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央行自2006年7月以来先后1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从7.5%调至16%,尤其是进入2007年以来调整频率加快。文章首先介绍了作为一项较"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二十几年的33次调整,然后分析了现阶段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的原因与影响,最后提出了建立零准备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俞佳颖 《商场现代化》2010,(23):195-195
2010年5月10日我国今年第三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在我国是一个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频繁,调整幅度也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西方国家弱化使用法定准备制度的现状和原因,进而分析我国长期依赖存款准备制度的原因,认为我国目前依赖存款准备制度是由现阶段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不成熟所决定的,在其他替代工具发挥作用、金融市场具备一定成熟性前,我国当前必然还是主要依靠存款准备制度来调控经济。  相似文献   

3.
从1984年到2008年4月25日,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次数累计达到24次;仅06年以来调整次数就多达16次。而06年以来的这段时期正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矛盾显现的一段时期,那么,存款准备金率在这一宏观背景下的不断调动反映了怎样的政策信息,又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多大功用呢?文章对此将会逐一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吴庆春 《商场现代化》2008,(18):355-356
从2006年以来,央行已经累计15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5.5%,为23年以来的最高点。近期央行为何屡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和经济含义,本文即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2003~2008年的季度数据,借助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函数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2003年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有长期稳定关系,而在短期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并没有对货币乘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央行今年4月16日宣布.将从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今年1月16日、3月18日今年以来,央行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全率。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6%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创造了1985年以来这项货币政策工具实施以来的最高。央行4月16日还发布公告于当日发行总量达1080亿元的央票。加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锁定的2115亿元,将收缩将近3200亿元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张夏菲 《华商》2008,(14):129-130
近来,有关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整已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准备金制度政策有何特征?一向调整频率相对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缘何出现频繁化变动?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有何必要?本文将以07年为例,通过对2007年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的分析,对以上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并总结出对我国准备金制度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7月5日起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3年9月以来,央行已连续3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该比率由6%上升到了8%,并在8月15日后调升至8.5%。一、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主要成因在货币政策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是收紧(或放松)货币的重要机制。自2003年9月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决策部门连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其政策含义而言,是一种紧缩货币的取向。此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主要背景有三。一是经济增长率有趋热的可能,应未雨绸缪,给经济运行降温。二是投资增长率有走高的趋势,为防…  相似文献   

9.
成鸿 《商业会计》2011,(36):60-61
近两年来,我国经济、金融等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在保持利率和汇率稳定的基础上,尽早、尽量收缩流动性,实现"稳经济增长、防金融风险、破房产泡沫"等多重目标。因此,自2010年以来央行先后6次调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多次调整,对金融业,特别是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转型带来了很大影响,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央行近期存款准备金率的持续上调:效应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淑霞 《现代商业》2008,(18):118-119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由于其刚性较强,对于存款类金融机构会带来不利影响。出于收缩国内流动性的需要,人民银行自2007年以来持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文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机理出发,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理论上限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向商业银行释放出强烈而明确的信号.因而每次央行每次变动存款准备金率时,资本市场中的核心部分股市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基于以上认识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对股市需求的影响进行相应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数字     
《中国市场》2008,(16):6-7
<正>0.5%存款准备金率据搜狐网报道,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5.5%。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银行4月17日宣布,从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央行今年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一季度里先后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这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十次上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08年12月以来,央行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没有差别化的操作,此次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降至21%,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降至17.5%。3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资金近4000亿元,外加全球6大央行罕见联手救市,到底此次下调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针对此番动作的影响,有观点认为存准率下调暗示货币政策已转向;另有专家表示,降准只是微调,不代表货币政策整体松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央行下调  相似文献   

15.
《财经界(学术)》2007,(6):12-14
一、2006四季度政策动态 (一)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2006年11月15日,央行再度调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9%,自2006年以来第三次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紧流动性,0.5个百分点的上调,意味着一次性冻结流动性资金15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取决于许多因素,如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资本存量、技术水平以及居民个体和群体的经济行为选择,等等。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具有功能放大的作用堪称货币政策的"巨斧"。它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从1984年我国建立法定准备金制度到2006年6年,由于各个阶段不同的宏观经济运行特点,为了熨平经济波动,中央银行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进行了多次调整,从近十年的调整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我们国家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将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本文以近年来我国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和对应时期股市的更迭为研究素材,探讨存款准备金与股票价格两者之间的关系,便于加深对存款准备金政策影响股票市场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央行宣布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1月以来,央行连续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次调整之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  相似文献   

19.
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达到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目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既有作用大、见效快、强烈的宣告效应等优点,又有容易引起经济震动,不宜经常调整等缺点,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谨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使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推荐理由: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离历史最高峰17.5%仅一步之遥,引的各方众议纷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