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流通規律是商品经济中重要的客观经济規律,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这是最重要的经济規律之一。”社会主义各国的实际生活证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設中,必須很好地研究和重視货币流通規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作用。本文試图研究貨币流通規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作用的范围和要求。看了《经济研究》1962年第9期黃达同志写的《銀行信貸原則和貨币流通》一文后,很有启发。文章着重指出了坚持銀行信貸原則,对于巩固貨币流通有重要意义,这一点我是完全同意的。但是,对于文中所闡述的两个基本問題,即現金流通和非現金結算的  相似文献   

2.
商品的比价和差价,是商品价格体系的組成部分。不同商品之間的价格关系,构成商品比价;同种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各个不同环节上的不同价格形态之間的关系,构成商品差价。本文就商品差价問題談谈我們粗浅的看法。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种商品差价的形成及幅度是由国家有計划地規定的,它不仅要符合价值規律的要求,而且要符合社会主义其他经济规律的  相似文献   

3.
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必然形成商品流通过程。流通渠道则是商品流通过程的表现形式。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应该是商品多渠道流通。什么是多渠道,说法不一。概括起来讲,就是我们的商品流通,要经由不同的商品产销形式以及同产销形式相结合的不同的商品购销形式来实现。这里着重说明商品产销形式。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渠道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琨  于丽敏 《经济纵横》1997,(10):24-26,32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渠道模式研究史琨于丽敏冯堤所谓商品流通渠道,是指商品的流通途径。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讲,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全部过程;从狭义讲,是指商品转移、运动的具体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了具...  相似文献   

5.
一根据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两重性、产品两重性的原理和社会再生产理論,社会主义計划经济的实施,是要从使用价值(实物)和价值两个方面及共相互联系上进行国民经济平衡的。在国民经济平衡中,我們通常所說的价值,是指价值的貨币表現形式——价格来說的。如所周知,价值和价格是一个矛盾統一的辯证运动过程,要想正确地进行所謂价值平衡,以及价值和实物之間的平衡,就必須正确地解决价格問題,因而也就不能不从社会再生产的見地来考察价格問题。  相似文献   

6.
〈正〉商品流通特定的地位、职能决定了商品流通经济效益的内涵以及质和量的规定性。提高流通经济效益,在当前,就是在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流通中的劳动占用和劳动耗费以取得商品销售额和以税、利形式表现的净收人的更大幅度增长。影响商品流通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但无论是外部的宏观环境与改革,还是企业内  相似文献   

7.
十年改革,商品流通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产品经济的分配型体制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从改革效果看,市场活跃了,商品丰富了,网点增加了,买卖方便了,商品化消费水平提高了。但是,由于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市场行为复杂,宏观管理效能低,流通秩序混乱的情况也很突出。因此,改革要继续向前推进。这就需要联系十年改革的实践,审度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怎样实现目标模式的问题。一、商品流通体制目标模式的功能商品流通体制的目标模式是解决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管理关系,而不是揭示商品流通的某些规律。在前一阶段的改革中,有些对商品流通目标模式的提法是值得反思的。比如“实行城乡分开的商品流通体制”,是针对改变国营商业按城乡分工为按经营商品分  相似文献   

8.
试论商品流通渠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渠道,本意是指水流动的通道。商品流通渠道,当然也就是商品流通的通道。斯大林说过:“必须使商品源源不断地从生产场所经过这些批发站、大小商店的孔道流到消费者手中。”这里的“孔道”就是我们所说的“渠道”。由此,从商品实体运动的过程看,所谓商品流通渠道,就是商品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通道。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三卷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过程,其目的在于阐明这个运动过程中各种经济关系、经济因素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其必然性,即其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运动的总公式是由货币到商品,再由商品到货币(用符号表示出来,是 G—W—G)。商品流通是资本运动的出发点,资本家在流通过程中购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就进入生产过  相似文献   

10.
一任何经济概念,都是客观经济过程的抽象,都有其特殊的质的规定性。要弄清“渠道”的真正含义或质的规定性,只有考察商品流通(从总体上看的交换)的客观经济过程,才能从中找出流通渠道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和规定。大家知道,商品流通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断发展的产物。在商品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流通过程中,必然形成一定的渠道。不同的流通形式,形成不同的渠道。恩格斯曾经指出:“起初,这种交换是在没有商人作媒介的情况下,在城市的集日里直接进行的。农民就在集市上卖出买进。在那里,不仅农民知道手工业者的劳动条件,而且  相似文献   

