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问题的核心是石油问题。谁抓住了石油问题,谁就抓住了能源问题的“龙头”。石油战略是国家战略。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其高度取决于制定战略的科学态度。因此,中国石油新确定的资源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是我国能源安全乃至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能源问题的核心是石油问题。谁抓住了石油问题,谁就抓住了能源问题的“龙头”。石油战略是国家战略。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其高度取决于制定战略的科学态度。因此,中国石油新确定的资源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是我国能源安全乃至  相似文献   

3.
石油环境:瓶颈与风险同在所谓“能源问题”,确切地说就是石油问题。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石油置于能源战略的核心位置。所谓石油安全就是保障数量和价格上能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的石油供应。所谓石油不安全主要体现在石油供应暂时突然中断或短缺、价格暴涨对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4.
“三大责任”开启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战略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是重要能源,直接影响着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和政治安全.为此,国家不仅将石油安全供给作为国策,而且不断进行能源战略的调整,而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也应该积极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所谓“能源问题”.确切地说就是石油问题。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石油置于能源战略的核心位置。所谓石油安全就是保障数量和价格上能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的石油供应。所谓石油不安全主要体现在石油供应暂时突然中断或短缺、价格暴涨对一个国家经济的损害,其损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油价波动的幅度以及应变能力。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石油供需缺口日益增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石油供应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尤其是石油进口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及问题。因此,认真解决好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试论石油安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油安全的实质是稳定的供应、合理的价格。同时还有使用的安全——符合环保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石油安全的国际因素包括:美国对世界石油市场、资源和技术的控制;资源国和消费国之间的矛盾;消费国之间对石油资源的争夺:主要产油国政局的动荡;输油管线、油轮等能源设施面临恐怖袭击的威胁,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关注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当前,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很突出,而中国的石油问题解决得好,无疑是对世界的贡献。因此,建议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一是加强国际能源安全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构筑石油安全战略,“走出去”、“请进来”,与相关国家共筑安全大厦;二是厉行节约,降低能耗,从三个方面加快建立节约型的石油消费模式和经济结构;三是发展替代能源,尤其是加快天然气的发展;四是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包括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企业石油储备、石油资源的战略储备,并保留一定的剩余石油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石油是重要能源,直接影响着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和政治安全。为此,国家不仅将石油安全供给作为国策,而且不断进行能源战略的调整,而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也应该积极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也不断加大。石油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能源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界定石油安全的内涵,分析我国而临的石油安全形势和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在借鉴国外石油安全战略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提出了构想。其措施主要包括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进行资源替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市场体系和发展石油期货市场等。  相似文献   

9.
关于能源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能源的主要矛盾是石油的供不应求。因此,有必要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工业,发挥我国煤炭资源的优势,研究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生产醇类燃料等能源优化和替代措施,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还应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确保石油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本国的石油供给安全,石油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既是石油生产大国,又是石油消费大国。国内经济连  相似文献   

11.
石油是一国发展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同时又要重要的战略商品和化工原料。如何确保本国所需石油的最佳供应,成为关系到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石油安全是事关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早在1997年有关领导和专家在《中国国家石油安全战略》中就提出了我国石油安全战略总的方针,并由此开始了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我国石油供需形势的分析和对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建议方面。但是这些成果大都局限于对发达国家在石油安全方面已经取得经验的借鉴,而在如何建立立足于我国国情的石油安全战略体系、石油安全评价量化模型以及石油安全预警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亟待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能源外交战略与中俄油气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俄罗斯作为唯一油气净出口的世界性大国,不断推进能源外交战略;中国作为与之比邻而居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却正在实施石油供应安全的国际化战略。然而。目前理论上显示的中俄能源合作的广阔前景,面对的却是双方能源贸易量微不足道的现实。对于中国石油安全来说,如何应对俄罗斯能源外交战略及其影响,实现中俄油气领域大规模合作,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以石油取代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变革反映出石油能源的强大生命力和对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性。海湾战争后,海湾石油供求各方的关系有了新的调整,但仍潜伏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从长远的能源战略考虑,解决石油问题的基本对策是调整能源结构。美国、日本、西欧主要国家和原苏联以及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战略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5.
"尤科斯事件"与中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产业是俄罗斯的主要财政支柱和实现经济复兴的“发动机”,私营公司对俄罗斯能源行业的控制、垄断或者出售,将对俄罗斯的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构成重要的挑战。“尤科斯事件”体现了普京对俄罗斯“石油大棋局”的深刻战略考虑,这种考虑将对俄罗斯能源产业发展、能源外交以及中俄能源合作产生重要影响。加强对油气战略资源的国家控制将成为未来俄发展能源产业和开展对外能源合作的重要原则,具体包括:(1)避免私营公司过度扩张、尾大不掉;(2)决不允许外资在俄能源领域占主导地位;(5)尽管俄要增加石油出口量,但最终决定权要掌握在国家而非私营公司手里。(4)油气管线的控制权要控制在国家手中。在这种大背景下,俄罗斯对外能源合作的游戏规则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中国宜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对俄能源合作放在两国能源战略的大棋局中加以衡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安全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无疑也应把石油的可持续发展置于其关键位置,并为其提供现代石油市场机制的体制保证。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根源是国内日益尖锐的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受到国际石油价格的冲击。应对石油安全挑战是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中国应实施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加强国际石油领域的合作,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保证中国石油安全,而且还必须建立现代石油市场机制,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17.
国家能源安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能源产业安全,而微观基础战略的选择对能源产业安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从微观传导机制理论和能源产业安全的角度出发,利用神经网络(BPNN)模拟能源企业的战略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并以30个国家能源产业的421家企业为例进行计算,揭示了能源企业现今较多采用的成长型战略和价值型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实施重点及对能源产业安全的显著不同影响,证实了价值型战略对能源企业和国家的能源产业安全是有利的,从定量的角度为能源企业制定适于长期发展的,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的企业经营战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美国与中国作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石油消费大国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其国际石油战略、企业跨国经营及其互动关系,不仅越来越引起对方的密切关注和担忧,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准确认识中美双方国际石油互动特征和石油安全观念差异。妥善处理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双边关系,有助于中国采取积极、务实的石油安全战略,进一步稳固国家经济安全的能源基础。  相似文献   

19.
石油行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安全的能源产业,也是涉及工业、农业、军事、民用等各个领域的基础产业。石油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条件苛刻,属于高风险行业,因此,安全生产在油气田企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对影响石油企业生产工艺和安全的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思考应从战略安全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其中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就是石油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