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基于总出口分解方法,利用增加值数据对传统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测算模型进行了修正。测度了中国制造业整体和分行业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实际有效汇率高估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幅度,且分行业制造业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趋势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会对中国制造业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点在资本密集型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通过对外贸易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产生影响,这一影响对制造业整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较为显著,但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具有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与遭遇贸易反倾销高位态势并存的现象。基于价值链位置对贸易反倾销影响的理论分析,利用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与贸易反倾销数据,分别从资本密集、劳动密集、高技术与低技术四类行业角度实证研究了价值链位置对反倾销的影响。总体上,当中国制造业价值链位置处于领先地位时,遭遇反倾销会减少;处于追赶地位时,遭遇反倾销会增加,但在不同要素密集型和技术水平行业,价值链位置对贸易反倾销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随着中国制造业价值链位置不断攀升,将迎来贸易摩擦频发多发的阶段,这需要区别对待,采取针对性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3.
李强  郑江淮 《财贸经济》2013,(9):95-102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三个假说命题.利用我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假说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对所有类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国际分工参与程度除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对总体制造业及其他类型制造业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制造业能否通过OFDI有效提升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是当前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前沿课题。本文在测度我国制造业行业GVC分工地位的基础上,运用1995年~2010年14个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考察OFDI对我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这种积极影响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的表现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与此同时,OFDI的价值链地位提升效应还要受到行业资本强度、所有制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TiVA)数据,借鉴全球价值链(GVC)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比较并探讨了中国出口贸易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贸易地位及真实贸易利益。结论表明:中国已较大程度地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但在全球价值链所处地位较低,其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呈"V"型趋势发展,这与出口中的国内间接附加值比重下降而外国附加值比重上升有关;制造业各行业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地位明显,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处地位较高,逐渐向上游化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竞争能力下降明显;资本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程度提高,但呈下游化发展,且对国内价值增值贡献较小,所获贸易利益也较少。  相似文献   

6.
以代工模式嵌入全球价值链,是后进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有效战略和重要途径,但可能因锁定效应而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升级。本文首先从投入、需求与功能三个维度将代工产业的锁定效应分解为要素锁定效应、市场锁定效应和价值链锁定效应,进而利用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国际代工模式下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的锁定效应。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表现出要素锁定效应和市场锁定效应,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则兼具上述三种锁定效应;外资代工促成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锁定效应,全球价值链分工因素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具有"双刃剑"作用,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则具有显著的锁定效应;工资水平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锁定效应具有显著影响,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锁定效应与工资水平、规模经济和创新强度显著相关,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锁定效应则受到创新强度和外部制度因素的显著影响。本文结论意味着不同类型的产业升级应当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0—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了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并构建了价值链稳定性指标,利用跨国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数字化增强了全球价值链的稳定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稳链”作用,该结论在经过多种方式验证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显示,源于国内的数字投入具有关键作用,能够促进价值链稳定性提升,而源于国外的数字投入影响不显著;制造业数字化主要增强了上游行业与非技术密集型行业价值链的稳定性。机制分析显示,制造业数字化主要通过降低价值链成本、改善价值链效率、缩短价值链长度三个渠道发挥“稳链”作用。本文提出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进程,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的质量与水平,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作用,从而增强全球价值链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提速推进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谈判,这是引领经济全球化和提振后疫情时代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积极信号。基于OECD(2018TiVA)数据库,创新性的以增加值贸易视角比较测度分析了中国与RCEP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实证检验了增加值贸易下中国与RCEP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值贸易下中国与RCEP国家制造业静态产业内贸易主要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部门;区域内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动态演变和参与国际化生产层次具有"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阶梯状特征;FDI、人均GDP、工业化水平、开放经济距离和基础设施质量是影响增加值贸易下中国与RCEP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且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和行业异质性。