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粮集团总裁宁高宁先生曾经在<为什么>一书中讲过一个颇有韵味的故事:"香港中环最近有座很大方的楼落成,叫长江中心,楼上有个人叫李嘉诚,是长江的主席;楼下有个人,叫李未诚,是卖报的.  相似文献   

2.
1957年,李嘉诚将经营的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很需要得到更多客户青睐。正在这时,有一位欧洲的批发商来到他们公司,看了他们生产的塑胶花以后很感兴趣,表示愿意大量订购,要李嘉诚在一天内拿出三种样品供他挑选。李嘉诚答应了,送走客人后立即组织生产。工厂里有些人见时间很紧纷纷来找李嘉诚,请他去求客商宽容几天。李嘉诚不同意。他说“我们已经答应了人家,怎么能言而无信呢?”  相似文献   

3.
李嘉诚发迹于生产塑胶花的长江工业总公司,而后转向房地产等产业,终成华人首富。在塑胶花已经日落西山之时,李嘉诚仍在寸土如金的长江大厦保留了一个小小的车间生产塑胶花,而且生产者都是些老人,效率甚为低下。此事令许多人感到疑惑不解,有一天李嘉诚对此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4.
李嘉诚家族     
《潮商》2013,(4)
在2013年福布斯华人富豪榜的统计中,李嘉诚的总资产值达310亿美元,蝉联了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港灯、长江基建、长江生命科技、Tom.com及电讯盈科。其中,长江实业(不包括电讯盈科)的业务遍布54个国家及地区,是该集团的旗舰,其核心业务包括电讯、酒店、物业发展、零售及制造、港口及相关服务、能源及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5.
嘉诚审帐     
1950年,李嘉诚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香港筲箕湾创办了长江塑胶厂。1957年,李嘉诚抢先研制投产了塑胶花。  相似文献   

6.
两年以前在纽约和来访的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聊,他讲到了长江注重的不是教学生如何赚钱,而是如何贡献社会。这主要是很多学员(特别是那些暴发户般在EMBA和所谓CEO班的)一生的目的就是赚钱,然后是赚更多的钱,传给子孙后代,而要改变这些人根深蒂固的想法谈何容易。这样的话,李嘉诚上周在长江十周年的讲话是有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7.
据我观察,一个人能不能做起来、能不能成功,其实最重要的是钱以外的能力.靠钱的能力,做所有的事情都相对简单.但是,有两个特例我们无法解释,一个是李嘉诚先生的创业,那时候,比他有钱的人很多,为什么这些人现在见到李嘉诚要抬起头看他?因为李嘉诚成为首富了.  相似文献   

8.
CEO追踪     
《山东企业管理》2010,(7):20-20
李嘉诚巨资收购英国电网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香港电灯以及李嘉诚基金合组的“家族财团”,成功击退阿布扎比主权基金财团,以91亿美元收购法国电力公司(EDF)旗下三个英国电网业务。李嘉诚因此将成为英国基础设施资产的最大所有人之一,控制着英国约四分之一电力分销市场,约10%天然气供应市场及不到5%的供水市场。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2007,(1)
李嘉诚简介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1940年到香港。一开始,李嘉诚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不到20岁,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两年后,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长江塑胶厂”。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4年,“长江”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李嘉诚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05,(9):24-25
李嘉诚简历: 1982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两年后,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当“长江实业”于1972年上市时,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4年,“长江”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李嘉诚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业,于1994年除税后盈利达28亿美元。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3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去香港,和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一起吃饭,感触颇多。 李先生是华人世界的财富状元.也是我的偶像。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人会怎么样?一般重量级人物都会等大家到齐,坐好,然后才会现身,讲那么几句话。如果要吃饭,他一定坐在主桌。  相似文献   

12.
邓元鋆 《英才》2010,(8):120-121
李嘉诚是我非常尊敬的企业家之一。他是一个香港人,他的奋斗、成功历程部是在香港完成的,他对香港经济有巨大的影响力。虽然我跟李嘉诚没有过直接的交流,但作为同样在香港出生的中国人,我深深受到他的经营管理理念、为人处事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的人都在研究李嘉诚。连李嘉诚自己都说,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书都在写他,这么多人都在议论他。有人说,李嘉诚跟我们凡人之间的距离太远了。李嘉诚的个人财富,大约是普通人的一百万倍,  相似文献   

14.
个人成长篇     
《中外管理》2014,(8):132-133
冯仑:李嘉诚如何请人吃饭 一般伟大的人物都会等大家到来坐好后,才会缓缓过来,然后讲几句话。如果要吃饭,他一定坐在主桌,有个名签,饭还没有吃完,应该就走了。如果李嘉诚是这样,我们也不会怪他,因为他是伟大的人。  相似文献   

15.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用省吃俭用积累下来的7000美元,开始了创业的长跑,在香港筲箕湾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从事不起眼的塑料花生意。  相似文献   

16.
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只有5%的人知道是赶快做,这就是机会,做早就是先机,不管是什么行业,当有50%的人知道时,你做个消费者就行啦,当超过50%时,你看都不用看——李嘉诚50多年商场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7.
韦兰 《质量春秋》2006,(11):35-36
在李嘉诚新组建的高层领导班子里,既有具有杰出金融头脑和非凡分析本领的财务专家,也有经营房地产的“老手”,既有生机勃勃、年轻有为的港人,也有作风严谨善于谋断的洋人。可以这么说,李嘉诚今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的集团能成为纵横东西的跨国集团,是和他回避了东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大胆起用洋人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06,(10):18-18
李嘉诚获终身成就奖香港富豪李嘉诚9月5日,在新加坡接受福布斯杂志及福布斯家族颁予“马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接受奖项后,李嘉诚表示,“对我来说,‘终身’一词给人的感觉是巨大沉重的,令人不得不反思自己走过的道路。”根据《福布斯》2006年全球富豪榜,李嘉诚以188亿美元的财产,名列全球第十位,也是两岸三地最富有的人士。被视为李嘉诚“第三个儿子”的基金会,目前已经捐出近80亿元,未来还将有巨资投入,这位75岁的华人首富表示“直到有一天,基金一定不会少于我财产的三分之一”。按照李嘉诚目前个人财富计算,基金会将增至480亿元,这将是全…  相似文献   

19.
商业视窗     
《英才》2016,(4):14-17
李嘉诚拟出售英国运营商股份北京时间3月18日凌晨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香港亿万富豪李嘉诚麾下旗舰企业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CK Hutchison Holdings)正在考虑将其所持英国移动运营商Three的少数股份出售给一家或多家外部投资者。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东方企业家》2007,(11):15-15
作为一个企业,对社会贡献最大的就是创造利润,纳税;企业亏损是要危害社会的,我的企业曾危害过社会,不能再危害,所以利润是很重要的;香港的散户并不了解SOHO中国,甚至有些人都叫不出SOHO中国的名字,管我们叫“外语中国”;我现在跟李嘉诚不同,他的财富已经累积到一个非常丰厚的地步,企业也非常平稳了,所以他有这个基础拿出大笔财膏去做慈善。但我们的企业还没达到掏出大笔资盒的地步;IBM真的不是生产专家,去除了IBM的标志丝毫不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