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客观存在,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同时也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过渡的必然现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收入差距产生的特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2.
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收入差距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本文在和谐社会视阈下关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通过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前后都存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调节整体上是一种"逆调节";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才真正开始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从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出发、政府主导、不断创新调节手段是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4.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决定因素,收入差距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和社会阶层划分的重要指标。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在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本文具体描述了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状况,并分析了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选取麦氏指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对整体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金融发展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但我国整体金融发展并未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相反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自我加强的“惯性”,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它均不是金融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政府转移性支付理论上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但是实践效果上却扩大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现实中的政府转移性支付在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失灵,主要源于其规模不适度、城乡不均衡、区域不合理和环节不合适。要缩小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必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粮食风险基金政策和农业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7.
唐晓彬 《全国商情》2007,(3):110-111
新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时间序列自回归分析方法对新疆城乡居民收入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新疆农村居民收入始终小于城镇居民的收入,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有逐年增大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最后笔者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与政府制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治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9.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决定因素,收入差距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和社会阶层划分的重要指标。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在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本文具体描述了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状况,并分析了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转移性收入视角出发,就政府转移支付对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政府转移支付非但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反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因此,应该对现有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和城乡二元的收入再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加大对农村及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真正发挥转移支付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食品安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构建了食品安全满意度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生产加工”、“有害物质”、“安全监管”、“产品认证”、“食品质量”5个公共因子,实证分析发现,重庆市城镇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仅为46.44,最后提出了提供食品安全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居民对政府权力软制度约束,政府及其所有的国有垄断企业通过行政强制和垄断力量维持其高收入、低效率生存,产品供给成本高。产品供给效率低下、居民收入比例过低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制约了居民消费持续增长。要实现居民消费水平持续增长,必须实现政府治理和市场体制的深刻转型。  相似文献   

13.
台湾对内地居民的旅游吸引力之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地吸引力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促使其付诸现实空间运动的最重要因子。2005年,随着国务院宣布开放内地居民赴台旅游,其相关事宜便引起了两岸业界、民众的极大关注。运用理论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台湾的旅游资源拉力和台湾影响内地居民旅游感知的因素,并通过市场调研,总结了内地居民对台湾的旅游感知度和旅游需求,从而展望了台湾对内地居民的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分析如何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结论表明: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影响;工资性收入虽然对农民消费需求的弹性不是很大,但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快,对农民收入贡献较为突出;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虽然占农民纯收入比重不高,但对农民消费影响显著。从不同收入来源角度分析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对促进农民消费有现实意义,也更能就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收入分配体制在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锅钣”、“平均主义”传统分配格局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何完善政府对个人收入分配调节、特别是加强政府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调控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本文对此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扩大内需的我国居民消费信贷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信贷是新形势下刺激消费的一个重要举措,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借款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导致我国的消费信贷推而不广。为提升我国消费信贷水平,扩大内需,银行应通过事前防范将消费者与银行之间的一次性博弈变为重复性博弈,通过事后补救加强对借款人的监督与对其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要完善法律法规,构建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重建个人信用体系,最终求得银行与消费者之间博弈的“帕累托最优”解。  相似文献   

18.
影响城镇居民环境意识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和环境污染对城乡居民环境知识和环境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虽然比较平均数的分析表明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受访者的环境知识得分较高,但在加入教育程度之后的多元回归中,城镇化对于环境知识的影响消失,教育成为影响环境知识的最主要因素.多元回归分析还表明,环境的恶化和环境知识的提高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的环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暂住人口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逐步取消城乡人口流动限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允许公民以合法身份在非户口所在地长期居住,并取消户口按照商品粮为标准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二元结构”,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寄住户口为基础的登记制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本提出了以暂住人口管理促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的新思路,就暂住人口的概念及暂住人口管理立法的基本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保障、维护暂住人口合法权益的新思维,为制定暂住人口管理法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谈农村居民的国债购买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凭证式国债以其手续简便、安全性高、收益稳定、变现灵活等特点,备受投资者青睐。但是近年来,国债发行对象大多局限于城市居民,县以下城镇和农村居民购买国债难问题比较突出,这与日益繁荣的农村经济及农村居民强烈的投资愿望极不相符。应在分析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