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司里的“小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雅男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8,(12):104-109
这是一出“编辑部的故事”。他们有自己的新闻奖:《红塔时报》、《力帆》、《中冶人》、《今日用友》、《桑德视界》、《奥克斯文化》等都获过“中国优秀企业内报内刊奖”;有自己的采编队伍,他们被戏称为“大内高手”,游走于“企业”和“媒体”之间,表达着企业文化、“企业立场、人文情怀”(《万科周刊》语)。  相似文献   

2.
一位李姓书家,联赠何志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光其前,裕其后,强其骨,帅其伦。上联语出《论语》原文,乃孔子道出君子之风。而下联意为光大前业,惠泽后代,盼其为前人增光,为后代造福。  相似文献   

3.
孟祥海 《乡镇论坛》2011,(30):46-46
“八拜之交”的说法经常能看到,《辞源》中解释为:“旧社会朋友结为兄弟,也称八拜之交。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一折:‘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一提到八拜之交,朋友之间都是心中温暖,但“八拜”的意思却始终含混不清,众多的解释中还产生出一些附会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于维国 《活力》2010,(14):148-148
一、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1.“喉舌论”的提出。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表达新闻思想的文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提出了著名的“喉舌论”。原文是这样的:无耳目、无喉舌.是日废疾。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之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  相似文献   

5.
刘静 《秘书工作》2013,(12):27-27
蔡元培先生有句名言:“杀君马者道旁儿。”此典故出自汉代应劭所撰《风俗通义》,原文如下:“长吏马肥,观者快马之走骤也,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瘠死。”大意是说,有位官员养的马很肥,路人因马奔跑快而大加赞美。骑马的人听了这些话很是洋洋得意,于是不停鞭策让马奔跑不已,结果把马累死了。  相似文献   

6.
趣说屏风     
雷辉志 《乡镇论坛》2014,(33):32-32
屏风,是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中国早在周代就有屏风,其开始是专门设计置于皇帝宝座后面,作为名位和权力的象征,当时称为“邸”或“康”。据《孔明堂位元》记载:“天子斧康南向而立”,“斧康”即画有斧纹的屏风。到了汉代《史记》亦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尝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之说,说明“戾”到汉代已称“屏风”。其形式也从原来的独扇屏发展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叠,可开合。  相似文献   

7.
人得以安身立世的智慧之门在哪里?在“有容乃大”。“有容乃大”出自《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胸怀宽广,宽容无私,包容一切,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8.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范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白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虞。”  相似文献   

9.
“无所不至”与“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语出《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欤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何晏集解引郑玄曰:“无所不至者,言其邪媚无所不为.”郑玄用“无所不为”释“无所不至”.杨伯峻《论语译注》用“无所不用其极”翻译“无所不至”.  相似文献   

10.
《财会月刊》2008,(4):I0001-I0001
在对联中,不乏语涉饮食的妙对佳联,堪称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 饮食对联大多措辞典雅蕴藉、雍容含蓄。如有一酒店门联:“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借用两位古代饮酒名士的一问一答,于诙谐中为酒店鼓吹。又如某熟肉店联:“过门容大嚼,入社要本分。”联语化用典故而成。曹植《与吴季重书》载:“过屠门大嚼,虽不得贵,且快意。”上联用典故言所售之肉味美;下联援引《汉书》记载陈平为公平分肉所说的话:“嗟呼,使平宰天下,亦当如此内矣。”原意乃表达陈平欲主宰天下之抱负,联语则表明到我店吃肉,公平而无忘。  相似文献   

11.
刘靖文 《秘书工作》2009,(10):52-52
“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不胫而走”语出汉朝孔融的《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大意是:珠玉本来是没有腿的,它之所以会落到人们手中,就是因为人们喜欢它,何况有贤能的人是有脚可以行走的呢?后来人们多用其来形容消息传播迅速。  相似文献   

12.
齐家反腐,语出《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者,整治也。意为要治理好国家,必先整治好家庭。  相似文献   

13.
中之论说     
崔人元 《中国新时代》2013,(11):104-106
最近北京某奢侈品大会为了提升品位,展出了宋徽宗赵佶的画作《杏花村图卷》。赵佶不但从书画到足球都是大师,更是著名的亡国之君(号为道君,实为无道昏君)。《宋史》说:“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其实,赵佶将从端王升格为皇帝之前,宰相章淳就对主事的太后指出:“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相似文献   

14.
业精于勤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告诫弟子的一番话。虽是古语,但重温起来仍不失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勤奋出成果,懒散难成事。  相似文献   

15.
据《庄子·养生主》中记载,庖丁给惠文君宰牛,手所接触的,肩膀所倚靠的,脚所踩的,膝盖所顶的,哗哗作响、豁豁有声,无不切中音律,既配合《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惠文君在一旁赞叹说:“啊!技术怎么能达到如此高超的程度!”庖丁的回答,说出了“游刃有余”这个充满自信的成语。  相似文献   

16.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相似文献   

17.
<正>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因匈奴连年灾疫、实力大大衰弱,将军臧宫、马武二人上书光武帝刘秀,请求乘此时机发兵进攻。光武帝审时度势,否定了臧宫等人的建议,以诏令答复,即《报臧宫马武诏》。该诏书文字简练,层次明晰,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全文如下:《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故曰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  相似文献   

18.
李娜 《活力》2004,(11):114-114
成语是语言中最能表现民族特色的部分。成语有的意思很明显;有的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可能含有几个意思,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明确它的意义。成语的语义包括语表义、概念义、情感义、语体义等方面,译者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成语的概念义之外,还应尽可能地保持原文成语的语表义(形象义)、情感义及语体义各方面。综合起来,有这样几种译法: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有句著名的“临终感言”:“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翻译成工商管理的“行业术语”就是:“我的战略并没有错;明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失败在执行的细节,失败在你们这些担任执行任务的大臣们的低效执行、零效执行、甚至负效执行。”  相似文献   

20.
申涵光,字孚孟,一字和孟,号凫盟,晚号卧樗老人,清初以诗闻名海内,他与殷岳、张盖被称为“广平三君”,著有《聪山诗集》八卷,《聪山文集》三卷,《荆园小语》一卷,《荆园进语》一卷。魏象枢,字环极,一字环溪,号庸斋,晚号寒松老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他为官清廉,勇于直谏,其著作辑成《寒松堂集》,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