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郑小维  孙学财 《活力》2011,(6):51-51
一、环境权与环境侵权(一)环境权的基本内涵目前.学者们对环境权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吕忠梅先生认为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以及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即人们所享有的在适宜健康和舒适的环境中生存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二)环境侵权概念环境侵权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新型侵权行为.在我国尚未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关的立法也不完善。环境侵权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3,(15):312-314
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环境权概念后,对于环境权定义、性质及内容规定至今莫衷一是。现实中发生的环境侵权案件,不仅反映我国在公民环境权益保障与救济上不足,也对明晰公民环境权提出具体要求。文章通过探究公民环境权设置各家学说,结合分析国内外立法实践,综合阐述对公民环境权法律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纪慧敏 《活力》2010,(14):209-2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展开.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及其救济将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环境侵权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新型侵权行为.在我国尚未展开深入、系统研究,有关的立法也不完善。环境侵权的特征乃是环境侵权迥异于传统侵权行为的内在根基。因此,对环境侵权特征和保护的分析,就成为研究环境侵权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安和新 《活力》2011,(3):105-105
我们这里所说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基于民事主体的不法行为(侵权或违约行为),使权利人遭受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而用物质的方式给受害人赔偿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功能或说作用有两点:其一.抚慰受害人的作用;其二,惩罚侵害人的作用。在这两个作用中,抚慰受害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主要的.而且这一作用也是精神损害制度的根本目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首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民法通则》中规定的第20条在我国立法史上首次确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导致侵权行为法并不能使环境损害赔偿有效实现。基于社会正义的要求,应该实行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即将环境侵权行为所生损害视为社会损害,通过制度设计,由社会上多数人承担和消化环境侵权损害,并对受害人所受损害进行填补。本文通过对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问题进行理论上和现实上的分析、思考,认为鉴于该制度的合理性以及我国的现实情况,在借鉴国外相关具体制度的基础上,我国应该逐步建立由行政补偿制度、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和社会安全体制组成的社会化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总体上是比较完善的,但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如环境侵权构成要件的规定有矛盾:精神赔偿、"部分排除侵害"、"代替性赔偿"等没有规定:损害赔偿责任的保障制度尚未建:受害人救济的途径和保障存在不足等等.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曹洁 《国土经济》2008,(10):56-58
环境责任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替代性损害赔偿方式,产生于责任保险。起初,环境责任保险并不包括在责任保险中;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侵权事故的频发,传统民事损害赔偿救济方式的不足。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为维护各自的利益,以减少各方因环境侵权事故造成的损失,开始将责任保险应用到处理环境侵权事故中,便逐渐产生了环境责任保险,学者将其定义为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当承担的环境赔偿或治理责任为标的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8.
一、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是指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 一方的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精神损害, 则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民法体系中得以确定以来, 不管是在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都将精神损害赔偿限定在侵权责任中. 首先在立法方面, 我国立法中并未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江颖  章艳萍 《河北企业》2023,(2):151-154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是现行社会救助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是工伤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功能与价值的体现,还彰显了新时代的社会公正。然而受原有设计的缺陷以及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客观环境等因素改变的影响,这一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还存在大量因立法不完善、支付执行困难等而无法完全落实的问题。结合我国现行制度实施现状,深入分析该制度存在的缺陷,探索更加符合现行体制的先行支付制度,以更好地实现其救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逐步改善,各地野生动物致人损害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建立和完善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赔偿制度,对野生动物侵权造成的损害进行合理的赔偿和救济,不但是出于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考量,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赔偿的专门法律。在司法实践中,可以直接援引的只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文章试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郑小维  孙学财  关影 《活力》2010,(11):47-47
一、环境权与环境侵权(一)环境权的基本内涵目前.学者们对环境权的定义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吕忠梅先生认为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以及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即人们所享有的在适宜健康和舒适的环境中生存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罗晓波 《企业导报》2009,(5):151-152
行政权的膨胀造成行政侵权案件的增多,行政侵权给相对人带来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而我国至今尚未有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有违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王文明 《活力》2014,(16):34-34
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这是我国法律在最近十几年中才正式确立的司法制度。目前来看理论上具有高度成熟.但在立法变革上存在严重迟滞.由此带来司法实践诉求的不断递增与立法变革迟滞矛盾的凸显,这昭示着此项立法变革之迫切。《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为在审理民事侵权案件中正确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侵权经常会造成被害人精神利益的损害,而我国尚未全面建立犯罪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促进我国法律更全面地尊重和保障人权,本文拟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东 《企业技术开发》2010,(10):175-175
采用法律解释建立有序地损害赔偿规则以配合瑕疵的认定和救济方式,可以作为我国品质瑕疵担保责任改进方向。应当在立法中增加当买方于买卖合同成立之时,已经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标的物存有瑕疵时,卖方不负担瑕疵担保责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强化了对离婚诉讼中无过错一方人格权和身份权的保护,明确了婚姻关系中的法律责任,并且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上的空白,而对过错一方给予一定惩罚也是各国立法的通例,符合国际立法趋势。但是,要真正发挥出该制度的作用,我国立法者仍然须要在现有制度基础上进行完善,尤其是在对第三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上,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云慧 《新远见》2012,(9):74-79
惩罚性赔偿.是一种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的法律制度。近现代的社会发展中.主要存在于英美法系中.在大陆法系已消失无踪。近年来.随着大陆法系各国的法制改革.此制度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了热烈讨论。在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是一项比较新.也是一项相当不完备和极具争议的法律制度.在此,仅从《侵权责任法》角度出发,浅论此制度与《侵权责任法》的联系及在此法中的具体适用。  相似文献   

18.
高俊英 《价值工程》2012,31(11):298-299
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环境侵权越来越频繁。救济环境侵权损害的权利需要理清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我国理论界对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颇有争议,从我国关于环境侵权构成要件的立法趋势、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以及环境法的发展来看,抛弃"行为的违法性"之一构成要件是大势所趋,同时对其他要件也要予以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刘建发 《财会月刊》2007,(11):30-31
本文在肯定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法制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法制保障方面.存在的立法滞后、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和救济不到位等问题,以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工业的扩张,进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也日益严重,而环境共同侵权的危害后果最为突出。环境共同侵权存在多个责任主体,因果关系错综繁杂,对社会和他人影响重大。我国现行有关环境共同侵权责任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这对司法实践产生一定影响,可能由于法官的判断切入点不同导致处理结果有差别而导致无法及时、合理地对当事人进行救济。因此,有关环境共同侵权问题的研究对司法实践发展和我国法律的完善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