360万台压缩机与300万台空调的产能建设,预期2008年全部建成投产时,空调总产能达1500万台,压缩机总产能达840万台。该增发计划被否决后,公司坚定表示,空调与压缩机新增产能建设的规模与进度不变。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的"海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此次商标局共认定51个"驰名商标",空调压缩机行业仅上海日立的"海立"名列其中。自1997年"海立"商标成功注册后,上海日立始终坚持以自主品牌战略为企业的经营核心之一,以不断提高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来打造"精心劲动力"的品牌形象,为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很大贡献,大大提升了"海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次"海立"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继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之后的又一项荣誉,也是空调压缩机领域唯一获得此殊荣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国资》2006,(8):62-63
“中国企业不能满足于做外企的代工者,我们作为中国空调压缩机业的先行者,要以华山探险的精神去掌握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知名品牌!”这是“海立人”的壮志豪情。有人说,海立集团创造了空调压缩机业的一个奇迹。年产量从当初的25万台,扩张到目前的1,000万台;产  相似文献   

17.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是上海支柱行业中新崛起的一家名牌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家电领域,上海日立仅用了8年时间,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手,成长为家用空调压缩机行业的"龙头老大",为全国众多著名空调厂商提供"心脏",并朝着成为全球供应商的目标努力。他们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坚持"创新":以创新的经营思想、创新的管理手段和创新的技术开发推动公司的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产业》1996,(7):33-33
家用空调的选购趋向当前国内空调市场十分看好,但购买者在牌号繁多、型号各异的的空调面前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特别是对买窗式还是挂壁式空调犹豫不决。究竟选择什么样的空调器好呢?窗式和挂式空调各有优缺点;窗式空调器的缺点是噪音比较大,挂壁式空调压缩机放在室外,...  相似文献   

19.
"海立",是上海日立培育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著名品牌。从诞生至今的短短10年里,海立以跳跃式的发展速度,跻身于世界空调压缩机业三大品牌,与日韩品牌三分天下。2007年9月,海立又被国家商标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国内少有的由司法好行政双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20.
《上海国资》2007,(10):42-42
近日,上海日立有限公司的“海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此次商标局共认定51个“驰名商标”,空调压缩机行业仅上海日立的“海立”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