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十分重要。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保障的收支矛盾逐步显现,而政府是这一矛盾的最终“买单者”,由此加重了财政负担,引发了财政风险。因而应通过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加强社保资金财政管理、规范基金的投资管理等举措降低风险,进而减轻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2.
关注中国的财政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培勇 《经济》2006,(6):47-47
最近这几年,人们的经济风险意识在迅速提升。诸如金融风险、外贸风险,资源风险,环境风险等等,都是可以在各种场合经常听到的话题。但是,无论如何,在我们所讨论,所面对的所有经济风险中,财政风险都可称得上最后一道防线。换言之,在我们所讨论、所面对的所有的经济风险中,财政风险是最重要,最严峻的风险。只要财政上不发生风险,只要能守住财政风险这最后一道防线,来自其他别的方面的任何风险就不会真正酿成大的麻烦,或者即便发生了风险甚或很大的风险,也有可能最终得到控制。正因为这样,财政风险问题最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武小惠 《经济问题》2000,(11):42-45
在计划经济时期,财政只讲强制性、无偿性,因而不存在财政风险;在经济转轨时期,财政逐渐演变为公共财政,财政风险亦逐步显现,如财政“职能虚脱”风险、债务及赤字风险等,因此,只有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对策才能主动防范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4.
财政风险金融化是财政风险对金融系统产生的负外部性,表现为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化。本文基于风险传染视角,通过在四部门模型中引入政府对金融部门隐性担保和政府信誉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刻画了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化过程和作用机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财政风险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关系,随着财政风险增加,金融部门信贷供给先增后降,违约风险先降后增,存在一个拐点;机制检验表明,财政风险不仅会直接产生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也会导致企业投资水平和家庭储蓄水平的非线性变动,间接产生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从而形成财政风险的金融化。本文为厘清财政与金融的关系、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财政风险是财政支付危机的总和,是深层次的宏观经济风险。目前,随着我国许多地区财政赤字和债务包袱沉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压力,我国财政自身的安全受到了严峻挑战,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宏观经济发展与政策走势的重要因素。因此,正确认识和有效防范我国的财政风险,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家促进社会经济稳定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构建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它有直接深刻影响的就是社会保障风险。现今,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逐步迈向现代化、科学化,各种风险也变得El益加大,所以关于社会保障风险及其防范的研究就更加具有深刻久远的意义。本文就如何防范社会保障风险,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展开讨论,将对认识与了解社会保障风险,推进有关防范社会保障风险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从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成。  相似文献   

7.
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也 《当代财经》2001,(11):32-3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领域的各种公共风险最终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财政作为综合经济的反映,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财政风险越大,说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公共风险越多,国家机器正常运转遭受损害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财政风险不是财政部门本身的风险,而是政府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保证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农业、农村、农民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劳动力风险和人身疾病风险入手,论及农村社会保障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风险防范要采取政府,保险企业和农民个人一齐上,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建立一套可行的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政风险的形成因素很多,包括内部收支风险、金融环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分配体制等。防范地方财政风险必须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风险的监控,建立地方政府公债制度,规范地方政府融资,编制地方财政风险预算,提高地方政府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0.
财政风险是政府未来拥有的公共资源不足以履行其未来应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以至于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文章在进行政府双重主体假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分两种不同层次财政风险的观点,并对政府的公共主体身份所承担的财政风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财政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困难引发的财政风险是当前制约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原因之一,本文在对我国财政风险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我国财政风险存在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引发财政风险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前县乡财政风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县乡政府普遍面临着财政风险的困扰,防范化解基层财政风险是县乡政府急需解决的一个崭新而艰巨的课题。本文探讨分析了县乡财政存在风险的表现、原因,提出了防范化解的途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财政风险的巨额积累,已客观地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有的地方甚至连吃饭都不能保证。财政风险的逐渐凸现,也愈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风险经济,而财政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因此,财政风险就是经济风险。另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体系出现问题,财政也往往是最后的防线。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我国财政还存在着由经济转型时期特殊国情、财情所决定的风险程度更高的特殊风险,如庞大的政府机构和人员吃“皇粮”的“吃饭财政”风险,分税制不彻底的体制风险,连年收不抵支的赤字风险,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如何防范和化解因地方政府债务带来的财政风险。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地方财政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的双重压力下。财政超负荷运转,衍生出各种形式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因政府举借债务形成的财政还贷风险;因地方金融风险转化的财政垫付风险;因供给范围膨胀造成的财政支付风险;因历年隐性挂账衍生的财政赤字风险;因政府直接担保连累的财政抵扣风险;因财政虚列收支导致的虚假平衡风险等。  相似文献   

15.
财政风险是政府风险与经济风险的集中表现。本文通过对风险与经济风险分析 ,力图正确界定财政风险这一基本概念 ,揭示我国财政风险的特点以及财政风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杨波 《经济咨询》2004,(4):38-39
企业年金作为现代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相比起由国家强制实施并有财政支持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的运作的风险程度明显高于前者。在企业年金的管理中如何有效的规避和控制风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企业年金面临的比较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徐瑞娥 《经济纵横》2003,(11):60-63
<正> 一、财政风险的类型与特征 1.财政风险的类型。第一种观点认为,财政风险划分为两大类:内生性财政风险和外生性财政风险。外生性风险是指源于财政系统外部各种不利因素引发的风险,如经济运行因素、政治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等导致的财政资源浪费或效率下降的风险。内生性风险则是指源于财政系统内部各种不利因素引发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机制是社会机制良性运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应有之意。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危机和风险,正确认识这些危杌和风险,制定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对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财政风险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财政风险不仅体现在以往所关注的国债发行和偿还带来的风险,由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以及财政收入结构变化所引起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影响财政风险的因素,评估影响程度,可以规避风险,保障财政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地方财政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风险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存在各级财政运行之中,并引起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财政部门的高度关注。如何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是当前摆在政府和财政部门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阐述地方财政运行风险的种种特点,然后就如何防范、化解地方财政风险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