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婷婷 《魅力中国》2010,(22):176-176
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理论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而德性论的公民观作为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述主要集中于《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一方面从最优政体的意义上规定公民的德性;另一方面从政治生活的意义上规定公民的德性。前者是公民德性论的公民观,后者是公民德性的具体规定,它们共同形成了其德性论的公民观。他在城邦公民的德性与非公民的德性之间划清界限,在一览无遗地将柏拉图的烙印暴露出来的同时,又为其对城邦公民的判断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竭长光 《理论观察》2006,1(5):28-29
在对德性与幸福的关系的认识上,亚里士多德与儒家各有不同特点,也有惊人的一致之处。深入挖掘二者的异同,对于丰富德性、幸福理论,诊治“现代人的因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幸福一直是各国哲学家关注的重要哲学问题。在对幸福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亚里士多德把善、普遍的行为法则、具体的德性等与人的幸福联系起来探讨,形成了他的幸福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最高的善,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人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他提出人的"幸福"存在于践行德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道德生活中有一个“知行不一”的难题。亚里士多德不同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承认该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发生,并认为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道德意志的强弱以及是否具有实践判断力等因素对“知行不一”问题有着重要影响。这些思想对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应从单纯的道德认知教育向道德认知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研究、道德意志的培养以及实践判断力的锻炼等方面侧重。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道德生活中有一个“知行不一”的难题.亚里士多德不同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承认该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发生,并认为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道德意志的强弱以及是否具有实践判断力等因素对“知行不一”问题有着重要影响.这些思想对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应从单纯的道德认知教育向道德认知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研究、道德意志的培养以及实践判断力的锻炼等方面侧重.  相似文献   

6.
国家理论自古希腊城邦学说伊始,有众多的学者进行阐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进行了制度设计,提出正义的城邦学说。维系理想国的四条规定是:良好的国家教育、良好的规范制度、完备的德性、哲学王成为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理想国的基础上提出可实现的理想国家学说,即:中庸管理国家的方式,由中间阶层来处理国家问题,这样可以调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才能构建一个可实现的理想国。  相似文献   

7.
孔子在国外     
高原 《走向世界》2011,(10):22-23
孔子思想在西方流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孔子学说来到西方后,孔子成了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的思想“巨人’,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西方人推出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  相似文献   

8.
《开放导报》2005,(4):i0031-i0032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理念论、至善与幸福思想、知识就是美德和灵魂的组成说等不同伦理思想,体现了不怕牺牲一切坚持真理的精神,在西方伦理学思想史上,留下了人们永远赞叹的佳话。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洞察力,勇于探索和敢于冲破传统的思想与品德,伦理学思想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思想财富,他们的伦理思想在古希腊及整个西方伦理思想发展史上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立者,他把人类知识和活动三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实践主要指追求伦理德性和政治公正的行为。马克思的实践是亚里士多德的劳动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又与科学理论具有统一性,这是对亚里士多德传统的一次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0.
薛雅帅  范亚文 《魅力中国》2010,(29):264-264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善,其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进行梳理,以期对人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首先开创了德性主义的人性理论模式,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这对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研究苏格拉底的思想观点,即便对当今社会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自然法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指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萌发于古希腊哲学,其中智者学派将"自然"和"法"区分开来,认为"自然"是明智的,永恒的,而法则是专断的,仅出于权宜之计。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相似文献   

13.
刘晓 《魅力中国》2014,(21):231-231
柏拉图这位西方的“孔子”,对西方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哲学理论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理念论是其全部思想体系的核心。文章通过阐述柏拉图其人、理念论的提出、理念论的内容、如何认识理念论以及对理念论的反思,最后对柏拉图的理念论做了简要评价,探讨了其对以后哲学发展起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彦  钟华 《魅力中国》2014,(15):254-254
柏拉图认为“善”是真正快乐之源,“善”高于实在存在的东西,宇宙问各种事物和人类按既定的秩序运行时,就实现了“善”。而人通过求知来向“善”,智慧是“善”的最为重要组成部分。柏拉图关于“善”的观点,影响了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众多哲学家,后世关于“善”内涵的阐发,可以说与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张辉 《西部大开发》2010,(5):151-152
责任限额问题是贯穿华沙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简单回顾国际航空旅客运输责任限额历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关于责任限额存废之争的两种基本学说——“取消论”和“保留论”,并对每种学说的代表性观点加以阐述和分析。笔者认为,保留责任限额并对其加以改造是目前比较稳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郑维君 《魅力中国》2009,(4):125-125
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理念论是其全部思想体系的核心,而“形而上学”则是西方传统哲学主体“哲学”的基本精神,本身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有很大的联系一以下简要阐述柏拉图理念论的提出、内容与西方形而上学精神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与分析了作为彤而上学伦理学的柏拉图理念论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戎俊 《理论观察》2014,(5):40-41
麦金太尔开启了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之路,他主张回归亚里士多德的德性理论,由此出发而形成了他的内容深刻的德性观。麦金太尔德性观主要包含了"实践"、"个人生活整体性"、"传统"三方面思想,他倡导通过实践追求内在的利益,实现生活的完整性,过上"善"的生活。这一理论对于大学生的德育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义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基本行为准则,它是人类弥久常新的文化精神现象,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至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全那,近代的霍布斯、洛克、休谟,再到当代的罗尔斯、诺其克,其思想理论对正义都有所探询,但直到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那里才赋予正义全新的生命.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之所以与以往的正义思想不同,主要体现在其正义思想的基础及其内涵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了不同品质的分类,但并未明确与道德发展的阶段联系起来。而道德教育的德性伦理路径需要一个相应的个体德性发展的理论。通过对亚里士多德道德人格分类的发展性解读,有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理论,来帮助基于德性伦理的道德教育与道德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柏林 《发展》2014,(7):103-105
本文通过管窥柏拉图的《申辩篇》,从苏格拉底的言辞与其实际表现相脱节、为人处事的态度和立场、哲学的思想内容及其实质三个方面,论证了苏格拉底实际上是个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