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cho 《致富之友》2011,(11):24-27
香港苏富比在香港的秋季拍卖于10月6日结束,在六天多的时间里成交额为32亿巷币(4亿1千1百万美元),  相似文献   

2.
香港苏富比于2008年4月8日至11日,在假座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大会堂(Grand Hall),举办2008年春季拍卖会。除了常设的中国艺术品、珠宝及腕表外,今季香港苏富比将首次于香港拍卖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届时将呈现逾1400件标的,总估价逾13亿港元。3月5日,苏富比来到他的亚洲和纽约巡展的第一站——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本刊记者对其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3.
总部设于台北的睿芙奥艺术集团,今年动作相当频繁,除了刚刚赞助徐冰制作装置《凤凰》之外,5月31日睿芙奥还将旗下的罗芙奥拍卖的拍卖地点增设到香港。作为亚洲知名的拍卖公司,此次睿芙奥进军香港表明香港亚洲拍卖中心的地位已经势不可挡,同时,诸多拍卖行进驻也让拍卖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此次通过采访睿芙奥艺术集团总经理郭倩如,将更深度理解睿芙奥对于公司业务的策略与重视。  相似文献   

4.
香港视艺三面体2011年是香港视艺界特别的一年。回顾过去一年,从官方到民间到商界,都各自推出自己的艺术和文化活动,为香港视觉艺术界带动不同层面的活力。综观艺术界内外,都有渐渐关注香港本土艺术的趋势。本地拍卖和画廊业依然活力十足,各大品牌和购物商场的艺术活动的需求亦有增无减,当中形成香港当代艺术的年青化和商品化。过去一年的艺术活动,亦标志  相似文献   

5.
余迪  老老 《致富之友》2011,(5):100-105
四月的第一个周末,南方的香港风和日丽,艺术活动极为热闹。一边有苏富比春拍推出的尤伦斯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拍卖,万众瞩目。另一边高古轩画廊完成了在香港的开业明星展《达明安·赫斯特:被遗忘的承诺》(Damien Hirst-Forgotten Promise),换上了一批新的西方当代艺术作品展出。与此同时,另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活动是马凌画廊(Edouard Malingue Gallery)举办的《印象主义及现代大师艺术瑰宝特展》。  相似文献   

6.
Q1:从近两三年苏富比、佳士得香港拍卖和大陆重要拍卖公司的记录上看,拍卖行的估价已经变成了每次习惯性地往上加价,而没有真正的指示性的价格引导。艺术品的估价终结了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会这样?  相似文献   

7.
《致富之友》2011,(2):27-27
苏富比拍卖行于1974年5月7日在香港成立办事处,香港也是苏富比的全球第三大拍卖中心,就苏富比而言,香港拍卖会的成交额占苏富比全球拍卖总额之百分率由2004年之5%攀升至2010年之16%.可见亚洲市场发展潜力之大。  相似文献   

8.
李晶 《致富之友》2010,(8):34-37
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市场份额与发展趋势2010年6月,有拍卖市场风向标之称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春拍先后在苏富比、佳士得伦敦夜场拉开帷幕。汇聚全球顶级艺术作品的两场拍卖,苏富比和佳士得分别取得了总额112,101,350英镑和152,980,800英镑的成绩,结果令人倍感欣喜。其中,苏富比夜场拍卖中,单价作品成交价格最高的是印象派大师爱德华·马奈《手持调色板的自画像》(Self Portrait with aPalette),作品成交价为2244万英镑,刷新了马奈画作的历史价格。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作品均是现代艺术野兽派大师的作品,德朗《科利  相似文献   

9.
4.03亿港元,香港苏富比春拍的中国当代艺术部分以高出预估价3600多万港元的突破性数字为中国当代艺术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刘小东、张晓刚、徐冰等中国当代艺术家均刷新个人纪录,这让很多观望者亢奋,让很多看跌者讶异。其中的仕丹莱专场拍卖更是以1.39亿港元、90.7%的成交率这样优异成绩将热火升级,并且有97.3%的作品是高于最高预估价成交。一切好像都在述说中国当代艺术像人民币一样的升值曲线,然而要站在买卖者和中介机构之外的第四方的角度去看的话,这个成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市场的逻辑又是什么呢?如果有的话。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老油画版块2010年整体行情特征是香港市场中成交热络。但内地市场中成交平淡。亮点不多。常玉、赵无极、朱巷群几位在海外成名。并受到吾瘩成功推介,在港台及国外有藏家追捧的老油画家作品的行情稳步发展。相比较而言,在内地柏拍卖市场中尽管有几家拍卖公司一直在大力推介,但奈何关注这部分资源的藏家还比较少。  相似文献   

