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本刊讯财政部相关负责人9月9日在解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财政补助政策时介绍,为了支持新农保制度的建立,中央和地方都将加大投入力度,对新农保既补“入口”,又补“出明”。所谓“补入口”,就是在农民参保缴费环节给予财政补助;所谓“补出口”,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财政补贴是新农保制度得以顺利推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在新农保试点推进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有财政补贴的激励效果不佳、基础养老金的收入替代率偏低、缺乏财政补贴的资金保障机制和政府补贴个人账户资金的非私人特性问题等。因此,需要完善财政补贴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养老金待遇确定机制;建立各级财政补贴资金的保障机制和明确地方财政补贴的资金产权。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推广,提升制度的内在质量、推进经办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运作、加强地方财政的预算管理,已成为制度长效可持续运行的关键.以湖北省为例,本文作者通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新农保制度在制度衔接、经办管理及地方财政补贴等方面存在问题,以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县级地方政府补贴、个人账户支付、保障水平以及基金保障增值存在潜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夯实新农保制度运行基础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财政补贴资金能否及时足额拨补到位,不仅关系到粮油购销企业贯彻执行敞开收购、顺价销售的政策和自身的经营成果,也关系到农发行收贷收息和财务状况的改善。加强财政粮油补贴资金拨付监督管理,对实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尽管财政粮油补贴资金到位、拨补总体趋势看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财政补贴拨补到位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的管理进行了探讨。一、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之一:缺乏时间概念。部分财政和粮油主管部门下拨财政补贴资金时,不按规定时间、标准及时拨补。问题之二:逐级抵扣。如个别财政用平价周转粮利息费用补贴或粮食风险基金直接抵扣企业未上交的销售平价周转粮差价款,使农发行利息补贴款和企业费用补贴款落空。问题之三:财政或粮油主管部门截留补贴资金,使实际拨  相似文献   

5.
新农保经办服务与管理能力的提高,是顺利落实新农保政策的重要保障。辽宁省建昌县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居民对新农保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满意度总体较低,通过对农村居民关于新农保经办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分析表明,基层经办服务平台建设薄弱,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农村信用联社经办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为了解决新农保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避免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议通过完善新农保服务平台建设,拓展信息系统的保障功能,加强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改进新农保末端经办服务与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完善同农村人口养老问题紧密相连。该文归纳出部分地方人户分离难以参加新农保,个人缴费标准和基础养老金设计缺乏调整机制,政府财政补贴低,补贴机制不完善,新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障的配套衔接政策缺失等问题,提出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刊1998年第11期刊登了《对山西省财政粮食补贴资金到位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一文。随后陆续有读者提出质疑,现分析如下:1、文章前后矛盾。文章说1998年1-7月份,山西省各级财政对粮食收储企业的利费补贴全部到位,而且超补900万元,总体情况是令人满意的。但进而又提出财政补贴拨补中的主要问题是:地区及县级财政拨补进度明显滞后;财政补贴资金不能及时进入粮食收储企业帐户,从而影响银行及时收息;财政补贴款在县级粮食主管部门帐户滞留时间长等等。而且还例举了到7月未,全省各级财政尚有近9000万元补贴款仍滞留在地市财政专户。如此等等,怎么能说财政补贴"到位"且令人满意呢?  相似文献   

8.
《农村工作通讯》2009,(15):19-19
一、“新农保”新在哪里? 说“新农保”是因为以前有一个“老农保”。“老农保”1986年开始探索,1991年试点推开,但由于制度设计、社会条件、配套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到1999年进行了整顿规范,“老农保”的工作基本停滞了。农民对参加“老农保”积极性也不高,因为当时筹资是“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实际上许多集体没有补助的能力,政府扶持政策又长期不到位,最后就剩下农民自己缴费给自己养老,而“新农保”新就新在政府要拿出真金白银来补贴农民养老。  相似文献   