基于此,结合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贸格局,从增加值贸易视角我国应积极采取促进中国与RCEP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价值链时代,中间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日益扩大,致使传统贸易核算方法无法准确评估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贡献。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通过传统和增加值两种核算方法,对中日双边贸易收支情况,双边贸易重要性差异,出口结构变化以及优势产业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增加值核算方法下的双边贸易更趋平衡;双边贸易重要性对中国而言在下降,对日本而言则在上升;双边中间品出口增长显著,产品内的国际分工在两国之间不断深化;传统贸易核算方法高估了中日贸易结构的优化程度,尤其是制造业贡献率;中日贸易互补性明显,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优势,而日本的优势则表现在资本密集型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为衡量贸易利益的指标,测算了2002-2012年我国制造业的贸易利益;并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以国际分工地位为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试图从微观产业层面寻求改善我国制造业贸易利益的路径。研究发现:得益于我国制造业垂直分工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呈改善态势;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的改善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有正向影响;技术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融入及其区位优势提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由于现代制造业的产品价值链越来越具有空间可分性的特征,一些处在产业主导地位的厂商越来越注重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价值链的重组。20多年来,对制造业国际转移的积极吸纳使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有了较大程度的融入。继续保持这种吸纳与融入,应在较长时期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中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怀政 《国际贸易问题》2005,(6):120-123,128
国际生产体制已进入网络化发展的新阶段,全球制造业正面临着产业链的重构,跨国公司将逐步把我国纳入其全球战略体系,实现全球一体化的生产、销售和研发。我国企业面临的国内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调整为契机,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定位,然后通过配套生产、OEM、合同制造、战略联盟等方式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向“小而精”、“专而强”方向发展。同时要适度进行产业链节点的横向扩张和纵向延伸,从而实现产业链升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融入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视角,秉承"外引内育、承上启下"的思想,研究南通提升产业体系竞争优势的问题,多角度分析南通产业体系竞争优势,研究表明处于制造大省,南通的制造业在全国范围内跻身前列,与省内各城市相比,南通的第三产业更具优势。虽然南通各产业实现了量上的不断突破,然而徘徊于价值链中低端的现状抑制了高质量发展,且低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南通应当抓住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机遇,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高新产业发展,同时整合有效资源、完善人才建设机制从而提升产业体系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顾客和厂商在产业活动中存在着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来源于产业活动中的价值关系.在创新水平高的产业领域,厂商价值占据了产业活动的主要部分;而在市场容量大的产业领域,顾客价值占据了产业活动的主要部分.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探讨了我国企业在创新水平高的产业领域获得厂商价值;而在市场容量大的产业领域获得顾客价值的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5.
邵锦华 《江苏商论》2011,(9):112-1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服务化日益成为制造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从价值链理论角度分析,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原因和动力,即它是适应产品价值链延伸、产品异质化需求变动、科技迅猛发展以及资源能源约束而产生的一种产业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在增加值视角下重新测算与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结构,对解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双边/产业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从前向生产联系和后向生产联系两个角度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进行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研究,并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值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顺差严重缩水,美方发布的贸易逆差数据严重失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落后于美国,导致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结构性收益在美国;中国服务业在中美贸易中的获利能力远不及制造业,2000—2014年中国主要的顺差产业未发生较大变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不同,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增加值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满岩 《价格月刊》2020,(4):83-87
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在对中美贸易及贸易摩擦发展变化进行追溯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先进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现状,进而对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中国政府应对贸易摩擦、为产业提供保障的策略及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跃迁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型零售商主导产业链: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价值链演化逐渐从生产者驱动向采购者驱动的大趋势下,受分工深化、交换协同、价值创新和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等内外因素交织影响,在部分行业形成大型零售商主导产业链的格局和趋势,成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本文系统阐述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动因和发展条件,并对未来大型零售商主导产业链可能出现的全产业链控制、关键环节控制、标准和核心技术控制等重点形式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赵忠华  李磊 《商业研究》2006,(13):33-34
“和平崛起论”的提出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也是向世界做出的宣示和承诺。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不但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也影响甚至改变了全球制造业格局。中国和平崛起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中国实施和平崛起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