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外债统计口径的调整及我国逐步对外国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我国现行外债管理方式的改进势在必行。本文从外资银行外债项下资金运营情况入手,针对现行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调整外债管理政策,将监测的重点从外资银行外汇资金使用的管理转向外资银行自身外债流出入的管理,以实现统计与管理政策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尹刚 《西南金融》2004,(11):28-29
我国于2004年6月26日正式实施《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按照国民待遇原则改革了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方式。本对此项改革的成效进行了初步探索,并从外债指标审核、具体管理政策及监测统计手段等方面,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外资银行在华展业限制的放宽,现有外债管理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势在必行。本文拟通过对“二线”和“一线”两个外债管理方案及其实现条件、管理效果的分析,提出对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实行“一线”管理的中期政策调整方案,其对外负债实行总量控制,对内放款按照国内外汇贷款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外资银行在华展业限制的放宽,现有外债管理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势在必行.本文拟通过对"二线"和"一线"两个外债管理方案及其实现条件、管理效果的分析,提出对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实行"一线"管理的中期政策调整方案,其对外负债实行总量控制,对内放款按照国内外汇贷款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外债管理政策调整对外资银行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因此政策调整的进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第9号令)和《关于改进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审核与外债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汇发[2004]42号)相继发布。对外债管理政策做了重大调整,最主要的是外资银行及外商投资企业外债要受规模控制,对外资银行对外负债及企业融瓷结构势必产生影响.一些企业对此亦有反映。本拦目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为例.比较分析政策调整后的融资状况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确立了通过主报告行直接申请和注册地外汇局分支机构逐级转申请两种外债申请模式,根据既往管理经验,它们分别在公平配置与规模控制上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主报告行申请制虽然可以较为容易地达到有效控制外债规模的目的,但却面临如何在各分行间公平分配外债指标的问题。在控制外债规模的要求下,如允许外资银行在系统内调配指标,不排除指标集中投放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西部落后地区的外债资源,不利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8.
<正>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方便企业跨境融资,外汇局推出相关外债便利化政策,银行展业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相关政策信息,用好用足相关外债便利化政策,助力创新型企业高速发展。近年来,外汇局不断优化外债管理,建立了“统一管理、自主举债、意愿结汇、负面清单”的全口径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9.
5月27日,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颁布了《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这是国家因应新时期形势变化、加强外债管理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国家对中、外资银行从差别化管理走向同一标准管理的一个步骤,也是我国银行入世承诺的一项具体行动,将为境内中、外资银行搭建起一个公平竞争,共同繁荣的政策平台。  相似文献   

10.
《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自2004年6月26日实施后,在渝外资银行以贸易融资为突破口,中资银行加大外汇贷款营销力度,业务发展明显加快,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1.
新颁布的《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对外资银行外债范围和额度管理作了重新界定,对外资银行未来经营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首先就该办法对外资银行经营发展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也对新外债制度下外资银行如何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新政策环境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范频 《中国外资》2011,(19):4-4
外汇局检查部门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部分外商投资性公司存在擅自改变外汇局行政许可的外债结汇用途的违规行为,且金额巨大,凸显当前针对外商投资性公司的外债结汇管理政策存在明显缺陷,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汇管理》2005,(4):30-31
2004年外债指标管理虽然经历了一段颇为不易的政策解释过程,但监管机构的决心和目前市场环境下指标管理的必要性.使得外资银行对该政策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主动配合的过程。2005年短债指标的核定方案切实考虑了外资行的合理需要.在一系列充满诚意的沟通之后.《通知》既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境内外资银行短期外债管理.又满足了外资银行正常业务发展需并有效控制短期外债规模。  相似文献   

14.
近日,外汇局核定并下发了2012年度短期外债余额指标。为了便于各界理解,本文在介绍当前短期外债指标管理的政策框架基础上,为读者详细解读2012年指标核定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5.
外债比例自律政策改善了企业的融资环境,拉平了中外资企业在借用境外资金上的政策差异,拓宽了区内企业的融资渠道。2月13日,外汇局批复同意在部分特殊经济区(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江苏张家港保税港区)实施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统一中、外资企业外债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政策法规     
《中国货币市场》2005,(11):72-72
央行发布《电子支付指引》;央行规范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外汇局进一步完善外债管理政策;外汇局放宽渠道 个人可设境外公司融资。  相似文献   

17.
净流入冲击“资本门” 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银行结售汇顺差加大,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其中,资本和金融交易项目顺差比例不断上升,成为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来源,资本大量净流入已成为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为遏制国际资本的过度流入和结汇,外汇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奖出限入:一是调整外债管理政策,合理控制外债流入总量;  相似文献   

18.
短期外债出新政,金融机构短债规模总体“渐进缩量”一半左右,手笔颇大。但细细研读,总还是“东边日头西边雨”。一般而言,客观环境的变化是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那么此次短期外债调整,彰显出目前我国怎样的外债管理脉搏?又对广大中、外资银行产生哪些中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境内外资银行短期外债管理,满足外资银行正常业务发展需要并有效控制短期外债规模。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2005年境内外资银行短期外债指标核定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外担保管理依据的是1996年颁布的《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和随即出台的《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但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及我国外汇管理政策的多次调整,特别是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方式改革后,目前的对外担保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管理的需要,亟待完善和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