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泽旸 《商业科技》2014,(7):150-151
金融创新为金融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然而,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化,其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风险监管制度解决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金融创新风险产生机制的视角,结合法律控制方法,并在对我国目前金融体制的监管机制存在缺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合理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监管体制的法律架构。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伴随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金融衍生工具逐渐在银行业兴起。商业银行在原有的金融工具基础上积极创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然而金融衍生工具在增加商业银行收入的同时却往往附带较大的风险,此外我国商业银行针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关于风险的那些管理体系还不能够完善。只有提高商业银行现行对于金融衍生工具出现风险加以防范的能力,才能保证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市场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扩大市场份额、规避风险、规避监管和技术手段的促进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时应注意创造或引进金融产品、违规与金融创新、法规环境和市场环境、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动力.金融创新极大丰富了金融工具和产品,增强了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并提升其运作效率,使金融逐步确立其在现代经济中应有的地位.但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面临着立法滞后及制度缺失、监管不完善、信息技术支撑不够、金融人才短缺等问题.应改进现有的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并在保险业和投资银行方面采取相应对策,以进一步推进我国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企业将更加密切地融入国际经济中,为了应对国际竞争,规避风险,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需求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国内金融改革逐渐加速,资本市场发展迅猛,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财务和经营管理两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衍生金融工具的规定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以及银行应当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商》2015,(48):174-175
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因素迫使商业银行面临诸多挑战。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要及时实施战略转型,加大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力度,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产品和服务的覆盖范围,增加利润来源,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浅谈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必要性,同时强调投行业务监管的规范性以及合规风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高度重视金融产品创新活动,如何提高金融产品创新质量和效率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的不足和受制因素后,认为完善法制、监管、市场等外部环境和改造内部机制是商业银行提高产品创新能力的当务之急,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所面临诸多风险中,市场风险是最为重要的一种风险。由于市场风险的产生往往源于价格的不利变动,所以金融产品价格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风险的大小,衍生金融工具可能是管理市场风险的理想选择。我国商业银行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管理市场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其适应目前金融监管日益严格的需要,可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金融事业发展的标志。在中国入世以后,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着外资、合资银行的强烈竞争,商业银行依赖传统的存贷业务发展的路径越来越窄,因而加快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尤其是业务创新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然而,业务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银行适应社会经济变化,提升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银行业务创新风险的防范与监管,使商业银行通过业务创新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重要意义、国内监管现状和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上的不足展开分析,并基于欧洲一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模板的研究,根据国内监管要求调整后,探讨了如何改进国内中小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 一、金融创新及其风险广义地讲,金融创新是整个金融领域所有新的创造和新的发现,包括金融工具(即金融产品)、金融交易技术、金融机构乃至金融市场、管理制度诸多方面的创新。狭义的金融创新只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而其他方面的创新不过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伴随物。本文所及的是狭义的金融创新,即金融工具的创新。风险是金融创新产生的直接动因,是其与生俱来的“影子”。金融创新可被用来改变证券的风险特  相似文献   

12.
化解商业银行内部沉积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对保证银行资本充足率、降低银行运行风险意义重大 ,处理不良资产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工具创新和融资机制变革的发展方向 ,应在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创新发展迅速,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出现了许多掉期、金融期权、金融期货、远期合约及与各种指数相混合的衍生产品。衍生金融工具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基本金融工具的内含风险而派生出来的,产生之初是以避险和保值为目的的,但随着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其逐渐演变为获利与投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刘曾友 《商场现代化》2010,(12):173-173
本文从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过程的风险类别探究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在风险防控方面的新思考,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与控制策略,以促进商业银行在最小的风险下实施金融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在主要依赖国内商业银行的支持下形成的。由于信贷增长过快,金融业务风险度量技术简单,加之房地产出现经济泡沫的风险有所显现,房地产业将投融资风险转嫁到国有商业银行上的可能性增大,必须超前进行防范。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调控的各项措施,严控贷款总量,建立对房地产贷款的全过程监管制度;探索房地产贷款以外的金融创新形式,有效降低和化解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和客户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重要意义、国内的监管现状和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上的不足展开分析,并基于欧洲一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模板的研究,根据国内监管要求调整后,探讨如何改进国内中小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自由化和国际金融创新的产物。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上风险的增大,人们对规避风险及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日益增强,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风险管理手段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效应具有二重性,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及其衍生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加大了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程度,使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更加困难。正确认识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和正负效应,加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监管和防范,是世界各国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如何及时、准确、清晰地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信息,防范金融风险多年来一直是金融界和会计界讨论的热点。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衍生金融工具,为我国跨国企业投资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披露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在金融市场改进、科技创新的环境下,要想迎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逐渐贴近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迅速减少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增强了其综合实力。国内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尚处在初级阶段。笔者就国内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展开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自由化和国际金融创新的产物。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上风险的增大,人们对规避风险及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日益增强,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风险管理手段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效应具有二重性,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及其衍生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加大了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程度,使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更加困难。正确认识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和正负效应,加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监管和防范,是世界各国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如何及时、准确、清晰地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信息,防范金融风险多年来一直是金融界和会计界讨论的热点。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衍生金融工具,为我国跨国企业投资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披露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互联网金融创新如火如荼,互联网金融创新伴随着这种风险,这些风险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这客观上要求加强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本文对于互联网金融类别、互联网金融创新以及创新风险进行具体的阐述,在广泛借鉴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经验的基础之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具体思路,希望能够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带有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