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新闻"在新闻中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民生新闻的出现,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广大受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民生新闻在近几年已经悄悄地走进受众的生活,民生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已经不是以前的柴米油盐和衣食住行,更多的报道的是人们关心的身边的大事.而且民生新闻更强调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报道中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民生新闻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是媒体寻求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在地位上,民生新闻有着主流的地位,已经成为了新闻中的中流砥柱.真正做到服务于民成为民众代言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袁静 《活力》2011,(24)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持续走热,成为了电视新闻界一个备受关注的亮点,是极具人缘和市场的一种新型新闻类型.但是在电视民生新闻繁荣的背后,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在商业竞争、行业竞争等的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渐渐偏离了"以民为本"的本质核心,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期.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为地方新闻媒体寻求突破提供了重要的借鉴,重新确立了新闻在电视传播中的主体地位,对电视领域的娱乐风潮进行了有效的突围,改变了固有的电视新闻模式.但近年来民生新闻暴露出的趋同化、庸俗化等问题开始限制民生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具体现象入手,分析民生新闻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一、民生新闻与农民的距离 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李良荣认为,地方电视台处理这一类新闻(民生新闻)时更多的只是一种"市井新闻",因此"民生新闻"称为"市民新闻"比较妥当;浙江大学传播学教授邵培仁在<是颠覆还是重建?--论市民新闻学的兴起及其应对>一文中用"市民新闻"而不是用"民生新闻"概括当下流行的一些接近或类似于民生新闻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5.
宣岩 《活力》2012,(14):73-7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生问题不断涌现,国家出台的一些解决民生的问题需要媒体向民众传达,百姓也需要一个平台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为民生新闻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笔者就民生新闻的采访与写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民生新闻"一词在新闻界十分盛行,各级各类媒体都在创办相应栏目,大力报道民生新闻,大有"无民生新闻不火"之势.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的发展十分迅速,虽然迄今为止,人们仍然对民生新闻无法进行确切的定义,但是民生这一理念已经深入新闻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在发展民生新闻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以及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多种多样性等等.本文通过介绍近年来的民生新闻发展状况,来谈下民生新闻发展当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民生新闻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史国立 《活力》2014,(10):90-90
《新闻夜航》是中国新闻名专栏,在中国电视民生新闻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多年来,成为受众一个准时约会的对象,但在民生新闻栏目不断涌现的今天,如何使电视民生新闻的播出内容满足受众“口味儿”?这个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9.
王春燕 《民营科技》2011,(12):108-108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符号来传播信息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有着写作的共性,但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因为它反映的对象是新闻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内在的矛盾运动,这就构成新闻写作区别于其它写作的特殊本质。因此,新闻写作就必须研究这一特殊写作活动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0.
欧婉莹 《企业导报》2010,(8):276-276
目前,业界和学界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众说纷纭,且尚无定论。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新闻价值的取向决定着新闻传播的走向,因此,着重探讨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王丽敏 《活力》2012,(21):96-96
近年,各种民生新闻栏目在国内的电视屏幕上遍地"开花",它们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之前"联播体"新闻一统天下的局面,更是以贴近性的新闻内容、通俗亲民的语言风格、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鲜明的地域特色,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甚至成为不少地方台的金字招牌.然而民生新闻栏目快速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问题也接踵而来,例如民生新闻栏目的同质化、低俗化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节目质量的下滑、观众的流失等,可以说眼下民生新闻已经迎来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期.而想扭转民生新闻目前的颓势,继续成为电视新闻的领跑者,唯有转型升级一条路,而这条路说到底,就是回归新闻本真之路.本文将从三个问题入手,探寻民生新闻的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12.
李秀民 《活力》2013,(24):75-75
民生新闻是一种报道形式,更是一种新闻理念,它与生俱来的本土化和亲民性,使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彰显出巨大的生命力。但在蓬勃发展同时,民生新闻遭遇到了瓶颈,学界和业界开始辩证地看待民生新闻的现状,并探索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在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体现民意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随着有关民生新闻讨论的深入,人们对它的思考回归到更加理性的轨道.本文对基层民生新闻报道重点要抓住"大情大理"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李赛玉 《活力》2012,(21):106-106
民生新闻作为近些年日益为观众喜爱和新闻界重视的一种节目类型,无论是中视二套的《第一时间》还是黑龙江卫视的《新闻夜航》,在新闻栏目中都有着较高的收视率.《晚间新闻》也是绥化电视台近几年新开设的民生新闻栏目.它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因而很受广大观众欢迎,并成为连接政府与百姓的桥梁,百姓吐露心声表达意愿的公共平台,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的渠道.绥化《晚间新闻》正是从百姓的新闻动机出发来策划、采访、编排节目,所以被百姓称为电视台"给老百姓办的节目".  相似文献   

15.
广播,作为一种新闻舆论工具,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播新闻如何"亮"起来,是广播新闻巩固阵地、争取更多受众无法回避的课题.广播要想重振昔日雄风,必须在广播新闻的写作上有所创新.一是广播新闻的写作必须做到更快、更短、更入耳,二是广播新闻的写作必须做到精选素材、精选生动细节、恰当合理运用音响材料.  相似文献   

16.
乔虹  周毅凛 《活力》2013,(11):35-35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现象,它的概念的提出与《南京零距离》等栏目的实践密切相关。2003年8月,时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总监的景志刚开始琢磨和使用民生新闻的概念,他用“民生新闻”来概括既已存在的新闻现象。这一概念的提出,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强烈反响,并对民生新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那么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就是在党的新闻政策指导下,更多、更贴近地关注民生民情的当代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新闻资源的新概念新闻。  相似文献   

17.
张雷 《活力》2011,(23):58-59
民生新闻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传播,如何才能有效并巧妙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是民生新闻的传播策略问题。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是电视新闻编辑的核心工作之一。它需要电视新闻编辑在研究受众心理学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收视情况,进行立体式的编排和报道,从而形成相对时空中的节奏,增强节目竞争力。本文以各地方台的民生新闻为例,分析了民生新闻的时段策略和编排策略,希望可以对实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健宏 《活力》2012,(8):157-157
“民生”,是个涵盖性很强、内容很广泛的词语.“民生问题”也自然成了当前社会背景下.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词语。随之而产生的“民生新闻”是特定的时代产物.诞生的背景是党和政府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它的出发点是为民众服务,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新闻实践的深入.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9.
李柏东 《价值工程》2014,(7):214-215
新时期民族地区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中,民生新闻占有突出的位置。做好民生新闻,需要深入研究、了解民生新闻的涵义、党性原则、价值取向以及民族地区民生新闻的理论实践、新闻报道的突破,为做好民族地区广播电视民生新闻宣传找好点、定好位。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全国几乎每家电视台都设置了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一时间,这种报道形式独特、新颖的新闻节目创造了收视新高,而这其中,主持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要在节目主持中起到舆论监督、引导受众的作用,带动民生新闻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