11.
商品从生产部门生产出来以后,必须经过流通过程才能进入消费领域。商品流通过程时间的长短,对于生产和消费都有巨大的影响。而流通过程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流通环节的多少。一般说来,流通环节愈少,商品流转时间愈短,就愈是有利于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反之,商品流转时间就愈长。则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消费的需要。目前我国流通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是机构重叠,环节过多,致使商品流通时间过长,造成资金周转缓慢,产销脱节严重,流通费用增加,严重地影响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减少商品流通环节的问题也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下面,根据目前商品流通领域中的现状,谈谈关于减少商品流通环节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最近以来,学术界对商业概念問題展开了討論。在討論中,大家的认识存在着分歧。分歧的焦点集中在商业同商品交換、商品流通的关系上。本文拟就此问題从一般意义上来談談自己的意見,不妥之处請同志們指教。一商品交换的产生和商品交換形式的发展商品交換、商品流通和商业有其一致性。商品交換是商品流通和商业存在的基础和社会內容;商品流通和商业是商品交換在不同条件下的发展形式。商品交換以商品生产为基础。但商品交換不是从古就有的经济現象。商品交换在其最初发展阶段,是采用商品——商品即物物直接交換的形式进行的。这是一种“簡单商品交換”的形式。当商品交換采用物物直接交換形式时,交換双方都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经济中产品的社会性质,是长期以来在学术界有爭論的一个問題。到現在为止,关于这个問題的分歧意見,大体上可以归納为下列三种。第一种意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部产品,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同集体所有制经济间流通的工农业产品,国营企业間流通的生产資料和国营商店出售給职工的消費品,无論形式上或实质上都是商品。有的同志还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产品也是商品。第二种意見是:社会主义同商品生产是互不相容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但国营企业間交換的生产資料不是商品,而且社会主义公有制两种形式之間交換的产品、国家“出售”給职工的消費品也不是商品。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商品流通渠道如何支持社会产品实现高效、通畅、有序的流通过程,与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等问题息息相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商品流通理论,结合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变化,本文对新时代商品流通渠道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系统地再考察。本文具体分析了商品流通渠道及其经济内容、渠道的蛹化形态(直接流通渠道)及其常态化、渠道的发展形态(间接流通渠道)及其再蜕变、新时代商品流通的组织与运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较发达的条件下,社会再生产决不仅仅是直接的生产过程,它同时包含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商品流通的重要性与商品生产的发达程度成正比。流通的发展程度标志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流通作为产业资金运动的中介和社会经济有机整体的纽带,决定产品实现,对社会再生产的速度起着一定的制约和决定作用。因此,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一定要把流通搞活,同时又要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在关于劳动价值論和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問題的探討中,对于劳动如何表現为价值問题发生了爭論。有些同志否认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认为只要是凝結在产品中的劳动就是价值,或者反过来說:价值就是劳动,无所謂表現不表現的問題。这当然是不正确的。駱耕漠同志在《货币形态和被掩盖的社会劳动——价值》一文中,表示不同意上述观点,这一点,我的看法和駱耕漠同志是一致的。可是駱耕漠同志的文章并沒有解决这个問題,而且他对劳动为什么要表現为价值的見解也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把这个問題弄清楚,对于理解价值范畴的实质,对于研究馬克思的劳动价值論,对于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規律問題,都是很必要的。为此,特提出一些肤浅看法,請駱耕漠同志指教。  相似文献   

17.
<正> 最近,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了全国商品流通经济理论讨论会。会议是由商业部教育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共230余人,收到论文、调查报告和资料130多篇。会议交流了商品流通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讨论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生产和流通的关系问题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生产决定流通,但流通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因素,它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反作用于生产,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起决定作用。商业是商品流转的组织形式,其基本职能在于通过买卖行为将商品自生产领域移至消费领域,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流通的倾向。在处理生产与流通的关系上,片面强调  相似文献   

18.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的。货币流通也不例外。我们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观察货币流通时,就会发现货币流通量在不同季节和地区之间,是按其固有的规律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的变化是由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这对矛盾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所决定的。马克思认为,生产决定流通,而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生产和商品流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是人所共知的,所以作为商品流通伴随者的货币流通必然存在着相应的变化规律也就不难理解了。货币流通时间规律货币流通时间规律是指货币流通量季节性变化的规律。它反映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季节变化上本质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趋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叙述这个  相似文献   

19.
批发业的萎缩及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 ,合理、高效的商品流通体制至今尚未形成 ,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批发萎缩。所谓批发萎缩 ,是指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曾作为流通体系和市场网络中心环节的专职批发商 ,逐步丧失了原来固有的商品资源、渠道资源和市场资源 ,其地位一落千丈 ,经营陷入困境。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自1986年以来 ,我国国有批发商商品销售额每年以100亿元的幅度递减。形成批发萎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结起来主要有四点。1 指导思想上的偏差。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伊始 ,就打破了以独家经营“三固定”为特征的商业批发组织体系。但由于…  相似文献   

20.
<正> 七十年代以来世界通货膨胀加剧,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或者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通货膨胀,在投资决策与经济分析中都必须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一、通货膨胀对企业投资收益的影响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所谓通货,是指处于流通中的货币。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过程的实际需要,引起货币贬值与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有多种因素。有为弥补财政赤字之需;有人为刺激经济而过度扩张信用之需;有为在外贸顺差情况下形成巨额外汇储备时,为收购出口所得的外汇之需等等。可见,影响通货膨胀因素尽管是多重的,但是,它们都表现在商品和货币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