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指出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上市公司股东行为、董事会作用及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等内部治理因素和资本市场定价机制、控制权市场并购重组机制及监督约束机制等外部治理因素影响了上市公司整体治理的优化,提出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析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黄  杨亚萍 《财会通讯》2008,(11):30-31
多年来,股权分置影响了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被普遍认为是影响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所在,直接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股权分置改革是指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差异的过程,这必然使得上市公司的经营目标回到全体股东财富最大化,市场约束自然形成,为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带来重大影响,对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很多新的问题。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优化的影响,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面临的问题,对后股改时代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带来重大影响,对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很多新的问题。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优化的影响,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面临的问题,对后股改时代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冯峰 《活力》2007,(7):44-44
股权分置是指中国上市公司中的一部分股份可以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的状况,股权分置导致中国上市公司中的股东利益不一致,影响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不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股改的实施降低了不可流通的国有股比重,促使上市公司建立合理有效的股权结构,从而优化上市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它违背了建立资本市场的初衷,导致资本市场定价机制严重扭曲。上市公司股权的高度集中,妨碍了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及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要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就必须抓住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这个核心,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制度。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中国股市在成立之初就形成了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分置现象,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标志性作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支付的类型和数量问题对公司治理有很大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对投资者关系和盈余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改后的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建设,今后应加强的工作:一是对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行为加强监管;二是进一步开发金融产品,同时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三是政府对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策略应该改变;四是完善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市场,加强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诚信建设,强化对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可以直接反映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完善的治理机制是上市公司能否长期发展的必要保证。所以说,研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和关系,对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内部经营状况、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绩效、增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不仅具有重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股市进入了全流通的时代,股权分置改革带来市场效应的同时,是否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吉林省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绩效的影响情况,提出提高上市公司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不同,充分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在处理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二级市场价格机制作用以及提高董事会效率方面的突出作用。同时,也指出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一些潜在风险,对监管层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2005年9月公布的全面股改首批和第二批共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变量回归对50个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建议应完善股改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1.
周媛 《财会通讯》2010,(4):34-35,40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2005年9月公布的全面股改首批和第二批共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变量回归对50个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建议应完善股改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为公司治理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契机,它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改善公司内外部治理环境入手,最终实现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会计核算的影响,包括保荐费、上市公司合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周群华 《财会月刊》2005,(10):55-57
股权激励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机制.当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股权激励机制的最终建立与完善取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即将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将从制度上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全方位改革,这种改革也将对作为证券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为此本文将着重从股权结构、激励机制、董事会职能的强化、控制权争夺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分析后股权分置时代其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意义重大,本文追溯股权分置的历史,分析了其对公司治理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并以宝钢股份为例,证明股权公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认为,股权公置改革也还存在问题,公司治理并未因股权公置改革而一劳永逸,在全流通时代还要继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研究背景,以沪深两市1999~2007年持续经营的69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绩效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从而显著提高了公司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股权融资饥渴症",股权分置改革后消除了"二元结构"真正实现同股同权,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强化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那么,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公司基本面的资金需求,还是利用有利的市场时机进行股权再融资。  相似文献   

18.
基于股权分置视角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主要根源是股权分置结构的存在。在股权分置结构下,国有股"一股独大"和非流通性,造成"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股东利益关系;股权融资的软约束性及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的成本错位;证券市场扭曲的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内部人控制等因素促使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发生。为解决上述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应优化股权结构,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规范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9.
基于股权分置视角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主要根源是股权分置结构的存在。在股权分置结构下,国有股“一股独大”和非流通性,造成“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股东利益关系;股权融资的软约束性及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的成本错位;证券市场扭曲的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内部人控制等因素促使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发生。为解决上述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应优化股权结构,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规范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合理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和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自去年5月份以来,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开始,这将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起到很大的作用。文章探讨了股权分置的由来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历程,介绍了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重点阐述了股改对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