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昱文 《消费导刊》2012,(1):61-61,64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贸易国,却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长期缺乏话语权。本文通过对铁矿石定价谈判过程中的博弈分析,剖析了我国缺乏价格谈判议价能力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我国铁矿石贸易谈判过程中话语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清江 《中国市场》2010,(36):44-46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却屡战屡败。本文通过比较铁矿石价格与石油价格的定价机制以及对两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了铁矿石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金融属性,并就此给出了提高我国应对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铁矿石价格剧烈波动,对国内钢铁行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2003年加入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以来,我国作为最大的进口国却长期存在着"大市场悖论"。一方面,对铁矿石的进口规模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在铁矿石定价问题上正不断丧失话语权。这种困境既与铁矿石国际市场的垄断有关,也与国内产业环境和谈判的"系统失灵"有关。本文针对此种情况提出了短期和长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参与铁矿石国际定价过程中处处陷入被动.大多数人在分析其原因时都指出了中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存在的问题,但缺乏理论上的说明,必须进一步探究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联盟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铁矿石消费和进口第一大国,却享受不到最大需求国应有的待遇,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连年败北,铁矿石价格不断攀升,对国内铁矿石市场、钢铁及下游产业造成直接冲击,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铁矿石议价能力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6.
论国际铁矿石定价模式及我国的谈判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我国作为世界铁矿石第一大进口国,近年来在国际铁矿石定价谈判上的表现却屡屡差强人意.目前,在国际铁矿石谈判日益成为国人关注焦点的背景下,本文拟对国际铁矿石贸易定价模式的特点进行梳理并据此提出增强我国定价谈判地位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杰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74-75
2010年铁矿石谈判季度定价的实行将对价格博弈模式产生影响。对其研究利于中国的合理应对以实现定价"中国模式",提升谈判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国铁矿石谈判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钢铁工业作为宏观经济的风向标,却一直饱尝昂贵的进口铁矿石价格之苦。作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却未能在历年的铁矿石谈判中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本文就铁矿石谈判中的困境,试图解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球铁矿石的最大进口国,中国在铁矿石定价问题上连续多年痛失话语权,令国内钢铁业损失惨重。过去6年中,中国因进口铁矿石价格太高,损失高达7000亿元。随着铁矿石定价长协机制的终结、季度定价的兴起以及更为灵活的短期定价的试行,全球三大矿商所期待的指数定价机制将开始实行。中国如何应对新的定价机制,并从新的机制中重拾失去多年的定价权,将深深影响我国整个钢铁工业的发展,甚至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铁矿石价格指数和期货的推出,我国对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控制力影响不断提高。本文从规则控制度、贸易控制度、信息控制度、风险控制度和市场控制度五个方面建立铁矿石国际定价权测度指标体系,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近几年对铁矿石国际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但从时间序列上来看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在五大控制度中,对我国铁矿石国际价格控制力影响最大是规则控制程度。针对我国铁矿石国际定价波动性特征及控制力影响程度单一化特点,本文从降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实行多元化进口战略、完善铁矿石期货合约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三大矿山均放弃40多年历史的长期定价机制,就铁矿石定价"长协改短约"形成统一战线.中国铁矿石进口面临一个更加艰难的境地,在铁矿石的进口定价权方面中国除了应积极在博弈中争取主动外,更应努力在博弈外建设一个权威的铁矿石期货市场,以彻底终结对我方不利的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文章主要从定价权现状出发,结合期货市场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进口铁矿石价格波动因素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10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进入尾声,中国钢铁企业再次在谈判中陷入不利地位。只有搞清铁矿石价格的变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才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通过分析影响铁矿石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可以更加直观地对铁矿石价格变动趋势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3.
国际铁矿石贸易结构和定价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继连续4年大幅度上涨之后,2007年国际铁矿石长期协议矿价格仍上涨9.5%,首先说明国际铁矿石市场供求关系仍没有明显改观,其次表明三大铁矿生产商的市场控制力大大强于钢厂。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国际铁矿石贸易结构现况的前提下,建立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模型,从经济学角度对国际铁矿石的定价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中国未来的铁矿石谈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国际铁矿石定价中缺少话语权已成为导致我国钢企效益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提高国际话语权并完善我国铁矿石定价机制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分析铁矿石合同定价机制的由来及演变历史,然后基于产融结合的视角,指出我国在铁矿石定价中无法形成产融结合,无法通过金融资本来支撑我国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是造成我国铁矿石定价机制存在缺陷的重要因素。最后从产融结合的角度提出解决我国铁矿石定价机制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0年4月初,必和必拓与亚洲(除我国以外)铁矿石客户达成一致,将4月至6月当季价格较上年同期上调99.7%.同时,国际三大矿山已就改变铁矿石传统的年度定价机制形成了统一战线,铁矿石市场正在脱离年度基准定价体系,发生结构性的转变.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约占全球海运铁矿石的七成以上,作为国际铁矿石市场上最大的买家,却只能被动接受国际矿业巨头的垄断定价.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作为钢铁原料的铁矿石价格暴涨,而中国作为国际铁矿石市场的最大购买方却无定价主动权。通过对国际铁矿石生产贸易模式、市场结构和特殊定价机制的分析,利用卡特尔定价模型,对其原因作了合理的经济学解释,三家寡头供应商结成了价格卡特尔,需方存在利益冲突以及铁矿石的刚性需求,并运用现实数据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就中国钢铁企业如何实现铁矿石价格平稳提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钢铁业内部整合、控制铁矿石现货的进口、提升国内供给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中钢协提出了铁矿石价格谈判的"中国模式",但却在2010年的谈判中,被三大矿山逼迫,"中国模式"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通过对比分析对国际铁矿石供需方力量,建立经济模型研究了现行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由此提出构建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国模式"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铁矿石作为钢铁行业的大宗基础原材料,其价格走势对钢铁行业的生产成本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铁矿石第一大进口国,但中国这个最大买家却对铁矿石的定价基本没有发言权。近年来,国际铁矿石价格的轮番上涨使我国钢铁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行业整体性亏损的困境;同时,也使得铁矿石国际定价权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拥有巨大需求量但却没有掌握国际市场竞争的定价权,这一现象不仅威胁到了我国钢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中日争夺铁矿石定价主导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2月22日,日本最大的钢铁制造公司与世界最大的铁矿石企业--巴西淡水河谷矿业公司就今年的铁矿石涨幅达成一致,全球铁矿石价格将在去年18.6%的涨幅基础上,再次猛涨71.5%,创下铁矿石年度涨幅的历史记录。这次谈判确定的价格将从今年的4月1日开始实施,并将持续到明年的4月1日。按照传统,亚洲地区铁矿石进口主  相似文献   

20.
国际铁矿石贸易垄断价格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但是, 2006年以前,在国际铁矿石贸易谈判中却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总是被迫接受铁矿石价格的不断上涨。2007年度铁矿石谈判中国获取了首发定价权,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在历经了连续4年大幅度上涨之后,在当前国产矿现货价格低于巴西矿的市场背景下,长期协议矿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