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水资源、能源及土地资源配置,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下实现区域粮食生产目标。方法 文章选取吉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水足迹模型和能耗核算模型解析主要农作物的耗水及耗能特点,并以区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目标,构建以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农业政策作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对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结果 (1)不同农作物的水足迹、能耗结构以及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2)优化后的耕种总面积略有增加,玉米种植面积比例明显下降,小麦和烤烟种植面积比例基本稳定,其余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3)优化后各类效益均有明显提升,其中水足迹减少5.02%,能耗减少5.96%,生物质能增长26.14%,粮食产量增加5.27%,经济效益提高34.38%,生态效益提高18.69% 。结论 充分考虑农业种植中水、能源和粮食的关联关系以及内外部的多种约束条件,在保障各类作物的最低产量前提下,优先发展低耗水、低耗能、低污染、高收益的作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改善区域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辽阳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模型,结合辽阳市的实际情况对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总值、道路面积、乡村户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水平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孙建光  韩桂兰 《水利经济》2010,28(6):4-6,11
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种植结构和产值结构演进优化指数与农业用水结构和用水经济效率结构演进优化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业水价调整对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值结构、用水结构、用水经济效率结构演进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农业水价调整能够促进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值结构、用水结构、用水经济效率结构演进优化,这为未来塔里木河流域农业水价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及演化的空间分布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区位商的概念研究了17种农作物大类的空间分布和各地农业种植结构的演化,从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两方面解析了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和动力。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的空间分布主要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而其分布的变化则主要是经济行为的结果;劳动力密集型的种植比重同人均土地资源的数量呈负相关,土地密集型的种植比重同人均土地资源的数量呈正相关;城镇化和人口发展决定了蔬菜生产的分布和变化,城镇化还影响着各地的复种指数的变化。提出政府应加强对各种农产品市场的状况分析和信息服务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样本数据,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主要劳动力的年龄对土地利用效率不存在显著影响;影响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变量是直接投入、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等;增加劳动投入和主要农资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提高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程度均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降低。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担心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农业危机的必要性不大,而关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对农业的威胁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步伐,主要体现在农民的增收和居住条件、环境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贵阳市云岩区农村信用联社地处的云岩区黔灵镇的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急剧而又深刻的变化,国民经济中农业产值虽略有增加,但其占比大幅度下降,而乡镇企业产值和三产增加值则有较大幅度增长,已形成乡企、三产、农业经济结构格局,并逐步形成向乡企、三产、农业的经济结构转变。这种急剧而又深刻的变化,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农业产业化初显端倪。此期间,黔灵镇农民的纯收入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部署,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市场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发展,使全省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0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1268.6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293亿元,分别比“八五”末增长25.6%、35.3%。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粮经作物面积比调整到60:40,产值比达到40:60;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产值比达到27:73;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两种不同的农地调整方式,并以家庭劳动力配置和农作物种植结构为视角,在理顺农地大调整和农地小调整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理基础上,运用CLDS2016数据,检验农地大调整和农地小调整对家庭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以及家庭劳动力配置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农地调整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第一,农地大调整会显著造成家庭农业生产效率的损失,而农地小调整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不显著;第二,农地大调整对家庭农业生产效率造成的损失,并不能通过家庭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的配置,使农业生产效率损失得以弥补。其原因在于农地大调整意味着农地产权的不稳定,产权不稳会造成农地租值完全消散,并对家庭农业劳动力形成完全挤出效应;第三,农地小调整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可以通过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和粮食种植比例的提高得以调节,其原因在于,农地小调整所造成的地权不稳定性较弱,家庭反而可以进行劳动力多部门配置,降低了农业经营的风险;同时农地调整的间隔周期与粮食作物投资的回收期是一致的,农户按照其既有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或投资;但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的提高则不利于农地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经济作物专用性投资较大、雇工成本较高,并有可能抑制农业社会化服务,造成农业"过密化"困境。  相似文献   

9.
正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又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选项。农业土地产出率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农业总产值计算,另一种是以农业增加值计算。国际上农业土地产出率比较通用的方法是以农业增加值计算,即地区农业增加值÷土地面积=单位面积土地产类。本文研究农业土地产出率的研究是以农业增加值计算。  相似文献   

