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2014,(1):6-8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分权而形成的政府间关系在激励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地方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中央政策难以落实、市场封锁、条块分割、行政低效等,成为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政府权责关系优化的相关改革,加强政府间关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中国社会进入深刻的转型阶段.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要求政府职能的相应转化,尤其是处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第一线的地方政府,其职能配置、权责演进更要积极地适应这样迅猛发展的要求,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的权责发展,应该避免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惯性思维,打破传统的"条块关系"模式,多方位、多视角、灵活地、因地制宜地、合理合法地配置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3.
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试图解决政府行政权力与责任不对称问题,旨在优化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权责清单制度产生的根源在于行政权力扩张的内在特性与行政责任约束脱节之间的矛盾,而法治政府建设、大部制改革、国地税合并、负面清单制等制度要素助推了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的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公众和市场要素之间互动支撑了权责清单制度的运行。未来需要从推进权责清单法制化建设、优化组织运行体系、完善动态调控机制、建立监控机制等方面推进权责清单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愈发严重.文章认为,通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建 立政府债务管理良性循环机制,实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来管理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一个多任务道德风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研究较多地关注经济增长方面地方政府组织的协调和激励,较少注意政府组织的多任务性质产生的激励问题.本文基于多任务道德风险模型,分析了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权责分配问题.研究发现,若地方政府承担的各项职能存在较大冲突,应该分离其中的职能由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反之,则可以由地方政府承担多项职能.政府机构改革不能仅停留在理清事权、精简机构的层面,要根据各种职能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权责分配.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一国财政分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合理划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权限与责任又是债务管理的核心。通过对地方政府举债权、担保权、债务管理机构间的职责分工等分项目的国际比较,得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权责划分的模式选择是在遵循一定的经济原则的基础上,综合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进行整体规划和不断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黄丽 《黑河学刊》2015,(3):81-83
国内外就如何厘清各级政府事权边界与职责分工进行了非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事权与税权划分的做法、法国地方分权制度改革、广州市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与财政转移支付、温州市级职能部门下放事权等,每项改革措施都有其侧重点,通过分析不同地方的权责关系改革经验,从而得出中国未来建设责任政府、理顺权责关系应朝哪个方向努力,尤其对地方分权制度改革有较大借鉴意义。厘清各级政府权责关系应遵从的原则包括:事权与财权划分应法定化、效率化;从国家战略角度来考虑权责关系划分;地方分权改革应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财随事转";事权改革应配套人事权转移;避免分权内容一刀切;减少财政管理层级、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存在的问题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通过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事权和财权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较为规范的划分,使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得到了增强,但同时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突出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责不对称,地方政府间财政级次过多,分税制改革未贯彻到基层财政等,导致省以下基层财政困难加剧。  相似文献   

9.
郭宝亮 《北方经济》2005,(12):70-71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上级地方政府的关系从静态来讲笔者曾概括为财政关系、法律关系、行政关系、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六方面。政府的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把上述的静态关系转化为动态的运行机制,政府管理的职能和目标才能实现。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构建与中央政府、上级地方政府协调运行机制的过程中,三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障碍因素,在理论上弄清这些矛盾和分析清楚障碍因素对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建立与中央政府、上级地方政府有效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珍刚  程鹏 《特区经济》2009,(7):123-125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也可以说到了一个攻坚阶段,具体表现为各种矛盾和利益纠纷交织在一起,地方政府深深陷入了参与困境之中。这种困境主要有制度困境、利益困境、目标困境、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清困境、协调机制制度化低与政府能力有限之间困境和区域协调机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困境。这就需要解析和理顺这些困境,为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发展释放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走向世界》2012,19(11)
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在改革开放以前,在中央集权的控制下,基本上是和谐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的利益开始出现恶性膨胀,进而影响到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和谐发展,这种不和谐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对目前地方政府间关系不和谐的成因、表现做了论证,并对实现地方政府间关系和谐化的途径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当前"省管县"体制改革为背景,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既定的分税制框架内,研究省以下政府间税权配置问题。通过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间税权配置分析和经验借鉴,确立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权配置的原则,提出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权配置优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通过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事权和财权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较为规范的划分,使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得到了增强,但同时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突出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责不对称,地方政府间财政级次过多,分税制改革未贯彻到基层财政等,导致省以下基层财政困难加剧。  相似文献   

14.
廉杨 《改革与开放》2012,(18):113-114
本文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关系为背景分析了央地之间的利益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创新举措,谋求更好地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行为,协调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以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问题是任何科层制国家都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对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分析了其产生的代理问题,并提出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合作与激励机制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最近20年来,发达国家财政联邦主义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分权化趋势明显,改革的重点是增加地方政府的权利,使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健康的经济与财政形势有助于改革成功,选举承诺(electoral mandates)有助于启动改革,当中央与绝大多数地方为同一政党(联盟)控制时有利于推进改革进程。清楚划分不同层级政府支出责任,建设多层级政府间财力均衡化体系,科学管理地方债务,促进地方政府间横向协作,确保地区间"良性"税收竞争的制度设计,是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可以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基于权责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下,提出了地方政府治理指数(local governance index)新概念。并借鉴已有的公共治理指数、国家治理指数和公司治理指数,勾画出基于权责制综合财务报告的地方政府治理指数(即"地方政府治理指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由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来提供公共服务,当务之急就是要发挥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作用,重要途径就在于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本文旨在分析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为求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进一步实现职能转变,优化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能分工。  相似文献   

19.
地方行政性对市场垄断,以地区垄断和地方行业垄断为主要表现形式,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其成因有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不健全、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关系尚未建立、国企改革不到位、有效的地方政府权力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0.
各级地方政府是中央宏观调控的执行者和地方微观经济的指导者,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文从当前地方政府所处的利益格局出发,深入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非政府主体、地方政府与其他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得到一个理解地方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经济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中揭示出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驱动力缺失的原因,认为中央政府的外力干预是打破这种路径依赖的关键,并从中央层面进行激励约束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