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现代民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国家各自的协商民主在产生与发展过程当中既有着相同的方面,也有着相异的方面。从相同的方面来看,在社会功能上主要表现为塑造合格的公民,政治上主要表现为获得合法性支持,文化上主要表现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从相异的方面来看,中西协商民主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进程、地位功能等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正确认识中西协商民主的异同,对于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树立制度自信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爱情诗,这一为中外诗人所垂青的文学体裁,因其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与音乐美感而在中外文坛上熠熠生辉。虽然中西爱情诗在很多方面都有相同的表达方式,但是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最早的私学产生于春秋时代;西方最早的私学产生于古希腊。中西私学的教育、研究重心都是人和社会。其对中西教育理论和模式的成型贡献极大。并奠定了中西教育各自的基础和迥异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西方,在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观上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致使中西传统绘画艺术存在较大的差别。本文就此问题,对中国与西方传统绘画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中西传统绘画的优劣和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西管理思想存在各自的"文化悸论"分析,指出中西管理思想内蕴着各自的原创现代价值,中西管理思想的交流、移植和融合是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中西管理思想的现代融合是当前企业战略的新选择,即西方管理文化主导着企业战略的制定,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实施,而两者的现代融合决定了企业战略成败。  相似文献   

6.
中西思维方式与语言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了解目的语国家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是英语学习中提高语言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本文概述了语言与思维方式的关系,探讨了中西思维方式对各自的词汇、句子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提出有意识地增加学习者对思维差异的敏感性,可以使所写英语句式更地道,更纯正。  相似文献   

7.
中西管理人性假设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现代管理理论都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在实践中体现为各种不同的管理观念和管理行为。因之,管理学在一定意义上又可称之为‘’人性之学”。由于人性假设不仅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制约着人类的管理实践活动,因此对于人性的正确、深刻认识和理解之于管理效果好坏、管理成败的意义就十分重要。我国古代便有性善与性恶之争,在西方欧美国家也有各种不同看法。中西管理中诸种不同的人性假设都蕴含着某种程度的合理或科学成分,它们在当代的管理实践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映现。正为如此,我们有必…  相似文献   

8.
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本文在境外企业经营管理的层面上,从分析境外企业经理激励的特殊性入手。比较分析了中西境外企业经理激励的差别,并针对我国境外企业经理激励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西信用文化有同有异.相同点在于中西方信用地位同样凸显,传统内涵基本相同,对信用同样重视;不同点在于观念、性质、范围和手段差异.中西现代信用文化有道德、经济、法律、技术四个方面的接点.借鉴西方社会信用建设经验,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完善现代社会信用管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
西方的荒野思想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丰富的内涵。它彰显荒野的多重价值,反思现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此乃当代生态哲学的内容和生态文化构建的力量。中国的荒野思想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却存在于西方生态哲学思潮和生态环境的严峻现实之中,这是当代世界生态话语构建中的东方之声。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对话和交流,不仅促进了二者的交汇与融合,而且丰富了中西荒野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西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不同国家群体之间会计的比较研究越来越受到国际会计界的广泛重视。由于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环境的不同,各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方面及具体内容上也存在着许多差异。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互动效应也越来越强,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势在必行。通过中西会计比较,寻找差异,缩小差异,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满足我国日益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卫浴行业,依然存在着众多不和谐消费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尤其在卫浴国产货与洋品牌较量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问题,更加发人深省。为此,代表中西的正反两方以辩论形式展开PK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分析中西古典艺术审美的"和谐"理解,得到中国更偏重于心理和谐,而西方更多偏重于视觉方面的"物"理和谐。  相似文献   

14.
澳门多姿多彩的风格建筑反映了中西两大族群不同的生活习俗。几百年来,他们在各自建筑所形成的教化空间里诞生、成长、繁衍、生息。建筑成为他们物质生活的保障和宗教信仰的依靠。从澳门开埠三百年的城建格局及建筑风格上,找出建筑对中西教化的影响,从而说明,澳门城建伊始就已经决定了中西文化虽能浑然相杂却是合而不融。  相似文献   

15.
从地理因素的不同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探讨了中西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在设计中的体现,并进一步从器物的装饰和工艺探讨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待设计制造的态度的不同。基于分析,辨析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现代审美观念的差异指出文化价值观念对设计审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指出求新求变的审美体验对目前的中国人而言可能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文化心理,耕织文明背景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几千年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体验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被颠覆的。作为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在功能上人们会一如继往的追逐"实用",在产品形式上,人们在骨子里还是清晰倾向于柔和,这是传统文化的感受,也是现代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西交流,语言是其桥梁,俚语作为日常语言,亦是决定交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中西俚语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且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但都具有表达功能、指示功能和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西交流,语言是其桥梁,俚语作为日常语言,亦是决定交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中西俚语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且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但都具有表达功能、指示功能和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8.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柱式都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审美研究价值。基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的柱式有很多不同,但也有很多共通之处。文章从中西柱式的材质选择、色彩装饰以及比例结构等方面介绍中西柱式的异同,从中阐释了中西方不同的思想缘起以及所蕴含的独特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价值哲学研究已经走过近三十年的历程.十几年来,一些学者对我国的价值哲学研究进行过反思性的评述和研究,已有这方面的文章和专著,其中最典型的是王玉樑的《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现代西方价值哲学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十多年来,我国对现代西方价值哲学研究进行了较系统的评介和研究,其中最典型的是万俊人的《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992年)和江畅的《现代西方价值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但是,国内尚未见有较为系统的中西价值哲学比较研究,即使是中西国别的、专题的比较研究也不多见.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企业文化活的灵魂。本文从中西哲学视野对中西企业文化的差异和当代企业文化的要素进行了深层的解读,试图建立一种面向未来但不割断历史、面向国际但不悖逆民族的先进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