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农业大省,安徽近年来十分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把它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施"四化同步"的重要抓手,着力在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方面,加大推进力度,不断探索实践,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低碳高效现代农业是我国“三农”政策的重要导向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最终方向.近年来,安徽农业大省,结合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和区域产业布局特点,积极探索低碳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面临高耗能产业比重大、清洁能源不足、低碳产业发展滞后等的约束;从区域发展规划、产业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加快推进低碳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是现实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3.
农业省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文章讨论了农业省——安徽现代农业特征及工业发展现状,认为安徽省经济发展应该抓住时机,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根据安徽省的具体情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农业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及政府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与政策,同时归纳总结了国际上现代农业经营趋势为:以生态型、增收型农业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以发展优势和主导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以农牧结合型农业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并提出我国现代农业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农业布局区域化、农业生产规模化、农业产业系统一体化、农业资源利用生态化。  相似文献   

5.
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建设好安徽绿色农产品基地,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使农业生产更适合安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实现安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与转型,满足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通过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安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随着区域产业结构战略的进一步调整及优化,消费市场扩大,农产品数量增加,消费者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建设安徽绿色农产品基地,实现安徽农业生产水平增值增量和提升安徽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述了安徽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安徽农业已进入加快发展的黄金期.但是,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较突出.其根本原因主要是自然灾害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另外还有,在家务农的劳力素质较低,组织化程度低,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较弱.为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目标,加快安徽农业现代化进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要,也是农民创业创新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浙江省以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和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建设为目标,突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按照公共性、合作型、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强化政府主导和政策引领,推进农民协作和组织创新,深化产业分工与服务配套,着力构建体系复合化、服务产业化、促进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安徽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实际,提出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努力推进"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的落实。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主要指标与全国相  相似文献   

9.
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全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不仅是农业自身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日前,记者就该省在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等相关问题采访了省农委主任张华建。  相似文献   

10.
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对于促进农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富裕农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辽宁农业物流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促进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动态预测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是必然要求。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研究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方法]为科学测度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研究其动态发展路径,构建了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5年度为初始年进行了评价。将动态规划理论拓展到区间直觉模糊集,利用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可能度函数、得分函数和互补判断矩阵建立了区间直觉模糊动态规划模型,融和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十三五"工作重点,对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预测并给出了最优发展路径。[结果]通过模型计算,到2020年,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优状态为"中等",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依次为:第一年应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间两年应加大农业科技装备投入,后两年应该注意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继续加大农业科技装备投入。[结论]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反映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间直觉模糊动态规划模型能够对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提供科学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安徽省地级市的农业产值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整后农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8-2018年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当前安徽省只有少数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达到有效,大部分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处于增长状态,存在较大发展潜力;另外,各地级市由于技术进步水平和生产规模等不同,农业生产效率也具有较大差异。基于此,安徽省应加大农业发展投入,各地级市需因地制宜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模式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龙江作为中国第一耕地大省、第一商品粮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农业的自然和基础优势应为黑龙江第一优势。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对食品需求不断升级换代的大背景之下,黑龙江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具有在自然资源、组织资源、科技实力、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对于进一步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促进加快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巨大潜力;对于构建黑龙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分析黑龙江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突出优势和巨大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模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据测算发现,2011年安徽省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进入了起步阶段,但安徽省不同地区间的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差异较大。建议政府要加强区域间政策的平衡性,加强皖北地区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速度,加快安徽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提高发达地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实现粮食生产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选择。通过构建粮食生产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探索两者间的协调发展程度、特征与实现对策,进而促进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促进“四化”同步、乡村振兴发展步伐。[方法]文章通过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和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粮食生产现代化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研究2011—2017年安徽省16个地市的互动效应和协调状况。[结果]从总体效应来看,安徽省粮食生产现代化和科技创新呈现良好的协调关系,地市间协调水平差异较大,但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从具体效应来看,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效力更优,但是皖中地区粮食生产现代化促进效力显著。[结论]推动粮食生产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安徽省需要健全协调发展体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注重地区发展差异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两者协调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试点改革省份,在发展特色农业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因素。文章从农业和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力、农业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实力以及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实力3方面构建贵州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综合效益进行全面客观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缺少农业投入、对现有资源未能进行很好保护以及缺少可持续发展思维战略。文章针对贵州省农业发展瓶颈问题,提出了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利用现有资源、维护生态环境,落实以人为本、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以及完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为贵州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处于受河流冲积而形成的山地、谷地、盆地以及平原地带,具有立体多样和无污染的特点,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区域。该文在实地调查、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思维,定性分析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的内涵与主要特征,以此为基础评价台州市现代农业。指出该市农业区域化布局初具规模,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农业科技、职业农民、农业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都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但立体型现代农业发展仍然受制于地域环境、管理体制、生产方式、市场环境等制约因素,提出"用绿色主线贯穿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功能开发与集约经营,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思路。根据该思路,提出四大支撑体系、二大建设平台、四大类型农业产业区域布局的推进路径明,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注重规划、提升农业产业层次、保护生态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组织保障等5点发展台州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福建省具有丰富的农业多样性特征和特色“农情”,为了寻找发展因素的关联和耦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稳步推进福建省区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法]文章从地理学和经济学视角,构建了BPDS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及9地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从指标因素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解析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分异和聚类情况,为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提供决策参考。[结果](1)从发展指数看,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起步阶段和入初步发展阶段临界点上。9地市水平指数在0.487~0.561,其中6个地市处于初步发展阶段,3个地市还处于起步阶段。4个准则要素指标方面存在较大的指数分异,其中投入水平要素与其他3个要素水平差距较大;(2)从区域空间看,主要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特征,龙岩、泉州和莆田3个地区最低。不同空间区域环境使不同地区各有优势,在分指标间存在较大分异;(3)从水平类型看,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按聚类情况可分实力高值区、过渡中值区和潜力低值区为3个类型。依据区位与资源特点,在实力高值区以生产加创汇的特征性农业,过渡中值区以发展服务型农业为主,潜力低值区以生态农业生产为主。[结论]经济水平和人才等实力因素和资源禀赋等潜力因素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产生地区分异的重要因素。同时,生产条件优势和服务体系优势在现代农业的集群形成等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充分剖析江苏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江苏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龙头企业发展能力较差、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农业企业融资难、环境资源约束增强、科技力量薄弱等主要问题,并在明确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3种江苏省农业产业化具体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继续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创新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障机制、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标准化建设及科技支撑力量等6个方面提出优化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路径。由于江苏省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这些对策的提出不仅能促进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也将为整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利用互联网手段改造农业全产业链,进而实现农业产业模式的根本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调研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互联网的应用在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经济思维模式转变;强化思维引导,提高农民对于互联网应用能力;加强政策扶持,鼓励互联网科技在农业中应用;加强人才引进,促进互联网思维在农业经济当中应用;转变营销模式,促进网络营销;完善农村物流和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进行互联网创业等方面可行性对策,以期为河南省互联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