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是指公司作出合并、分立、重大资产出售、章程变更等重大结构性调整决议时,异议股东享有的要求公司以公平价格回购其股份的权利。我国《公司法》对该权利的规定存在着对各类型公司规范不统一、适用范围过窄、对债权人保护不力、行使程序规定粗糙等缺陷。我国立法应分别针对该类缺陷加以具体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是指公司作出合并、分立、重大资产出售、章程变更等重大结构性调整决议时,异议股东享有的要求公司以公平价格回购其股份的权利.我国<公司法>对该权利的规定存在着对各类型公司规范不统一、适用范围过窄、对债权人保护不力、行使程序规定粗糙等缺陷.我国立法应分别针对该类缺陷加以具体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5.
股份回购:提升公司内在价值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一秀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5):49-51
股份回购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新生事物,实施股份回购会对上市公司产生深远影响。本在对股份回购作了简要介绍了基础上,主要探讨了股份回购后对上市公司值提升的意义并提出了回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莉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0,15(4):35-37
股份回购是成熟、发达证券市场上的一种常见现象,它是公司实施利润分配、反收购、优化资本结构等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改进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国有股、法人股在总股本中比重过大且不能流通的不合理的股权结构,股份回购有着独特的积极意见。 相似文献
7.
8.
杨星晨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4(5):72-77
在商事交易过程中,投资者为保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害,常常会与公司约定回购条款.对其约定回购的判定问题,《公司法》没有具体规定,《九民纪要》虽解决了回购条款的效力认定问题,但仍未解决实践中操作难的问题.虽然交易模式不断创新,股东与目标公司约定回购的方式更加多样,目标公司的类型也有所不同,但回购条款的判定规则应当是统一的,该权... 相似文献
9.
置后清偿原则是美国法官在审理子公司破产案件中时,对母公司的债权于特定情况下进行劣后处理的法律制度。置后清偿原则充分考虑到控制公司债权的特殊性,规定了债权平等原则的例外,可以有效地防止控制股东在破产程序中滥用控制权侵害债权人的利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的法律体系应考虑引入置后清偿原则。 相似文献
10.
尽快出台《公司债权人法》,使得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同时,确立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债权人的义务与责任制度。现代公司作为最灵活有效和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对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公司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得不关注其良性发展,在保护股东利益同时,也需要保护其他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证券实时行情的公开和传播对证券市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讨其法律保护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也有着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13.
郑勇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26(3)
创新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虽然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伴随着各种风险的产生,但这并不能成为抑制金融创新的理由。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金融业应该继续加大创新力度,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能力,在金融创新产品的专利权保护、金融监管、金融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和外部政策完善等方面寻求制度突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基金托管人制度源于国外保管人制度,但在法律地位、独立性等方面和海外不同,并且在运行机制上也具有一定差异。实务中,我国基金托管人制度存在准入门槛高、独立性不足、投资监督性质不明、激励机制僵化等问题,有必要强化基金托管人制度,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总结分析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中投票机制的特征,并研究了对价水平、信息不对称等影响投票结果的因素。研究发现,分组投票的机制和流通股股东的理性有效制约了占多数投票权的非流通股股东,并保障了对价方案总体处于双方认为合理的水平。数据显示,流通股的投票率只有33%,而非流通股的投票率将近其三倍;双方的支持率则比较接近,且都处于较高水平。结果表明,对价水平较低的提案能引起流通股较高的投票率;同时伴随着流通股较低的支持率和较高的反对率。此外,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改善能有效增加具有信息劣势的流通股股东投票率,并促使股东双方在对价提案的意见上取得一致,从而得到较高的支持率和较低的反对率。 相似文献
17.
在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构成与管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以1989-2007年为时间窗口,着重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社保基金覆盖面之广、种类繁多、资金量之大、运营环节多而复杂的现实,为有效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加强社保资金审计则是社保基金监管效率实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从商业方法创新相关概念的辨析和商业方法专利在银行业中的发展出发,本文详尽检索了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并在检索的专利数据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的态势。同时,入世之后,商业方法专利已经成为外资银行涌进并占有中国金融市场的利器之一,因此,研究结论认为,中国内资银行的专利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专利管理工作有所改善,但专利领域的竞争优势尚未建立,专利战略的实施还需时日。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商业方法专利的技术含量,加强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研发,加紧对发达国家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技术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从商业方法创新相关概念的辨析和商业方法专利在银行业中的发展出发,本文详尽检索了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并在检索的专利数据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的态势.同时,入世之后,商业方法专利已经成为外资银行涌进并占有中国金融市场的利器之一,因此,研究结论认为,中国内资银行的专利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专利管理工作有所改善,但专利领域的竞争优势尚未建立,专利战略的实施还需时日.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商业方法专利的技术含量,加强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研发,加紧对发达国家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技术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资本结构的激励功能和投资者保护:来自沪港上市公司的比较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军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4):33-38,69
本文实证分析并比较了在上海和香港两地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激励功能的差异。分析表明,财务杠杆对大陆上市公司和香港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均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而香港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激励功能显著地强于大陆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所产生的债务压力在香港上市,公司中能够发挥更有效的激励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香港证券市场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有力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