9.
政策性生猪价格保险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补贴,从补贴视角切入分析政策性生猪价格保险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推进策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工作。鉴于此,本文从政策性生猪价格保险财政补贴面临的现实困境出发,就供需双方剖析困境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构建中央—地方财政共同分担保费机制、建立健全保费补贴弹性化机制、拓宽补贴对象等层面提出政策性生猪价格保险财政补贴制度的改进策略。同时,从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坚持试点分步实施、健全农村金融政策和建立生猪期货市场等层面建构政策性生猪价格保险财政补贴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完善粮食直补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财政粮食政策主要是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粮食直补政策是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的延伸。为了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促进农民增收,中央决定把粮食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直补资金的唯一来源是各级包干的粮食风险基金,而粮食风险基金来源渠道偏窄,地方配套资金难筹集,加上使用范围过大,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通过农户流转土地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土地流转与新农保政策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只有41.9%的农户愿意流转土地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其他农户并无此意愿。相对于中层次流转土地参保意愿,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所在区域、土地流转了解度、新农保政策了解度和满意度显著影响农户低层次流转土地参保意愿;而只有所在区域、土地流转政策了解度与满意度、新农保政策满意度对农户高层次流转土地参保意愿的影响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土地流转政策了解度和满意度是提高农户流转土地参保意愿的关键激励因素,应从农户差异、区域差异与政策协同视角,通过健全土地流转参与机制、扩大新农保筹资来源、优化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增强新农保制度弹性等措施推动土地流转与新农保政策的协同发展,提升政策合力。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成为降低欠发达地区农民养老风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然而,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新衣保养老金筹资方式单一、新农保养老保障功能有限、新农保保值增值能力不足、农民参保积极性有所回落”等诸多现实问题。为此,本文从加大新农保制度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新农保制度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新衣保制度的监管体系、提升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增加新农保基金的投入力度等五个维度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持的适度性与政策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红霞  薛兴利  李升 《农业经济问题》2012,(1):29-36,110,111
近年我国财政加大了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支持力度,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权益进一步有所保障,但数据分析表明,现行农村低保仅是低水平的保障,财政支持表现出了非适度性,需要进一步加大补助力度。本文运用恩格尔系数法对农村低保标准的适度性进行了探讨,并从农村低保合理筹资制度的建立、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财政责任分担的优化和分层次制度建设思路的确立等四方面提出了农村低保财政支持政策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各类财政政策需求顺序及影响因素,为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财政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河南省延津等5县调查问卷,运用加权统计频数累计求和和聚类分析确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政策需求优先序,运用二元Logistic选择模型分析政策影响因素。结果 (1)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政策需求依次是:农业信贷担保政策、财政专项资金政策、农业生产保险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2)达到5%显著水平的变量有,农业信贷担保政策需求分析中的程序是否方便变量,财政专项资金政策需求分析中生产经营规模、是否主要从事加工或者收储业、近3年来是否享受过该项政策、对该项政策的满意程度4个变量,农业生产保险政策需求分析中是否主要从事畜牧业、是否主要从事加工或者收储业(负向影响)2个变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需求分析中是否主要从事粮食种植业、政策知晓程度、对该项政策的满意程度3个变量。结论 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政策、财政专项资金政策、农业政策性生产保险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政策设计,因地因业因人制宜打好政策组合拳,提升财政资金整体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刘梦琴  傅晨  曾亿武 《南方农村》2013,(10):50-53,68
本文研究珠江三角洲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探索路径,指出目前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深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珠江三角洲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探索形成了建立全市统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保”转“城保”和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三种路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度“碎片化”依然存在,城乡养老保障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集体福利倾向严重。珠江三角洲继续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应加大制度整合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防止和克服农村居民参保的集体福利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6.
Drawing on firsthand observations, Party and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survey data,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auses and processes of the land for welfare policy in 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nd for welfare program cannot be understood in isolation from the profound urban–rural gap in the land property rights regime and social welfare provision in China. The dual land tenure system allows local officials to generate revenue by expropriating rural land, which, to rural households, functions as a social insurance as well as an income-generating property. In the process of land requisition, land-losing villagers are provided with social welfare benefits to compensate for their loss of their land's insurance function. Such provision, however, is not developed ou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benign intention, but their strategic reaction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development program that combines rural social welfare provision with a land rewarding system, which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local officials to gain more land, a valuable asset for local governments.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welfare benefits is selective: affected rural households are provided with welfare benefits that are less costly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typically in the form of a pension insurance.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制度变迁和福利文化的相关理论,本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70年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进行了讨论。分析表明,70年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主要经历了"传统家庭养老-集体养老-新型家庭养老-社会化养老"等四个阶段的演化过程。尽管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二元"架构具备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农村养老保障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引致养老保障体系的运行成本持续增长,进行城乡统筹的所谓"转轨"成本较高。市场化参与力量相对缺失,农村养老保障的多元主体供给体系难以构建。由于可能存在的"小农意识"和短视行为以及关于养老保险产品的悲观预期,农民群体的主动参与意愿相对不足,引致这一群体广泛参与的可持续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并未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保险自2013年正式启动试点工作以来,虽然森林保险的覆盖率稳步增长,但仍存在森林保险发展极不均衡、商品林参保所占比例偏低、保险产品尚难以满足灾害恢复需要、部分市县配套保费补贴压力过大、现行招标模式未能形成有效市场竞争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内蒙古自治区森林保险的发展。为了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森林保险高质量发展,必须丰富和创新保险产品,提高商品林参保意愿;提升灾害风险区划和费率厘定的科学性;调整保费补贴标准,减轻地方财政压力;优化完善招标机制,提高保险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陈绍军  雷鸣  孙杰  汪馨 《水利经济》2022,40(6):95-101
水库农民搬迁失地后,如何解决移民安置的土地调配问题,预防搬迁致贫的风险,对移民生计恢复和生产安置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平桥水库移民安置区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移民基本特征、农地资源禀赋、农地流转条件及环境感知程度的指标体系,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移民市场化土地流转转入农地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移民家庭结构对农地转入意愿有显著影响,融资机会能明显提高移民农地转入意愿,征地前土地资源数量和转入的农地价值对移民农地转入意愿有显著正向作用,政府补贴、社会养老保险和农地流转组织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建议应因户施策,合理引导,增加融资机会和补贴,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降低土地依赖性,完善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市场,积极引导移民参与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20.
基于开展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23个省(市、自治区)2014—2018年面板数据,在分析正向激励效应与负向抑制效应下的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产出效应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模型从林业产出视角分别对全国层面、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存在产出激励效应,且存在1期滞后;同时,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对林业产出的促进效果受影响于林业风险,风险水平的上升会抑制保费补贴政策对林业产出的促进作用;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产出激励效应及林业风险对补贴政策产出激励效应的影响均存在区域差异性。最后,提出实施保费补贴差异化、逐步提升保障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