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港口经济》2009,(6):5-7
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推进新区的开发建设。明确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带动、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支撑、发展环境保障、服务辐射提升的发展模式,确定了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功能集成建设、资源集约利用的开发思路。成立了天津市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九次领导小组会议,围绕各项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推动新区进入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全面开发建设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新阶段,天津滨海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快开发开放的步伐,积极探索“改革开放带动,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提升,发展环境保障”的科学发展新模式。滨海新区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发挥先行先试重大改革措施的优势,为滨海新区实现科学发展进行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连云港市辖3个区、3个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连云港先后建立了两个抗日民主政府。以陇海铁路为界,铁路南于1940年11月建立的东海县民主政府属华中局淮海区,铁路北于1941年8月建立海陵县民主政府,先后属山东省鲁中南行政区、滨海区、临沂专区。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谷牧等同志曾在连云港战斗和生活过。在这里曾发生过连云港保卫战、赣榆战役、小沙东海战等大小战役百余次,4241名烈士英勇牺牲,留存各类革命遗址遗迹153处。  相似文献   

4.
《港口经济》2007,(8):1
塘沽位于天津东部,素有"九河下梢"、"京津门户"之称,全区总面积8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38万.近年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塘沽立足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大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贯彻对外开放的政策,沿海各港均加强了如何使港口朝着多功能方向发展的研究。当前,国际经济结构正处在大变动之中。经济重心已向亚洲太平洋区域转移,亚欧间的国际贸易交流将会进一扩大,为促进大陆桥运输创造了发展机遇。天津港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开辟和发展以转口为主的大陆桥运输,对增强港口功能,促进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使其向着现代化的国际性港口的方向迈进一大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天津港陆桥运输经路多、运距短,处于最佳桥头堡位置。四通八达的天津铁路枢纽使天津港有三条通路…  相似文献   

6.
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天津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不断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入了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张春福 《天津经济》2005,(12):16-18
一、新区内行政壁垒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塘沽地区的不协调主要表现为“条块”分割。在该地区,中央部委企业,市属企业可以用“林立”二字形容,中央部委驻塘沽单位就达20多家,其资产与创利水平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的,但依赖于这些企业的工人及其家庭却一直生活在生产性地区,也就是说直到20世纪90年代塘沽地区也不见规模城市的模样,企业大,财政小的特征一直困扰着塘沽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在今年4月13日的头版头条为天津滨海新区的报道发了评论员文章,题目是《全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着--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引起了中外很大反响.《港口经济》杂志为这篇评论员文章大声叫好.这篇评论员文章,对"十一五"中国港口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在本期卷前转载:  相似文献   

9.
宋联新 《天津经济》2006,(6):8-10,15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就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做出战略布署,《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正式下发。这不仅对天津来讲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而且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国务院《关于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要将滨海新区建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窗口",由滨海新区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很大,是我国继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之后正在加快形成并迅速崛起的经济聚集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滨海新区作为这个地区的引擎,它的开放、开发已经成为环渤海区域发展乃至全国发展战略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棋.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在津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提出了加快滨海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深刻阐述了进一步规划建设好滨海新区,对促进天津及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滨海新区开放开发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牢牢把握规划和建设好滨海新区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切实按照"六个着力"的具体要求,为加快滨海新区发展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袁岳 《港口经济》2005,(5):13-14
滨海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商机跟滨海新区未来产业构造有密切的关系.首先说天津这个地方.因为我们跟天津有着渊源关系,一直对天津开发区的合作环境进行研究.应该说,今天提出滨海新区要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甚至更大区域的中心,这是未来的目标,还不是现实.在天津本身的投资者的眼中,天津有两个优势、两个不足或叫劣势.两个突出的优势:一是这个地方管理进步,尤其是开发区和保税区的管理是非常突出的;二是某些产业优势、尤其是产业资源优势,例如地皮便宜等等.它的两个突出的不足:一是天津这个地方只代表天津,其市场辐射能力和影响能力还不够,或者说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所以今天我们讲的中心还是立意中的中心;二是天津人不是跨地区的人才,天津人就是本地天津人,即从人才来说是比较自闭的人才体系.一个地方是不是具有中心性,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中,我想目前惟一具有一定中心性的是物流,在物流中心形成一定的汇聚.资金流,天津有多少资本在对外投资,形成资本中心?天津的媒体有多少外地人在读在看?天津的报纸北京人也看?河北人也看?天津的电视台收视率全国很高?但天津人有多少到外地投资或者在各个地方成为管理人才?在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个方面,天津是本地化的.所以,综合来说,现在天津还不是一个中心,跟北京比还相差很远.  相似文献   

15.
深圳作为珠三角的经济引擎,其发展模式体现一个"特"字,特区、特殊政策,特事特办;浦东作为长三角的经济引擎,其发展模式可用一个"聚"字概括,就是聚合了二省一个直辖市和十五个城市,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我认为天津滨海新区如果真能成为环渤海的经济引擎,其发展模式一定要注重一个"新"字,必须努力发挥改革创新的示范作用.从滨海新区的区位、资源、政治、文化背景和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如何创造一个全新的滨海经济模式呢?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把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决策.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创新城市发展模式,集中力量用3至5年左右时间,下大力量精心规划、设计、建设好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性区域以及宜居的生态城区,完善和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天津、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和建设.1986年8月,邓小平同志亲临天津视察,实地考察了开发区和港口,并作了重要指示.小平同志说:"你们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  相似文献   

18.
搞好滨海新区发展规划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振兴环渤海地区经济与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论坛的题目起得非常好,即从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的视野来探讨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而不仅是孤立地谈滨海新区的发展.这表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行政经济的相互竞争,走向区域的联合协作和优势互补,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滨海新区被提上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议事日程,是全市人民十多年艰苦奋斗的结果,是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结果."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成功实践,解决了许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为滨海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与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这一问题是我们改革开放进入现阶段必须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上世纪80年代,我们通过深圳特区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珠三角的发展和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90年代,我们通过浦东新区的开发,大大加快了长三角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样,华北、东北地区的经济就相对落后了。进入21世纪,非常有必要加快华北、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速度南高北低和东快西慢所带来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搞好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问题,全国政协通过调查研究,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