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当今社会文化竞争越来越明显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迫在眉睫,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影响力的任务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尤为重要。而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则为当代大学生提出文化自信的方向。文章分析了"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研究了造成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原因,从三个角度提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四个自信"的提出,文化自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化自信事关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中国革命文化的认可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当代大学生处于更开放、更多元的信息社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和社会宣传报道等影响。认为高等教育是建立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并提出高等院校要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改革、教学案例遴选和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同时要保证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开展文化自信教育,让青年学生在中外文化的比较中建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时期媒体宣传途径的多元化,我国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的相辅相成关系,并分析了目前建构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具体途径,希望通过多渠道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构建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郑文芳 《中国报业》2023,(8):152-153
当下,新媒体对大学生思维、生活与交往方式均产生极大影响。对抵御多元文化冲击、推动社会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应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培养,从制度、网络建设、媒介素养培养等层面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应当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文化自信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4,(10):253-254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民族的自觉,首先体现为文化自觉;一个民族的自信,最终显示为文化自信。但是,目前艺术类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文化自觉不足。培育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可以说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在培育过程中,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但是,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努力做下去,不久的将来,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家将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提升文化自信对未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行业特色型高校多为理工科学校且学科高度集中,受办学理念等方面影响,理工科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行业特色型高校应通过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利用地缘文化优势及打造网络平台高地等方面,使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接地气、成体系、出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绍仙 《新晋商》2020,(4):0168-0169
在窝尼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中,桂山街道通过支持引导窝尼人开展传统节庆活动、积极举办各类文艺比赛、收集整理窝尼山歌小 调、民俗传统等多举措,帮助窝尼人树立民族自信,传承和保护濒危的窝尼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上面提出的重要指示。1938年,毛泽东首先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以及实际建设情况相结合,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科学真理,具有绝对发展科学思想。然而近代以来,中国遭受许多磨难,文化自信力逐渐缺失。如何处理好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间的联系成为社会学家与当代中国关注的热点。就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的关联、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对以文化自信为前提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条件之一,缺乏文化自信不仅会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破坏马克思主义同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同时也会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和进程。文章指出,增强文化自信,从文化角度去分析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困境,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理论的核心.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可以深刻把握我国国情、理性思考民族命运、主动担当时代重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明确"四个自信"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及影响因素,积极探索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邢台日报文化版近年来的一些做法为例,研究地市级党报在增强受众文化自信方面的作为。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可以唤醒文化自信;通过解读文化精品,能够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融媒传播,深化文化自信。只要找对表达方式,地市党媒文化版就能够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12.
杨爱美 《中国商论》2018,(35):187-188
语言学习脱离不了文化的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商务人才的必备能力。作为培养我国职业人才持续周期长、覆盖面广的高职学校,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然而,现实中却常常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隔膜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文化失语比较等现象。对此,本文从高职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着手,分析了高职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进而提出在高职跨文化交际培养中增强文化自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小茵 《商》2014,(52):382-382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面临着逐渐被淡忘及片面推崇西方文化、大众文化的困境,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因此,必须正确看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坚持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理论耦合性和实践契合性。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需要培育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增强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性认知,创新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国家提出建设"文化自信"以来,各行各业各地区围绕自身优势和特色,全面建设区域文化自信。文章从旅游规划开发视角切入,以旅游规划开发中的地域文化符号应用和符号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指出当前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建设过程中对于地域文化的深挖、重现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对旅游规划中文化符号体系与文化自信建构的途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燕 《中国市场》2023,(28):113-116
课程思政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模式。文章基于“文化自信”视角,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教育课堂和实践,促进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建筑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强调与阐述,为优化中国文化的旅游表达、推进中国旅游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新方向。《中国旅游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旅游文化。文章通过分析旅游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初步探讨了《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师生。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自信的重要主体之一。其理论自觉自信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基本表征。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自信极其重要、意义巨大。为此,应实施行之有效的理论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强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其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是新时期的中国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以文化自信的视域为基础,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相关问题,对新时期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以及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探索出了新的途径,旨在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纵深发展和树立文化自信的意识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国家高等教育目标毋庸置疑应与国家的发展政策与方向保持一致。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理念以来,中国各大高校在育人方面便不断探索文化自信培养的路径与方法。众所周知,日本自古以来在文学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深受中国影响,因此在日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可挖掘的思政元素。为了提高日语学习者的中国文化自信,主要从中国对日本影响和丰富中国元素入手研究日语教学过程中对日语学习者中国文化自信的培养,进而培养出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思想的优秀外语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