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刘晓文 《开放潮》2006,(9):60-61
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是指为实现跨学科交叉、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设置的课程。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就在于满足不同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实现跨学科交叉、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各校对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的选修做了一些规定,如我校规定:学生至少要选修全校性公共选修课10学分,其中:工科类学生至少需选修人文社科、文化艺术类课程4学分,经济管理类课程3学分;文科、经济管理类学生至少需选修理工类课程4学分,人文社科、文化艺术类课程3学分(人文社科类专业改选经济管理类课程)。公共选修课通常由学校教务处整合全校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向全校学生开放,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选修课管理规定进行选修。尽管各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公选课流程;但新升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还未完全实现教育理想中应发挥的作用,在其选课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共文化选修课是整个大学阶段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好公共文化选修课,对于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并为学生提供日后胜任工作的人文知识基础和后续学习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  相似文献   

3.
要高度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科学文化基础薄弱、综合艺术实践不足等现实问题。必须加强人文精神教育,通过开设社科人文类课程,增加综合艺术教育,丰富写生等实践性教学,开辟第二课堂等途径,改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公共选修课作为工科类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组织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工科类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教学质量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并结合工科类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文章对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设计模式进行分析,为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的改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我国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都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是以课程选修制为前提和基础的,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管理模式.而任意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则是学分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意选修课是指为强化素质教育,扩大知识面,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一般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经济管理类、工程信息类、艺体类、生物与医学类.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任意选修课的建设和管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任意选修课开设的实际情况,对任意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英 《魅力中国》2011,(3):16-16,18
公共选修课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教育部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针对目前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现况,文章将公共选修课开设过程中的问题集中作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今后的建设与管理提出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共选修课是当代高校实施学分制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公共选修课程设置、课程定位、学生选修满意度、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探讨,从当今大学生的需求角度了解大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认知和期望,并由此对高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蒋南忆 《理论观察》2013,(3):133-134
公共选修课作为高等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等继续教育中学历教育公共选修课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公共选修课建设的策略与措施,并进行了课程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9.
公共选修课教学:一个大学教师的困惑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下的课程设置以选修制为核心,保证选修课的数量与质量是学分制实施的精髓.目前公共选修课普遍存在着学校不重视、学生漫不经心等问题.学校必须高度重视选修课的开设,教师必须广泛收集教学资料、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样选择教学方式,同时加强课堂考查和成绩考核,才能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姬霞 《新西部(上)》2014,(12):139-139
高职院校要针对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以知识性、人文性、审美性为主要内容和特点的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黄小露 《魅力中国》2010,(11):206-207
一、让中学生走进时尚瑜伽 (一)体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艺术课程提出:高中艺术课程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课程。它特别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它坚持综合化的课程方向,注重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和其他科目的相互融会与贯通,特别强调课程中的综合不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的初械叠加,  相似文献   

12.
贺志敏 《魅力中国》2014,(1):304-304
一、课程纲要〈br〉 课程名称:《滚滚黄河水,悠悠中原情--综合活动类校本课程设计方案》〈br〉 课程设计:郑州外国语学校教师贺志敏〈br〉 教学材料:自编〈br〉 适用年级:高一、二年级〈br〉 课程类型:综合实践类选修课〈br〉 总课时:6个课时〈br〉 课程简介: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的中心,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而多样的文化资源,如:古都文化类、戏曲文化类、武术文化类等。这些都是优质而又宝贵的校本课程资源,本课程依托历史学科,以及中原地区丰富的历史资源,开发了《中原文化》这门校本课程。通过引领学生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合作探讨等综合实践活动,陶冶学生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丰富社会经历、积累社会经验;增进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崇高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学科间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时代对研究生导师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研究生导师跨学科的综合素质不仅是推动学科渗透促进学科交叉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跨学科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在培养研究生导师的跨学科综合素质方面尚存在跨学科发展的观念薄弱、跨学科的组织结构不够合理、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不够活跃、跨学科的招生制度不够完善和跨学科的教师进修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要采取更新跨学科的发展观念、优化跨学科的组织结构、加强跨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改革跨学科的招生制度和健全跨学科的教师进修制度等方面的措施来不断地完善、提高研究生导师跨学科的综合素质,促进导师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舞蹈从上世纪80年代逐步传入高校的一项深受学生喜爱,融体育与艺术集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具有推广性的体育课程。1988年,教育部将体育舞蹈列为大学生艺术素养类的选修课目,列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和限选课目,各高校陆续开设了体育舞蹈选修课,推动了体育舞蹈在高校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公共选修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其授课对象与专业课有较大区别,公共选修课教师应从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着手,不断改善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人文性,意义在于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并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结构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应关注人文素质的提升,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健康的人格,实现高职艺术教育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7.
科学构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突出文理交叉,渗透"人文性"这一本质要求,强调人文素质培养,注重人文精神积淀,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致力塑造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高层次文化品位,建立以综合应用素质为核心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中应充分体现思想性、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开放性、师范性等现代人才素质的基本特征,要紧紧围绕培养"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的现代师资人才这一目标进行,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8.
高职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就应注重知识性、人文性;要有一定的课时保证.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重视能力培养,并注意开设形式多样的选修课,建立以人为本的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从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加入科技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迫切需要大批了解国外先进科技、通晓国际贸易规则,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高素质英语人才。高校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以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快课程体系改革,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促进相关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适应力和竞争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相似文献   

20.
吕际云 《魅力中国》2009,(29):58-59
人文素养的培育对高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培育要依靠养成教育,加强环境建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出发,增强学生对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也要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人文课程的文化传递功能,创新教育方法,完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