11.
刘品毓 《致富之友》2009,(11):56-59
1973年苏富比作为第一家进军亚洲的国际拍卖公司.首先在香港文华饭店举办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会,1980年在仇炎之私人收藏拍卖会上,2只明成化的"斗彩鸡缸杯"以528万港元、418万港元成交,中国文物在香港拍卖交易市场上的买气逐渐被苏富比点燃。1986年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接着进军香港,开始中国文物在香港拍卖交易的业务,此后这2家国际跨国拍卖公司每年春秋拍卖交易的成次状况,成为艺术品价格参考乃至艺术品市场的指标,而香港因为交通地利之便,加之商品交易无关税,文物在买卖流通上也没有法令障碍,使之成为亚洲拍卖交易市场的重镇。  相似文献   

12.
郝玥 《致富之友》2010,(1):46-47
2009年11月29日落下帷幕的第二次香港"亚洲艺术周"拍卖引起了业内不少的关注目光。"亚洲艺术周"最早是亚洲五家拍卖行联合在澳门举行的一场试水拍卖,这场在2008年1 1月举行的拍卖当时受到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加之澳门本身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艺术拍卖重镇,在这样不成熟的条件限制下,最终的拍卖成绩相当不理想。之后五家拍卖行中的四家——日本亲和艺术拍  相似文献   

13.
马学东 《致富之友》2011,(11):98-101
单纯从成交额的比较看,香港苏富比此次秋拍“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拍卖专场、“当代亚洲艺术专场拍卖”和尤伦斯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三个专场共取得了6.96亿港元的成交额,  相似文献   

14.
香港佳士得于本年5月24日至29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亚洲艺术、珠宝及钟表春季拍卖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藏家的参与,六天拍卖总成交额高达24亿港元,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总成交额最高的一季拍卖会,比香港佳士得上年春季拍卖的15.2亿港元高出8.8亿元,增长58%。刷新中国当代艺术最高成交额纪录;创下亚洲多个画家作品世界拍卖纪录,  相似文献   

15.
凌维冰 《致富之友》2010,(11):44-49
如果你跟一个艺术品拍卖公司的人聊市场行情,他们总是有一个词敷衍你"谨慎乐观"。不过这个词相当受用,因为所谓的业内人士在预判未来行情时总是持保守的态度。尽管香港苏富比在秋季拍卖之前乐观的将拍品总估价定在16亿港元(这比春拍总估价足足多了6亿),但是最终却收获了30.8亿港元的总拍卖额,创造了香港苏富比自成立以来单季总拍卖额之最,这使得之前的预估显得那么的"谨慎"。  相似文献   

16.
杜卡 《致富之友》2009,(10):56-58
香港苏富比每季的拍卖时间几乎总是亚洲区内同季拍卖中最早的。"打头炮"意味着机遇与风险并存,需要一贯的勇气与智慧。当香港苏富比携带秋季精品来到北京做预展时,本刊得以借此良机,与各位亚洲区专家一一请教。他们优雅大方的举止风范和严谨细致的专业素养,与每年每季的璀璨拍品共同铸就了香港苏富比的团队品牌。  相似文献   

17.
5月底的香港,艺术到处都是。除了正在举行的香港艺术博览会(ArtHK 2010),香港佳士得日本的伊斯特与亲和拍卖,还有亚洲拍卖周都在此时举办春季拍卖,让人觉得艺术品在香港,买得起,看得齐!如果从香港艺术博览会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市场恢复的势头,那么拍卖场就是可以看到这势头的方向与价格。  相似文献   

18.
联合拍卖,一种资源共赢的模式 亚洲联合拍卖会包括艺通雷莎蒂、日本亲和(Shinwa)艺术拍卖株式会社海外附属公司AlAlAlA(AsianArt Auction Alliance)、韩国K-拍卖公司(Korean Premier Auction(K-Auction)和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几乎覆盖了整个亚洲市场,这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的特长。艺通雷莎蒂在业内以专营东南亚艺术品闻名,所谓的东南亚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  相似文献   

19.
ARTINFO和其他一些媒体都报道过中国最大的拍卖行——保利国际和嘉德国际,正在纽约伦敦这样的西方艺术中心寻求办公空间。然而那些谙熟中国艺术市场的人则强调.保利和嘉德不是在找寻举行拍卖的地方,他们甚至对西方艺术也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的秋拍可谓皆大欢喜,拍卖市场的火热又到了一个新的高点,两岸三地的大拍卖行年前都可互道恭喜发财,它们都在拍场上忙于频频改写拍卖纪录。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以近21亿港元的总成交额落槌,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总成交额最高的一场拍卖会。此次秋拍推出的十大专场里,当代艺术依然高歌猛进:蔡国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