10.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叶震近日说,上半年中国经济走势总体好,预料可增长近8个百分点;上半年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农业方面适销的品种安排种植比较多,而棉。糖则缩减;工业方面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钢材、水泥、平板玻璃主要品种增长均在7%以上,个人电脑、通讯器材、半导体等科技含量大的产品生产增长幅度比较大,达30%,个别产品增幅更高达一倍以上。他说,电子、通讯产品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一成以上,显示出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中国经济结构呈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业种植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采用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总面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为解决传统回归方法中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误问题,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法探究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实际影响。[结果]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械化水平每提升1%,农户种植总面积增加0.428%,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0.43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就增加0.11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增加1.104%。[结论]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面积有稳健的正向效应,特别是对农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正向效应更大。与样本修正后工具变量估计相比,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会严重低估机械化水平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户对农作物品种的认知直接影响其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对于农户重复购买优良品种、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非常有利。本文利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江苏省22县(市)36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农户水稻品种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农户水稻品种认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业生产决策者是否户主、性别、是否兼业,农户水稻种植面积,农户购种对象,农户所处经济区域,农户换种是否因为种子广告、是否因为农技人员推荐以及是否因为政府良种补贴政策等,农户水稻品种认知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黄凤敏 《农家之友》2009,(13):29-29,35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最大,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总产量最多,而且我国是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60%,水稻在我国的粮食总产中约占40%。水稻生产对减少贫困人口,农村就业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水稻生产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青冈县属半农半牧县。1999年,该县在前几年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基础上,在求精、求优、求特上下功夫,构筑起了青冈特色的农业新格局。一是结构调整力度大。全县特色种植业生产品种达到33个,种植面积达86万亩,粮经比例达到了6:4。二是经济收入高。全县特色农业产值6.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财政收入中来自特色农业的达到1600万元,占总收入的18.8%;农村人均收入中仅特色农业的就达1300元。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进程中,该县主要是努力构筑"三个优势",打好"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村级调查的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先从宏观角度研究了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变化的原因;然后通过分析村级调查数据对蔬菜瓜类种植面积增加的自然、经济和人文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城镇化带来的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蔬菜生产对农民增收贡献大,但要求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优越的交通条件和市场区位;基层干部的商品意识对蔬菜生产有影响,蔬菜专业技术合作社对蔬菜生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论文提出促进蔬菜生产健康发展的对策为科学规划、加强生产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商品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发展专业技术合作社。  相似文献   

16.
农地流转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流转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1)江苏省农地流转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苏南地区的农地流转比例最高,而苏北地区的农地流转增速最快,且已超过苏中地区的农地流转比例;(2)农地流转的区域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都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鼓励和扶持农地流转的农村土地政策有效促进了农地流转的发展,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紧张的农村人地关系和与种植面积(承包面积)挂钩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地流转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研究结论:为了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该因地制宜引导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并逐步探索农地流转专项补贴。  相似文献   

17.
眼下,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不少地方都对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有的地方为加大力度,还把粮经比例列为对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考核内容,并与各级干部的政绩、工资挂钩。笔者认为,这一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指导思想和大方向也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能死抱着粮经比例的指标不放,因为粮经比例虽是衡量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指标,但它也不完全说明种粮面积比例小、经济作物面积比例大,农业效益就能高、农民收入就增加,关键还应看市场、看效益。因此,种多种少什么品种,粮经比例究竟应该有多大,…  相似文献   

18.
"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着眼于探讨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从县域金融结构的角度,把金融机构变量纳入传统的经济增长分析模型,并使用2008—2011年浙江省的样本数据发现,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结构更适合于县域经济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所占市场份额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县域经济的增长。研究同时发现,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是目前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FDI、固定投资以及对外贸易等对县域经济的增长并没产生明显的影响;资源利用效率的不高是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八市是广东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近十几年来,该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同时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据统计,到1992年八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730.27亿元(现价,下同),第二、三产业占81.3%,而农业仅占18.7%。在农村劳动力投放中,第二、三产业占57.4%,而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在农村经济中,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工业、商业、服务业、运输业等(通常所说的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和结构形式。所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就是调整这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和结合形式,从中选择农村经济发展中最理想的、最佳经济效益的产业配置。就此,笔者结合盘锦市实际,粗略探讨如下。 一、积极搞好种、养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种植业、养殖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要突破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重点放在深化新资源开发,重新组合农业生产结构上,变养殖业依赖种植业为种植业服从养殖业。在种植业生产结构内,变现在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要大力发展集约型的畜牧、水产、水果等行业,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和支撑农业持续增长的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