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很多是银行的存款客户,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既可以留住原有客户,又可以发展新增客户,产品到期后这些客户的资金又会转为存款。最终可以达到满足客户理财需求和兼顾银行资产负债安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罗建梅 《中国经贸》2013,(22):110-111
自2005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业务重要性逐渐凸显,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增加了普通居民的投资途径,另一方面也为银行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理财产品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小的风险。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希望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从业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近来,理财产品纠纷频起,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收益产生了种种质疑,产品波及面也在不断扩大,从结构性理财产品到银行QDII,再到银行和基金公司合作推出的产品,均被曝出亏损。市场各方开始掀起一股对银行“零收益”、“负收益”理财产品的讨伐风暴,理财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如何看待理财产品信任危机?银行理财信任危机产生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为此,本刊邀请了几位专家学者,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银行理财业务的改进之道,探寻我国银行理财市场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金融理财产品不断丰富,以及传统存款利率的下调,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而目前的会计准则对其会计处理缺乏规范制度。文章介绍了银行理财产品及如何对其进行账务处理的现状,对企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几种常用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按照管理层对该产品持有意愿与目的不同,对企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关会计处理提出了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5.
存款增长放缓,原因之一是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锐减,对存款时点数冲击较大。存款流失直接制约银行资产扩张,四季度银行存款竞争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6.
涂蕙 《中国报道》2012,(10):58-59
说起银行,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存款取款的地方,把银行当成一个保险箱。其实,现在的银行提供多样的个人金融理财服务,包括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及银行中间业务理财等。  相似文献   

7.
<正>在经历七年的起起落落之后,多位业内人士都表示,银行理财只有回归资产管理的本质,才能避免大起大落,也才能摆脱作为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附庸的地位。七年一个轮回。从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第一款外币和人民币理财产品至今,银行理财已经走过接近七个年头。七年中,银行理财产品从最初的债券货币市场类过渡到证券类和结构类,在高风险产品因引发众多纠纷被禁止后,银行又找到信贷类产品这个新的"增长点",也促进了过去近三年理财产品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港股挂钩银行理财产品已悄然成为外币理财市场的主流,其品种之多令投资者目不暇接。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与QDII基金不同,结构性产品并不完全依赖市场的单边上行获得回报,而是通过金融工程技术设计出各种机制,来捕捉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潜在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9.
近来,理财产品纠纷频起,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收益产生了种种质疑,产品波及面也在不断扩大,从结构性理财产品到银行QDII,再到银行和基金公司合作推出的产品,均被曝出亏损。市场各方开始掀起一股对银行"零收  相似文献   

10.
近年,商业银行从传统以信贷利息为主要收入来源格局逐渐转为非利息收入加快增长态势。结构性理财产品发展迅速,成为理财产品发行的主导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如结构性存款能改善银行负债状况,对于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等有自身化解能力。对商业银行的收入构成、风险控制有其独特作用。本文将结构性理财和非结构性理财进行了比较,对典型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运作模式作了图解分析。最近,由于零收益率产品市场反映强烈,银行迫切需要在投资者教育和自身设计能力方面加大力气。  相似文献   

11.
张舒伦 《理论观察》2011,(6):173-174
一、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理财产品种类明显丰富、规模迅速扩大。当前CPI不断高企.存款实际利率水平始终处于负利率状况,投资者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不断高涨。同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种类日渐丰富,由最初的基金类、保险类等单一性产品向多样化产品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湛杨 《魅力中国》2011,(11):343-343
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根据监管机关的各项政策变化和调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图话     
《中国经济快讯》2014,(33):11-11
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4.51% 2013年全国共有42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总计144043只,累计募集资金约70.48万亿元。全年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实现收益约4486.74亿元,加权平均的年化收益率达4.51%。  相似文献   

14.
吴遐 《沪港经济》2009,(3):44-45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统计,2008年前10个月.商业银行共发行个人理财产品3700余只,高于2007年全年的发行数量。而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的上半年,商业银行发行个人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7年今年的1.5倍,超过了同期由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发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以及公募基金募集资金的总和。 无疑,银行系已经成为了理财产品市场上的大户。  相似文献   

15.
理财谜局     
2004年被称为"银行理财元年"。该年2月,光大银行推出了国内银行第一只外币结构性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正式拉开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大幕;9月,光大又推出国内银行第一只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自那时起,10年间中国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从无到有,截至2014年5月未,全国4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存续理财产品50918款,理财资金账面余额已达13.97万亿元。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为4.13%,给同内居民创造的财产性收入趟过4500亿元。  相似文献   

16.
彭勇 《当代陕西》2008,(1):54-54
误区一:“保本策略”=保证本金 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理财产品类型包括基金、保险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券商理财产品和信托理财产品等。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国债、人民币固定收益产品虽然保本,但由于利率太低,根本跑不赢通货膨胀的速度,因此,对于很多期望收益又担心风险的普通百姓而言,银行理财产品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不断提高的居民富裕程度增强了居民理财的需求,而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从紧的环境下也有着业务结构转型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这两方面的原因造就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高速增长。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日益明显。笔者试图通过对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分析,提出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各类银行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很多投资者特别青睐的投资理财产品,其名义收益率确实比银行储蓄要高,但其真实收益率到底如何呢?本文以某银行理财产品为实例,着重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的真实收益率,以期为广大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提出合理化建议,也为商业银行开展银理产品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理财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其中,银行理财产品备受大众投资者的喜爱。理财产品在2003年左右开始出现在我国,历经八九年的发展,已然成为了我国投资者热衷选择的投资对象。同时,由于理财产品是由我国老百姓信赖的银行发行的,更加成为大众选择的最佳投资方式。但是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众多投资者考虑的因素过少;大多数投资者并不是专业人士,因此在购买时不知该如何选择。本文通过对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产品系列的调查与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银行的理财产品,并给出了一些如何选择理财产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虎彪 《新财经》2011,(7):52-53
商业银行存贷比指标由"时点"考核改为"日均"考核,将改变银行月末最后一天突击揽储和滥发理财产品的乱象。自今年6月起,银监会将对商业银行的月度日均存贷比进行监测,要求存贷比日均不得高于75%。今年年初以来,央行已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随着银监会存贷比日均监管政策的实施,将又一次挑战银行资金的承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