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城市广场不仅反映了城市广场的建设水平,还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面貌。通过对阜宁人民广场景观设计分析,提出了城市广场景观是以人性化,整体性设计、个性特色为原则;是以广场铺地、雕塑,水体、植物为艺术表现手段与媒介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雕塑作为一种景观艺术逐渐开始融入到了城市的规划建设之中,我们将其称为城市雕塑或公共环境雕塑。它以一种立体的空间艺术形式安置干城市的公共场所,装饰和美化着城市的环境,成为了现代社会中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临沂凤凰广场在城市雕塑的空间环境、视觉审美、人文表现等方面的案例,来浅述城市雕塑在城市规划中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城市景观雕塑主要是指建造在城市中的室外雕塑,在我国习惯称为"城市雕塑"。但是它也包括设立在城市外的纪念广场、游览区、交通主干线、桥梁、以及陈列于宾馆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大型室内雕塑。本文主要从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的角度出发,阐述城市景观雕塑的现状与当代内涵,进而展开中国城市雕塑现代发展之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是在城市建设规划当中往往都是只注重实用性,而忽略掉公共雕塑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我们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让公共雕塑回复其应有的生机,全面提升我们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5.
景观雕塑设计作为艺术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雕塑的概念以及景观雕塑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具体探究了景观雕塑设计的设计要点,为艺术景观设计中的景观雕塑设计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景是构成居住区景观环境空间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城市居住区现有的水景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总结出居住区生态湿地雨水收集、湿地植物运用、驳岸处理、景观建筑、雕塑小品设计的方法,构建水体循环系统使居住区污水处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从而提出改善居住区内的水景景观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如同呱呱坠地的新生儿,是新时期社会生产力的产物,相比于传统的雕塑技术,数字技术依附于景观雕塑的母体迅速发展。实现了从数字向雕塑审美语言、技术向雕塑艺术的转变。而数字技术与景观雕塑创作艺术的浑然天成,已然向世界展示出更加完美的视觉造型。景观雕塑的创作过程亦因数字技术的逐步融合而获得极大的美育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谢芳 《城市问题》2002,(1):75-77,74
当人们联想到一座没有去过的城市时 ,首先浮现在脑海的是早己被媒介宣传的代表这座城市的建筑以及介乎于建筑与艺术之间的那种被称之为“公共视觉艺术”的城市街头雕塑。在你倘佯在异国他乡的陌生街道上 ,带给你无比温馨与亲切的也是那些多姿多彩不期而遇的街头雕塑。在现代化的大都会城市 ,在线条与方块构成的“钢筋水泥森林”中 ,在人流和物欲互相拥挤的狭小的生活空间 ,如果缺少了街头雕塑 ,你会觉得这座城市是多么的索然寡味。因此在一座城市里 ,除了高楼大厦、车辆、道路以外 ,还必须注入更多的人文因素。街头雕塑 ,就是最能体现城市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传统园林对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已经力不从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建设一流的园林城市已经成为提高环境的第一要素.阐述了园林绿化建设的内涵精神,并针对如何建设一流的园林城市,提高环境质量进行了研究探讨.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景观,有助于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展现城市景观.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在城市建设及景观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园林设计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了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城市景观建设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园林设计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刘瑞 《社会科学动态》2010,(10):270-270
任何一种文化都会为该文化图内的个体提供一种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等关系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都市生态文明的生态观会很大程度地潜在影响城市公共空间雕塑的创作和审美,引导雕塑家的创作思维和设计原则。雕塑创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与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建筑、街道等环境特色协调一致,使它成为周围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和城市环境序列化的一个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改观,作为环境的一部分——雕塑也在我们身边多了起来。通过对近20年来中国城市雕塑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城市雕塑浮华弥漫的背后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首先,大量的城市雕塑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雷同,概念化的城市雕塑较多。其次,公众对城市雕塑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再次,城市雕塑组织机构有待完善。指出雕塑工作者应改变浮躁的心态,多做精品;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加强市民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从规划角度审视城市雕塑作品时,它是一个有层级、序列结构的庞大系统,所以城市雕塑系统规划是总体规划层面上的一个专项规划.通过对我国城市雕塑发展及其规划的经验总结,明确了如粉墙黛瓦般清雅的城市雕塑发展理念;在解析城市公共空间资源的基础上选定规划的控制要素;提炼了符合苏州地域特色、人文底蕴的主题与题材.苏州城市雕塑系统布局结...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非凡的通融性,它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雕塑艺术表现为"灵动之美"且以平面方式表现时空,它是一种物化了的生命实体且记载着文明的印痕.城市雕塑既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文明标志和文化产物,同时也是一个地方的生命缩影.可见,城市雕塑的营建应注重人性化理念,并倡导中国古代环境艺术中所崇尚的"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刘丽雅 《价值工程》2012,31(21):77-78
本文从西安城市雕塑建设现状出发,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对绿色雕塑的理解,提出环保低碳的城市雕塑将是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新趋势,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从传统城市雕塑建设向世界最先进的绿色环保理念靠拢,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环境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雕塑在当今城市中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同时,由于缺乏正确的规划引导,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雕塑家各自进行设计与创作,造成城市环境设计无序的状态,城市雕塑和城市空间环境不能形成整体和谐之美,论文通过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分析,探讨城市雕塑创作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朱杰 《价值工程》2012,31(16):67-68
本文通过对道教雕塑文化渊源的一定追溯,表达了道教雕塑造像艺术与宗教之间的关系。道教雕塑造像艺术有着鲜明的民族、时代和社会属性,并在历史的发展中与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紧密联系。道教雕塑造像艺术强调以神写形,注重写意。在时代发展中,透过文化角度审视道教雕塑造像艺术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性,发掘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化桥梁。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和审美素材。  相似文献   

17.
关于城市雕塑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沧粟 《城市问题》2006,(5):95-100
从城市雕塑的概念和功能分析入手,探讨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为先、精心创作和政策保障是建设优秀的城市雕塑的三个重要环节与前提保证.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资产计量和报告模式,仍然以有形资产的计量为核心,而无形资产不同于有形资产的经济特征———非竞争性、部分独占、固有风险、不可交易,决定了不能把有形资产的规则强加于无形资产。本文试图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研究开发支出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基本理论,思考我国研究开发支出会计处理“前方的路”。  相似文献   

19.
王樱娜 《价值工程》2014,(23):290-291
新中国成立以来,洞村公共文化生活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一是建国初期的传统仪式影响下的农耕文化——公共文化带有强烈的宗教和宗族色彩;二是集体化时期国家行政控制下公共文化生活——带有鲜明的组织化、政治化色彩;三是改革开放以来日益衰落的村庄公共文化——宗族性公共文化生活的悄然复兴又迅速消逝、基督教信仰的一度兴起又悄然衰落。村庄公共文化生活的前景堪忧。新农村建设使村庄公共文化生活的重建有了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